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月左右
訓練重點
6個月左右,媽媽就要開始給予寶寶糊狀或泥狀等奶類之外的食物,讓寶寶有機會訓練口腔的動作。為了配合寶寶的嘴巴大小,建議媽媽使用小型、材質安全且較淺的湯匙來喂食。剛開始寶寶或多或少會將食物頂出或吐出,媽媽不用灰心,也不要太心急,只要每天嘗試就會發現寶寶吃進食物的機率越來越高。
到了6個月大左右,媽媽可以準備一些小牙餅,讓寶寶自行抓握、塞進口中,幫助寶寶訓練手眼協調的能力。
輔食形態
多為流質或半流質,如米麥粉糊、蘋果泥、果汁、菜湯、合適的牙餅等。
⊙7~9個月
訓練重點
媽媽可以提供更為多樣化的輔食,並讓輔食的形狀較6個月大時更硬或更濃稠些。提供寶寶一些需要咀嚼的食物,以培養寶寶的咀嚼能力,並能促進牙齒的萌發。媽媽除了喂寶寶吃食物之外,如果寶寶已長牙,也能夠提供寶寶一些自己手拿的食物,例如水果條或小吐司。
因為長牙,寶寶可能會覺得不舒服,可以給他一些磨牙餅乾、烤饅頭乾等稍有硬度的輔食,通過咬、啃這些食物,刺激牙齦,幫助乳牙萌出,改正咬奶 頭的現象,而同時也及時地訓練了嬰兒的口腔咀嚼功能。
輔食形態
為半流質或半固體,如菜泥、較粗的果泥、水果條、麵包片、豆腐與稀飯等。
⊙10~12個月
訓練重點
寶寶的副食品已漸進到成人化的階段,不過,原則上,不易消化或太油膩的食物還是不適合讓寶寶吃。可以選擇成人化的食物中較軟、較易咀嚼的食物。除了大人幫忙喂食之外,也可以培養寶寶自己進食的能力,媽媽不妨為寶寶另外準備一個防水圍兜以及一支適合抓握的小湯匙,讓寶寶自己也舀食物來吃,這樣還能訓練寶寶手眼協調的能力以及自理能力。
三餐漸進改以輔食為主,牛奶為輔,一天約提供3~4次輔食,2次牛奶。開始訓練寶寶改用水杯喝水,最初可先用裝有吸管的水杯,慢慢再改為一般的鴨嘴杯。
輔食形態
以半固體或固體為主,如軟麵條、蔬菜粥、肉粥、肉泥、蒸蛋與煮爛青菜等。
⊙12個月以上
訓練重點
提供給寶寶長條的水果、煮過的蔬菜段或稍硬的餅乾,讓寶寶習慣吃固體的食物。只要寶寶願意,可以提供大人化的食物給他,不過,還是要觀察一下寶寶的消化吸收反應。大概到寶寶1歲半左右就能完全提供和大人一樣的食物,只是有些食物需要幫寶寶切成合適的大小或塊狀,但不要切得太細。
提供寶寶比較容易舀或抓握的食物,最好讓寶寶學習自己進食。平時可提供寶寶一些訓練或刺激口腔動作的玩具,例如小喇叭、哨子等,也可以教寶寶吹紙片、泡泡等。
輔食形態
以固體為主,可給予易消化的六大類食物,例如魚肉、白飯、切成段青菜、切成塊水果。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