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小生命哇哇落地的那一刻開始,父母們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就傾注了自己全部的愛意和力量。一般嬰兒在半歲左右就很愛動了,到了十個月後,就可以通過一些助力站立或是橫步走了。當寶寶開始學走路的時候,總是會跌跌撞撞,出現各種狀況,他們每邁出一步都離不開父母們的幫助和呵護。
1.寶寶學走路不要太早
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快點長大,覺得他們越早學會走路越好。育兒專家表示,孩子學走路並非越早越好,並且每個孩子學會的時間不一樣,並非所有孩子都一樣。孩子學走路需要在孩子學會獨自站起、蹲下、爬行等技能之後,過早讓孩子學習走路,孩子的大腳肌肉和骨骼還沒有發育好的情況之下,會影響到孩子的大腿骨骼承重力,導致孩子下半身腿部壓力,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影響。
2.為寶寶清除路障
孩子剛開始學著走路時東倒西歪,一不小心就可能摔倒在地。因此,父母在孩子學習走路時,最好是到比較空曠的地方,把周邊的一些障礙物清理乾淨,這樣即便是孩子摔倒了也不會造成傷害。家長們還要注意不要嚇到孩子,有些孩子摔一跤之後,好長時間都不肯走了。孩子摔倒之後,家長要注意看看有無受傷,並安撫好孩子的情緒,先可放棄學走,等孩子情緒好了之後再學習。最開始可以用手牽著孩子走,慢慢再鬆開手讓孩子獨自行走,不要著急,一步一步地來。
3.先練習寶寶腿部的力量
有些家長一開始怕孩子摔倒,遲遲不肯讓孩子學著站,也就導致孩子腿部的肌肉沒有得天有效的鍛煉,而影響到孩子日後走路。家長可以提前讓孩子練習站立、爬行、蹲下等需要腰部和腿部力量的動作,對孩子日後學習走路大有幫助。讓孩子站在椅子後面扶著椅子自己慢慢站起來,又慢慢蹲下來,或是扶著椅子走幾步,都是不錯的學習方法。
4.寶寶學走路注意事項
孩子學走路一不能急,有些家長想孩子一天就學會走路,操之過急的情況之下就容易出現摔跤之類的意外,對孩子的健康造成傷害。二是不能罵孩子指責孩子,有些孩子掌握的能力慢,他們學會走路也就比同齡孩子慢,家長只能是多鼓勵孩子,而不是指責孩子。最好是用手或是學走繩牽一下孩子,這樣他們學得更快,站在孩子的對面迎接孩子走過來,他們會對自己更有信心。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85139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