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什麼地方千萬不能用嘴親呢?在生活中,父母應該怎麼照顧寶寶呢?寶寶打嗝怎麼辦呢?寶寶健康是每個家長的一大心事,但是有些家長的舉動竟會害了孩子,親孩子嘴就是在傳染細菌,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怎麼預防傳染病呢?
寶寶6個月後應開始添加輔食,隨著年齡的增加,輔食的種類和質地也要改變。在中國,很多家長喜歡將食物嚼碎後嘴對嘴給寶寶喂食,認為這樣既能幫助寶寶消化,還能培養親子關係。
醫師提醒家長,嘴對嘴喂食,可能會將胃病傳染給孩子。
兒童也是胃病高危人群
謝主任表示,小兒胃炎、十二指腸炎、消化性潰瘍等發生髮展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其中受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原因越來越被重視。
幽門螺桿菌(Hp)是寄居於人類胃粘膜最常見的病原菌之一,人是這種病菌的唯一自然宿主。
我國是幽門螺桿菌(Hp)感染率較高的國家,兒童也不能倖免,他們也是Hp感染的高危人群,這可能跟兒童胃功能發育尚未完善,控制胃酸分泌、免疫功能較低有關。
有報道顯示,大部分幽門螺桿菌攜帶者感染Hp都是發生在嬰幼兒時期,並且隨著年齡的增大。
Hp的感染率明顯增高,只是感染後大部分往往在成年後才發病,還有一些會在兒童期就已經發病,也還有一些甚至會終身不發病。
Hp感染後一般很難被機體清除而慢慢變成了慢性感染,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從而出現厭食、腹痛、腹脹、噁心、嘔吐、反酸、噯氣等症狀。
其中腹痛以持續性隱痛或陣發性痙攣性為多見。
此外,有些患兒還可能會出現有消瘦、甚至消化道出血等症狀,因此,及早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並及時治療有著重要的意義。
除了胃病嘴對嘴喂食還可能傳染蛀牙
大人口中有幾百種細菌,通過嘴對嘴喂食或親吻可傳染的可傳染超過270種。
嬰幼兒抵抗力低,如果被傳染細菌就容易生病,比如齲齒也是一種很容易因嘴對著喂食而傳染的疾病。
預防疾病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俗話說,「病從口入」,很多疾病都是通過嘴巴吃出來的,因此一定要給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首先家長要有良好的喂養習慣,不要嘴對嘴喂食,不要嘴對嘴親吻寶寶。
其次注意飲食衛生,不要給孩子吃花花綠綠的零食,如辣條、路邊燒烤等。
第三,注意口腔衛生,勤刷牙,清除藏在牙垢中的病菌。
第四,加強鍛鍊,以提高機體抵抗病菌感染的能力。
大人親吻孩子不宜嘴對嘴
很多家長喜歡和寶寶嘴對嘴親吻,以此表達自己對孩子的喜愛。不過,專家指出,這種做法是不提倡的,因為可能將病菌傳染給幼嫩的寶寶。
嬰兒易受病菌侵襲
專家指出,嬰兒免疫機制很弱,年齡越小的孩子抵抗力越弱。一般來說,大家都覺得,細菌、病毒只通過傷口感染,如果孩子的皮膚是完好的,就不會出現感染的可能。
但事實上,嬰兒的皮膚細胞之間很鬆弛,很容易遭受細菌、病毒的侵襲。
當與嬰幼兒接觸時,大人最好要注意一下手部、臉部的衛生。如果從室外回來,一定要先脫外套,然後洗手,再抱孩子。
如果大人存在皮膚性的明顯病變,特別是存在化膿、癤子等情況時,最好不要親或抱寶寶,避免寶寶被病菌感染。
很多時候,大人本身就是帶菌者,因為成人免疫力強,所以是隱性感染,並不發病,如手足口病、輪狀病毒等,但兒童抵抗力差,家長親吻孩子時就容易將病菌傳染給孩子。
所以親吻、撫摸孩子前最好先洗臉、洗手。
抽菸父親更需清潔
很多父親都難戒掉菸癮,他們還會經常用親親寶寶來表達對孩子的喜愛之情,對此,專家也提醒,愛抽菸的父親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
因為抽菸的人在皮膚、毛髮、衣服上殘留著煙中的有害物質,經常抱寶寶會傷害寶寶稚嫩的呼吸系統。
為了寶寶的健康,爸爸最好自覺戒菸。如果菸癮比較大,沒有毅力戒菸,又實在想抱寶寶,就必須脫掉抽菸時穿的衣服、鞋子,然後洗乾淨自己的臉和手,再抱寶寶玩。
此外,專家還提醒,孩子感染上幽門螺旋桿菌,幾乎都是大人傳給孩子的,因為幽門螺桿菌不但寄生在胃裡,還寄生在人的口腔牙垢中,家裡最好實行分餐制,孩子的碗筷要專用。
輕鬆照顧好寶寶的妙招
1.孩子不停地打嗝是怎麼回事?
打嗝是嬰兒期一種常見的症狀。不停地打嗝是因膈肌痙攣,橫膈膜連續收縮所致。
膈肌運動是受植物神經控制的,孩子出生後一兩個月,由於調節橫膈膜的植物神經發育尚未完善,當孩子受到輕微刺激,如:吸人冷空氣,吸奶太快時,膈肌會突然收縮,引起快速吸氣,同時發出「嗝嗝」聲。
有時孩子打嗝的時間可持續5-10分鐘,看起來好像很難受的樣子,但是,打嗝本身對孩子的健康並無任何不良影響,不必擔心。
人出生後其神經發育是有一個過程的,一般情況,孩子3個月後,調節橫膈膜的神經發育趨於完好後,打嗝的現象會自然好轉。
那麼,如何讓寶寶的停止打嗝呢?在寶寶打嗝時可讓他吸奶,喝涼開水或者通過其它刺激,如:光亮、聲音等使之緩解。
2.孩子為何總讓人抱著?
有的孩子性格比較安靜,不愛哭鬧,照看這類孩子比較省事;而有些孩子則經常哭鬧,很少自己躺著玩耍,總喜歡讓人抱著。
孩子在離開母體前其形態是彎曲的,故離開母體後的最初幾個月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差,躺得太久會感到背部不適,因此而哭鬧,此時若抱抱他,他就會因感到舒服而停止哭鬧。
此時父母如果因太忙而無法分身的話,就要同嬰兒說說話,並撫摸他,或搖動搖籃。
對於3個月之內的嬰兒可以多抱抱,和他建立良好的母子感情,不必擔心會抱成習慣,等孩子5個月後再慢慢訓練,使其養成良好的習慣。
3.孩子為何總朝一側睡?
一般家長都很關心孩子頭的形狀,所以很重視孩子的睡眠姿勢。有些家長看到寶寶睡覺時頭總朝向一側,則擔心會導致偏頭,因此試圖在孩子的枕下、背部墊上毛巾來改變頭的方向。
但是沒多久,孩子的頭又偏向原來的方向,所以有一段時間寶寶的頭型看起來的確是歪的。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也不必過於擔心,等到寶寶能夠翻身時,他就會不斷改變頭的方向而朝向另一側了。孩子l周歲時,偏頭現象就不會太明顯了。
4.囟門是否可以碰?
寶寶頭頂部的囟門軟軟的,有些家長擔心給孩子洗頭時令碰傷囟門,因此,孩子出生數月尚不敢給孩子洗頭。
孩子的頭部分泌物較多,應經常清洗,雖然囟門未閉合時此處較薄弱、柔軟,但仍有頭皮和皮下組織保護。
洗頭時只要注意不用力壓囟門,而是用手或紗布輕擦此處,就不會碰傷它。
5.孩子為何經常打噴嚏?
嬰兒都很容易打噴嚏,有時還會兩個三個地連著打,有些家長見此情景便以為孩子著了涼而趕緊給孩子加衣被。
其實嬰兒打噴嚏並不一定因著涼所致,嬰兒的鼻粘膜比較薄弱,因此較容易受到溫度、濕度及灰塵等的刺激,從而產生一種神經性反應。
6.突臍要緊嗎?
突臍是嬰兒的常見現象,有的孩子的肚臍甚至大如杏子,孩子大哭時突出兩厘米高,但卻無疼痛感。
突臍是怎樣造成的呢?有人認為突臍是孩子哭鬧所致,故稱「哭肚臍」,而有人甚至懷疑是否是分娩時助產士的技術不高,肚臍的結紮方法錯誤所致。
一般說來,當婦女即將分娩時,胎兒的肚臍孔會自然閉合,但也有少許胎兒是在肚臍孔尚未閉合時出生的。
肚臍孔未閉合的嬰兒,一用力,則會因腹壓增高而使肚臍外突。突臍對嬰兒健康沒有什麼不良影響,無需特殊治療,肚臍孔就會隨著發育的不斷完善而閉合。
一般在出生了3個月後即閉合,絕大多數突臍的嬰兒在出生1年後其突臍均會消失。
7.如何使生病的孩子保持安靜?
若孩子在生病時也不愛躺在床上,則說明孩子的精神狀態良好,同時也可據此判斷出孩子的病較輕,可不勉強他睡覺。
若寶寶患病時哭鬧不止,而一抱即安靜入睡的話,父母就應辛苦一點,整夜抱著孩子,好讓他乖乖地睡。
剛開始發燒,寶寶往往全身發抖,手腳冰冷、臉色蒼白,這時,可以用熱水袋,電熱褥等在床上加溫後讓孩子安睡。
若孩子在炎熱的夏天發燒時,則應該打開窗子,使空氣流通。因為此時關閉門窗,孩子不易人睡。
在孩子休息時,父母儘量不要去打擾他——頻繁地試體溫、喂水、喂藥也會使孩子感到疲勞。
結語:寶寶什麼地方千萬不要用嘴親,你現在知道了嗎?生活中,經常有些家長愛孩子心切,動不動就對著寶寶的嘴親一口,殊不知,大量的細菌已經傳染給寶寶了,因此小編提醒大家千萬不要這麼做了,希望小編的介紹能夠幫助到大家哦!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849786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