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大便的顏色和性狀
寶寶的正常大便的成分是水、食物殘渣、腸道正常細菌、微量礦物鹽類、膽色素及衍化物、脫落的腸上皮細胞等。
吃母乳的寶寶
母乳喂養寶寶的大便成分主要是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等,大便偏酸性,在酸性環境下大便有時呈現綠色。通常情況下,母乳喂養的寶寶每日大便2~7次,呈黃色膏脂樣,內可有奶塊。
人工喂養的寶寶
奶粉喂養的寶寶大便主要成分是非致病的大腸桿菌,大便偏鹼性,能使部分糞膽紅素進一步轉變為糞膽原,糞膽原是無色的,所以大便呈淺黃色。奶粉喂養的寶寶每日大便1~2次,淡黃色,較硬。
已添加輔食的寶寶
當寶寶4~6個月以後,家長開始給寶寶添加輔食,隨著寶寶接受輔食種類和數量的增多,寶寶的大便逐漸變成較暗的顏色(接近成人)。
「五顏六色」的便便
家長在養育寶寶過程中,需要觀察寶寶的大便顏色,有些是正常狀態,有些卻是疾病狀態。
綠色:大多數的寶寶排綠色大便是正常的,與胃腸蠕動太快有關。添加輔食後,如給寶寶添加含綠葉的蔬菜後,寶寶也可排綠色便。寶寶對奶粉的鐵元素不吸收可造成大便綠色。吃含有益生菌配方奶粉的寶寶大便也可呈綠色。
黑色:給寶寶吃含鐵多的食物後寶寶可排黑色便,如吃雞血、鴨血等。服鐵劑治療貧血的寶寶可排黑色便。當寶寶的胃腸道有小量出血時,可排出黑色柏油樣大便,需要看醫生。
紅色:紅色大便多為下消化道出血,屬於疾病,需要看醫生。紅色大便常見疾病有:肛裂、腸套疊、息肉、痔瘡、腸出血等。
白色:當家長發現寶寶的大便顏色太淡或像白陶土顏色或灰白色, 要趕緊看醫生,排除膽道閉鎖疾病。
赤豆色:寶寶腹瀉時,排出赤豆湯或果醬樣大便,要趕緊看醫生,排除壞死性腸炎疾病。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