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輔食:何時喂?喂什麼?怎麼喂?

寶寶到了準備添加輔食的時候了,開始研究各種輔食,用自己的言語做了匯總,歡迎各位寶媽踴躍討論。

輔食準備:

我已經很早就給寶寶備下了輔食的用具,專用的碗、勺,NUK研磨碗,料理棒,還有餐椅,目前還沒有買輔食機和BB煲。其實,啥不買也無所謂吧,只是滿足當媽的購物心情,替寶寶買東西總是充滿樂趣的。

在此提醒各位寶媽一句:NUK的研磨碗假貨很多,我是amazon買的,買了才知道,amazon根本就限購,一人兩個,所以對於某寶成千上萬的庫存,一定要小心。

什麼時候添加輔食呢?

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上寫到,他主動問一個媽媽:你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給寶寶吃固體食物嗎?那個媽媽說,當寶寶開始偷偷感興趣的時候。

她又解釋了偷偷感興趣:我發現她在注意我吃東西,當我把吃的從盤子裡送到嘴裡時,他的眼睛也在跟著轉,當他的手夠得到食物,能夠坐在高腳椅上和我們一起就餐時,我就知道該讓他開始吃固體食物了。

這是個六個孩子的媽媽,我真心覺得她講得好。當然,高腳椅我也買好了,我希望我的寶寶從一開始學習進食的時候,就有個好的習慣,該吃飯的時候就是吃飯,不是玩玩具,也不可以到處跑,他有自己固定的座位,每次坐上去就應該知道,是吃東西的時候了。以前就最受不了,大人追著小孩喂幾口。我也希望我們三月圈的寶寶們都有個好的進食習慣。所以,我覺得要給寶寶添置餐椅很必要。圈子裡很紅的有愛音和宜家,我權衡很久,入了ikea。的確,愛音很好看,能躺能調節,可是,餐椅就是用來進餐的,要那麼多花哨的幹嘛用呢。所以果斷入了ikea,方便,好洗。

目前推薦:六個月之後添加輔食。特別母乳喂養的寶寶,六個月之內不需要添加任何食物,包括水。

為什麼是六個月呢?六個月的寶寶,挺舌反射減弱或者基本消失,對固體食物的吞咽可以協調。六個月的寶寶,有的漸漸能坐了,可以坐在餐椅里。六個月的寶寶,寶寶的胃腸道開始成熟,消化酶開始運作,添加固定食物不致於引發過敏。

所以,添加輔食的標準,是寶寶能坐,挺舌反射消失。

關於挺舌反射——來源於百度百科

挺舌反射是一種非條件反射,屬於先天性行為。

嬰兒大約在四個月,長一些的到七個月以內,舌頭會對進入嘴裡的固體食物推出,以防止外來異物進入喉部導致窒息。

每個媽媽都會想,什麼時候添加輔食呢?

每個媽媽都頂著家裡的婆婆媽媽們的壓力,我深有體會,在我媽眼裡,我的陽陽已經被我餓了四個多月了,每每我媽媽在的時候,我一吃飯,她就會對著陽陽叨叨叨,叨叨叨:你媽媽又在吃啦,寶寶餓著呢,寶寶什麼時候可以吃啊?然後就開始對我狠狠的說,你小時候我很早就給你吃了,不是好好的?

家裡的老一輩們都念叨著咱們把咱們的娃餓著了,幸好,陽陽是個胖寶,四個月體檢,66cm,14斤8兩,長的很好,我都會回我媽:陽陽皮包骨頭了嗎?我是後媽嗎?你的理論哪裡來的?是外婆告訴你的!外婆的理論哪裡來的?是她的外婆告訴她媽媽的!不要拿幾百年前的物資匱乏年代的知識來養現在的娃!以前還裹腳呢?怎麼不見外婆和你都裹腳啊?往往那個時候,我媽只好說,我說不過你,然後繼續回頭和陽陽叨叨叨。所以,我特別能體會瘦寶媽的心情,更加被質疑,有時候連自己都懷疑,寶寶吃飽了沒?

我算半個兒科的專業人士,我從小胃腸道就不好,很小的時候就胃痛、經常腹瀉,現在也是。當然,不能說媽媽當初喂輔食太早了的結果,但肯定相關,所以我覺得要給寶寶最好的。為什麼六個月前不添加輔食呢?研究表明,6個月之前添加輔食增加了過敏的幾率。我就是個過敏的人。

我想說,我們做媽媽的都要自身強大,我們的寶寶我們說了算。當然,聽從寶寶自己的,給寶寶自由,讓孩子自己做主。

吃什麼?怎麼吃?

寶寶的第一口輔食是什麼?書上說,要選擇最不易過敏且味道和母乳最為相像的食物,比如香蕉泥,比如混合了母乳或者配方奶的米粉。

我極為納悶的是,香蕉泥為什麼是味道和母乳最為相像的食物?我自己偷偷嘗過自己的乳汁,帶點甜味,可是沒有吃出香蕉味來。我是有多二呢?好吧,在這一個問題上,我就不求甚解了。

怎麼吃呢?首先有個原則,你是給寶寶嘗試新的味道,而不是靠輔食來喂飽他。輔食輔食,就只輔助食品,主食還是母乳或者是配方奶。

寶寶在心情不好或者飢餓的情況下是不愛嘗試新味道的,所以要挑寶寶心情好的時候,不是很餓的時候。把寶寶放餐椅上,開始喂他。可以先從一點點香蕉泥開始,讓寶寶舔一舔,接觸新的味道,然後給寶寶一小團香蕉泥,觀察他的反應,如果寶寶高興的吃下去了,說明寶寶已經準備好了,並且滿意願意。如果被吐出來了,且寶寶的表情比較痛苦的,說明他還沒有準備好,那麼,過幾天再試試看。寶寶吃輔食,千萬不要強迫,強迫了寶寶會對進食有陰影,我們要做到的時候,讓寶寶接觸新的味道並且讓寶寶喜歡吃東西,為他自己吃東西做準備。

我們給寶寶添加輔食,應該遵循這樣一個原則:由稀到濃,由少到多。比如香蕉,一開始可以是湯狀,然後是泥狀,再到塊狀。漸漸配合寶寶的進食能力和胃口,變化食物的質地和數量。

國際母乳協會有專門關於輔食喂養的小冊子,其中說到,給嬰兒吃新的食物,首先,一次只一種,每次1/4匙,一天吃一次或二次,每次逐漸增加分量。這樣過一星期,如果沒有過敏現象,才能再試另一種新的食物。嬰兒在滿六個月以前很容易對食物過敏而引起不良反應,在滿六個月以後,有時也有可能過敏。如果某種食物有過敏反應,如氣喘、皮膚紅腫、屁股痛等現象,那麼就得停吃一星期。如此嘗試兩次或三次,如果還是過敏,則須停吃六個月以上。

一開始輔食添加的時候,尤其要記得,避免混雜著吃,每次只吃一樣,而不是把幾種食物混在一起。這樣,容易告訴我們,寶寶愛不愛吃,有沒有過敏,單一的食物很好判斷。然後給寶寶漸漸換花樣,然後再混合食物。

我們一開始的時候,只是讓寶寶對固體食物有興趣。6~9個月的寶寶喜歡模仿大人的動作,所以,我們可以很好的利用這一點,讓寶寶看著你吃,在寶寶面前很享受你的食物。然後再喂寶寶。

關於米粉

不知道有沒有寶媽開始注意米粉了?我買了兩種,gerber和earth's best。以earth's best一段高鐵米粉為例,說明是,用母乳、奶粉或者水沖泡。

米粉我關心了三個牌子,嘉寶、世界最好和禧貝。因為美淘方便,當然如果德淘,還有德國的喜寶。

禧貝的賣點:她家的米粉大多數添加了DHA,缺點就是有一股子霉味,據說是DHA的味道,所以我放棄了。因為以DHA做賣點不是很吸引我,我自己有吃孕婦和哺乳媽媽專用DHA,不需要額外補充。

世界最好的賣點:高鐵。每14g米粉中,含有每日寶寶需要的鐵的數量的45%。缺點:紙盒裝,從地球另一端運過來容易漏粉。高鐵作為賣點紅了這一款米粉,六個月以後的寶寶普遍缺鐵,所以媽媽們趨之若鶩。其實,後來我看了一下,所有米粉都含鐵。

嘉寶:最簡單的一款,含鐵含維生素。這個符合我對米粉的需求。所以入了。美國媽媽貌似用這一款的比較多。

德國喜寶:沒買,德淘需要歐元,德淘都要巨大包裹,否則運費太高昂。

輔食的另外幾個原則:

1.避免晚上吃的過飽。和大人一樣,如果吃撐了反而不舒服。而且寶寶一開始的時候是胃口形成的時候,吃過飽會造成胃口失控,最終導致過度肥胖。1周歲以內的寶寶的主食還是母乳或者配方奶,在晚上不要添加固體食物。不要為了追求寶寶一夜睡天亮而把他喂撐了。辛苦的時候想一想,寶寶需要我們這樣沒日沒夜的照顧也就一兩年,以後我們要這麼照顧也沒機會了,所以,別抱怨。

2.鼓勵寶寶自己吃飯。不要擔心寶寶把地板、衣服搞得一團糟,寶寶漸漸會對自己進食有興趣。培養他自己進食,哪怕吃完後自己要打掃地板甚至換衣服,沒關係。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84638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