寶媽真實分享 寶寶添加輔食小妙招

小凱| 2016-01-30| 檢舉

嬰兒時期的寶寶,接觸到的唯一食物就是母乳或者奶粉。但隨著乳牙的萌出,寶寶的飲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那就是輔食的添加。有些寶寶覺得輔食為他們的味蕾開闢了一片新天地,特別喜歡嘗試不同的食物;有些寶寶則更貪戀母乳的香甜,對輔食比較牴觸,不願意嘗試。不論如何,輔食添加是寶寶的必修課,也是是寶寶人生美食之旅的開端,媽媽們一定要格外重視,做到營養搭配、合理添加、科學喂養。

何時添加輔食?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嬰兒生後滿6個月開始加輔食;而歐洲兒科胃腸、肝病、營養學會則建議,嬰兒滿4-6個月期間開始添輔食。實際上,每一個寶寶都是獨一無二的小精靈,輔食添加也應該因人而易,依據早期喂養、神經系統發育和生長情況共同決定輔食添加時間。喂養本身就應個體化,不能完全依據同一方案,只能遵守同一原則。

寶寶添加輔食的好時機

1、小朋友的體重是否達到6kg,是否比生下時重了一倍。如果滿足這些條件,可以考慮添加。

2、孩子是否有想吃東西的慾望和行動。比如看大人吃東西的時候去抓他們的勺子筷子等。

3、看寶寶的發育是否成熟。若能控制身體並做出簡單的行動來表達意願,就會避免發生強迫喂食的現象。

4、在輔食添加的時候,有一個誤區值得強調,就是所謂的「伸舌反射」。這種伸舌頭的表現是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稱為「伸舌反射」,說明添加輔食還不是時候。

過早或太晚給孩子吃輔食都有一定的風險。前者可能會導致過敏、上吐下瀉等情況,還會阻礙正常的奶水吸收。而後者會致使孩子不能及時補充足夠的養分,身體機能的發育將相對滯後。如果孩子的各方面發育比較好,可以考慮4-5個月試吃些輔食,最好不要晚於6-8個月添加輔食。

輔食添加的順序

1)米粉

2)蔬菜(根莖類,如土豆、番薯)

3)蔬菜(綠色蔬菜)

4)水果

5)肉類(紅肉,如豬肉、牛肉、養肉)

6)肉類(白肉類,如雞鴨魚肉)

7)蛋黃

寶寶輔食的質地也要隨著月份的小大有所變化。6個月左右為泥糊狀(細滑)食物,如米糊、菜泥、果泥等;7、8個月的時候,可以根據寶寶的情況,適當的增加食物的粗糙度,輔食質地可為小米粒狀,如爛粥、顆粒面等;9、10個月左右可以將食物切成肉末狀,但仍然要比較軟爛;1歲左右的孩子可以吃小丁狀的食物,以鍛鍊孩子的咀嚼能力。

第一階段:4-6個月

嬰兒輔食的第一種食物推薦為嬰兒營養米粉。首先,嬰兒營養米粉為配方米粉,添加了嬰兒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營養素;二是,食用方便,易調稀稠度和喂養量;三是,不需特別儲存條件。剛著手增添輔食要以嘗試為主,不能想著一蹴而就,這樣反而可能導致寶寶對奶水之外的食物產生厭惡,不利於今後的成長。4-6個月的寶寶飲食仍以母乳或配方奶為主,輔食添加的量從1-2勺開始,以後逐步增加。主要是流質及泥糊狀食品。依次提供米粉(可用母乳、配方奶調配),蔬菜泥,接下來是果泥。

可吃的食物:米糊、果泥、菜泥等。

添加原則:從最稀的開始,少量喂食。使用小勺喂食。選擇大小合適、質地較軟的勺子。開始時,只在小勺前面舀上少許食物,輕輕地平伸小勺,放在寶寶的舌尖部位上,然後撤出小勺。要避免小勺進入口腔過深或用勺壓寶寶的舌頭,這會引起寶寶的反感。頭兩天以1~2勺開始,若寶寶消化、吸收得很好,再慢慢增加一些。

每添加一種新的食物,要在前一種食物食用3~5天,寶寶沒有出現任何異常之後進行。可以從添加最不容易引起過敏的嬰兒米粉開始。每天加一次輔食即可,一般可放在寶寶小睡起床之後。開始時對於不太愛吃泥糊狀食物的寶寶可先吃泥糊狀食物後再喂奶;而對於特別愛吃泥糊狀食物的寶寶,可先喂奶後喂泥糊狀食物。

看看媽媽們的手藝

55ID:無敵允秀秀 《【小5同學】6-13個月輔食記錄,看一個標準吃貨是怎樣練成的》

小5一開始就是米粉,他從5個月左右加輔食就喜歡吃稠的,我也經常被問怎麼一上來就給孩子吃這麼稠的米粉,我的答案就是他不愛吃稀的呀,吃了稀的不高興,而且吃稠的沒有發現消化吸收有問題,大便也挺好,那就吃吧。

吃完米粉就是各種泥,輔食添加周期一般是3-7天,就是說最快每3天加一樣新的,最慢每7天。這中間要每天吃一頓新添加的東西,觀察有沒有過敏或者消化問題等等。我給小5選擇的添加周期是比較折中的5天一加新。

菠菜泥:

棗泥:

鮮玉米糊:

55ID:尋兒媽咪Shayla 《超實用的輔食寶典》

我家的尋兒一直遺傳爸比媽咪的好胃口,是個超級熱愛食物的寶寶。尋兒也是到了整整6個月才添加的輔食,而且是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地添加,所以一切都很順利,至今沒有出現任何消化吸收和過敏問題。Shayla媽咪覺得加輔食不是跟人競賽,不是越早越好,一定要等寶寶的身體準備好了再開始添加,否則會造成日後的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剛開始自製嬰兒食品其實相當簡單:把所有蔬果蒸到軟透後,用嬰兒食品調理機、小型食物調理機,或是土法煉鋼的湯匙與叉子把蔬果打爛就成啦。對於食材並沒有想太多,因為重點是不同的嚼感與天然食材的滋味。反正不同的蔬果顏色代表了不同的維他命礦物質等營養價值,所以想說只要給他彩虹餐就對了吧。

55ID: 只喝可樂的泡 《吃貨的世界我們懂!日日夜夜的陪伴我們共同成長!》

話說我們5個多月添加的第一次輔食--hipp的米粉,其實沒啥味,大人肯定是不感興趣的,但對於小伙來說,那就是看見了光明啊!第一次吃的時候簡直都要把碗吃掉了啊!

說到米粉,我們主要吃的是hipp、Topfer、holle,美國的那幾個大牌例如嘉寶、地球最好都沒有嘗試過,可能是對於德國品牌更有好感吧。開了葷之後,那各種菜泥就隨之而來了。我們當然每次都吃個肚歪嘍!

輔食DIY

菠菜水:鮮菠菜葉100克,水100克。將菠菜洗凈,切成絲把水燒沸,放入菠菜,煮5-6分後離火,再悶10分鐘,倒出湯汁,可用來調製米粉食用。

胡蘿蔔泥:將胡蘿蔔洗凈煮(或蒸)熟,去皮,切成薄片,取出少量,碾碎加湯,攪拌成糊狀即可。同樣的方法可製作成土豆泥、南瓜泥等塊根狀食品的泥。

雞湯南瓜泥:雞胸肉1塊,南瓜1小塊。將雞胸肉放入淡鹽水中浸泡半小時,然後將雞胸肉剁成泥,加入一大碗水煮。將南瓜去皮放另外的鍋內蒸熟,用勺子碾成泥。當雞肉湯熬成一小碗的時候,用消過毒的紗布將雞肉顆粒過濾掉,將雞湯倒入南瓜泥中,再稍煮片刻即可。

第二階段:7-9個月

這一時期,寶寶胃蛋白酶開始發揮作用了,因此這一階段的寶寶可以開始接受肉類食物,但這並不表明寶寶的消化功能已經接近成人了。所以,在食物的添加上,仍然要堅持輔食添加循序漸進的總體原則。除繼續熟悉各種食物的新味道和感覺外,還應該逐漸改變食物的質感和顆粒大小,逐漸從泥糊狀食物向固體食物過渡,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

可吃的食物:可以享用的食物:蛋、魚、肉、肝、穀類、水果、蔬菜等。蛋類從最初的蛋黃泥逐漸轉為蛋羹,到8個多月時,可以是煮蛋或炒蛋,從碎末逐漸過渡到小塊兒狀;魚類、瘦肉類、肝類、蔬菜類、水果類食物也應該有同樣的變化過程。

添加原則:可從流質和泥狀食物慢慢轉變到丁狀、薄片狀的小體積固體。每日3餐,每餐逐漸加至2/3碗(250毫升/碗)。觀察寶寶的大便。如出現腹瀉,表明寶寶發生了消化不良,需要停止添加。如大便中帶有未消化的食物,需要降低食物的攝入量或將食物做得更細小一些。

不要喂得過飽。寶寶在1歲以內,營養攝入的主要來源仍是奶類。如果輔食喂得過多,寶寶可能會自動減少奶量的攝入。經常更換食物。寶寶會厭煩總是吃一種食物。當他拒絕吃他愛吃的食物時,說明需要給他換口味了。避免將食物混合。不要把多種食物混在一起,以免寶寶發生過敏後,不易找出致敏食物。少鹽,不放糖。

看看媽媽們的手藝

55ID: xiaomiwei 《林久久超級豐富的輔食菜單》

金牛座的麻麻熱愛美食。因此,我的輔食也很豐富,而且綠色、健康、有營養。我是吃母乳的,從6個月起才開始接受大自然的饋贈,嘗試輔食。從含鐵米粉開始,從一勺開始,從加入單一菜泥開始。

現如今,10個半月的我,吃過的東西不下百種,有喜歡的,也有不喜歡的。但是我的飲品只有一種:白開水!我麻麻不肯給我喝果汁,只有在我嗓子不舒服,或者天氣乾燥的時候,才會給我喝點梨水。

我麻麻養育我的方式,受到了很多長輩的批判,覺得我媽媽這樣的方式有違常理,可是我長的白白胖胖,健健康康,活潑可愛,於是長輩們也逐漸覺得我麻麻的方式是對的。

小5開始能吃碎菜啊,粥啊面啊的時候就有花樣兒了。這個其實是顆粒面,好多親說顆粒面不好熟,我家是這麼做,先用開會把面泡上,然後用蒸蛋器蒸,特別好熟。

水果也是必不可少的,小5吃過的水果大概有20多種。

輔食DIY

雞蛋羹:將1個雞蛋打入碗中,調勻,加入少許鹽,繼續攪拌,加入等量涼開水,攪拌均勻。然後放入加涼水的蒸鍋內,水開後繼續蒸8~10分鐘至蛋糊凝成羹狀就可以了。

胡蘿蔔絲餅:胡蘿蔔、豬肉、雞蛋、芹菜、香油。胡蘿蔔、豬肉、芹菜切碎並用調味料充分攪拌;將攪拌好的材料做成厚約1公分的圓餅;鍋內放少許油小火將餅煎熟,至兩面金黃即可。也可將餅用保鮮膜覆蓋,放入鍋內蒸熟;對孩子的視力發育有益,還可促進食慾與小腸的吸收功能。

第三階段:10-12個月

雖然寶寶的牙還沒有幾顆,但已經會用牙床咀嚼食物,這一時期,讓寶寶充分練習咀嚼尤其重要。此時,寶寶已經進入換奶晚期,寶寶已由出生時以乳類為主漸漸過渡到乳類提供一半或更多嬰兒所需營養的階段。寶寶每日應繼續母乳喂養並逐漸變為吃3次輔食。

這一階段的輔食添加不僅要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還要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以促進咀嚼肌的發育、牙齒的萌出和頜骨的正常發育與塑形,以及腸胃道功能及消化酶活性的提高。可以適當增加食物的硬度。

可吃的食物:碎肉、碎菜、包子、饅頭片、肝泥等。食物應從稠粥轉為軟飯;從爛麵條轉為包子、餃子、饅頭片;從菜末、肉末轉為碎菜、碎肉。

添加原則:應慢慢向成人模式過度,規律的三餐加上1-2次奶最為合適。不過在做固體食物時,仍需要弄軟一些,雖然到1歲出頭,寶寶可吃的東西與成人基本相似,但是腸胃卻稚嫩了許多。在增加了固體食物的同時,需要注意食物的軟硬度。水果類可以稍硬一些,但是肉類、菜類、主食類還應該是軟一些的。因為此時寶寶的磨牙還沒有長出,如果食物過硬,寶寶不容易嚼爛,容易發生危險。合理地搭配食物種類,以保證寶寶的營養均衡。寶寶的主食將慢慢被正常食物取代,漸漸的向成人看齊。

看看媽媽們的手藝

55ID:yangziqi0311 《桃子媽的營養輔食,給輔食製作困難的媽媽一點小參考》

桃子已經14個月了,從桃子開始添加輔食之後,我會每天把桃子的輔食拍成照片,現在把他們分享出來,給各位寶媽一個參考。

小寶寶的可以買一些米粉啊,果泥肉泥都可以,等寶寶大一些了,就要吃的多樣話了,衛生方面當然就是寶寶的和大人的刀板子鍋分開就好,沒有誰是在無菌環境下成長的。

自打小伙來到我家,那全家對於他的吃喝拉撒真是費盡心思啊。好在他還算好喂養,除了挑剔之外,可以打99分!當然,我們也是有個性並且挑剔的吃貨,例如粥里有芝麻大點的芹菜粒,都能穩准狠的吐出來,現在更是拿在手裡直接塞到我嘴裡,我甚至都沒嘗出來是個神馬東西!還在碗里劃拉半天才辨認清楚,這個技能是天生的麼?!

前一陣子變天,小伙腸胃炎了,這下可好,只能喝粥了,我心裡美的很喲,終於可以減肥了!食量確實也從原來的大象量級變為了小貓級別,但好景不長,肚子恢復好了之後吃的更上一層樓了!不給不行,吃完了還吃,怎麼都得嘴裡有點東西!這將來就是個胖紙啊!

輔食DIY

南瓜拌飯:南瓜、米、白菜葉,鹽極少量。南瓜去皮後,取一小片切成碎粒;米加水泡後,放在電飯煲內,待水沸後,加入南瓜粒、白菜葉煮至米、瓜熟爛。加調味即成。

肉末茄泥:圓茄子1/3個,精肉末1勺,濕澱粉少許,蒜1/4瓣,鹽、麻油少許 。蒜剁碎,加入精肉末中用濕澱粉和鹽攪拌均勻,腌20分鐘。圓茄子橫切1/3,取帶皮部分較多的那半,茄肉部分朝上放碗內,將腌好的精肉末置於茄肉上,上鍋蒸至酥爛,取出,淋上少許麻油,拌勻即可。

俗話說「吃飯飯長肉肉,不吃飯飯精精瘦」,胖瘦不是衡量一個孩子健康與否的唯一標準,有些孩子天生就是吸收好,長得壯實胖虎型。有些孩子就是飯量小,屬於精瘦結實型。不論孩子飯量如何,當媽的首先要學會如何製作美味食物,讓孩子愛上吃飯。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87306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