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們小時候吃飯是怎麼樣的,反正,我小時候挨的打罵都是因為吃飯引起的,我真的是一個超級討厭的小屁孩!喂飯到11歲,追著喂飯、騙著喂飯、用糖果哄著喂飯、哭著喂飯,不被打才怪!痛定思痛,我決不能讓兒子重蹈我的覆轍!
餐桌上,不要用手機、ipad、玩具哄孩子
一個不是很熟的人,問我」你給你兒子玩手機、ipad嗎?「我說」基本上一歲半之前沒有給孩子碰過吧。「她滿臉無奈的說」我孩子一吃飯就要手機,否則他就不吃飯,給他手機,起碼能坐在那喂幾口。「
不太熟,沒好意思罵她,孩子所有壞毛病都是家長縱容甚至是示範出來的,否則,你不在他面前玩手機、不給他手機,憑小孩白紙一張怎麼知道手機能玩呢?怎麼能夠拿到手機呢?孩子稍大一點想要完全禁止他碰觸手機、ipad是不太可能,但起碼應該有個底線,餐桌上絕不能用手機、ipad、玩具去哄孩子。
前幾個月我帶兒子回老家,置身於陌生的環境和面對陌生的爺爺奶奶,臭小子打開了24小時外掛模式,吃喝拉撒,都掛我身上!爺爺好心想減負,時常用手機放小視頻給他看,有幾次寶寶吃飯剛有點鬧情緒,老爺子就掏手機了,我滿頭烏鴉飛過沒法說呀。
終於,兒子只要坐餐椅就要」黃手機「,忍無可忍的我,在老爺子又掏手機給寶貝孫子時,嚴肅認真的板起臉,嚴厲的批評兒子」媽媽跟你說過,吃飯的時候不能玩手機玩玩具,要認認真真地把飯吃完,然後才可以開始玩。你今天的表現非常讓媽媽生氣,如果你不好好吃飯,媽媽還要批評爺爺把手機給你玩,你想要爺爺跟你一起被批評嗎?「兒子似懂非懂的看著我,哭了,老爺子懂了,從此以後再也不會在吃飯時掏手機出來了。
邊吃邊玩不但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且,因為思緒不集中,容易導致食物吸入氣管,嚴重時甚至發生窒息!這一點上家長必須嚴肅對待。
餐桌上,不要給孩子選擇題
這是我從前最常犯的毛病,我能誇我是嘴巴跑的比腦子快嘛~明明人家坐在自己的餐椅上吃的好好的,我聒噪的多嘴多舌「寶寶,吃完飯媽媽獎勵你一個酸奶。」dang,我兒子聽到酸奶兩個字後再也不肯好好坐著吃飯了,「要吃酸奶、要吃酸奶。」
「小白兔最喜歡吃胡蘿蔔和青菜了,今天我們吃青菜,明天媽媽給你做胡蘿蔔好不好?」dang,我兒子頓時要「吃胡蘿蔔。」真恨我多嘴多舌呀!我這叫記憶喚醒嗎?
後來我學乖了,我在吃飯前先把選擇題問好他,「寶寶,今天你想吃雞肉還是吃蝦仁呀?」「明天我們吃麵疙瘩嗎?還是想吃小米飯?」有了寶寶主動參與選擇的食譜,他吃起來比較香,順便還認識了豐富的蔬菜水果。
餐桌上,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下了早教課和別的家長一起叫了盒飯,看見別人家的孩子吃飯好,家長們總喜歡互相比較一下,而模式一般是這樣的:
「你家孩子吃飯真好,都能坐著自己吃了,我們家的還要追著喂飯呢。」然後她家孩子吃一口跑了。「芹菜也吃啊,我們家這個不吃,就光吃肉,不愛吃這些個蔬菜。」然後她家孩子吃一口又跑了。「你看小弟弟自己用手抓著玉米吃的多好,你都不自己吃。」然後她家孩子吃一口又跑了。
我看著她覺得好累呀,趕緊鼓勵我兒子說「兒子乖,自己好好吃哈,我們什麼都喜歡吃,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孩子不好的習慣說到底都是大人慣出來的,這個時候大人應該想辦法幫助孩子改變,而不是不分場合的宣揚孩子「這個不吃那個不吃」,給他貼標籤給他心裡暗示,讓孩子覺得自己的行為是順理成章光明正大的了,家長首先應該改變這種消極的溝通。
餐桌上,吃多少他決定
媽媽們,尤其是媽媽的媽媽、爸爸的媽媽,盛在碗里的飯一定要讓孩子吃完,好像多吃下這一口就能長一兩肉似的,但孩子有時候就是不配合,也許是真的吃飽了,也許是坐不住了,也許是被好玩的吸引了,總之,這一口飯他就是不想吃。
這時候,媽媽奶奶姥姥們就使出渾身解數,哄的、騙的、罵的、追的,就想把這一口飯塞進孩子的嘴裡,原本愉快的就餐氛圍瞬間降至冰點,孩子哭大人罵,或者孩子哭大人哄。說不好聽點,這頓飯算是白吃了,營養=消化+吸收,孩子這一哭鬧直接就影響了他的消化,與其多這一口,不如由他自己決定吃多少。
餐桌上,不要用話來恐嚇孩子
孩子吃飯慢、不愛吃、挑三揀四,這個時候媽媽就說了「快點吃,再不吃下午就不帶你去公園玩了!」或者 「好好吃,要不然大老虎就出來了。」甚至說「別吃了、別吃了!吃的到處都是,飯都被你吃涼了。」
孩子情緒瞬間dang到谷底,有些孩子也許會流眼淚,有些孩子也許受到恐嚇能起到一些效果,但是在他的記憶里,這些食物和不開心的情緒聯繫到了一起,吃飯和難過聯繫到了一起,這次他吃下了這些食物,那下次呢?
我兒子犯這種毛病的時候,我一般先讓自己冷靜5秒鐘(我可是急脾氣),然後換上和藹可親的表情和語氣問他:「寶寶吃飽了嗎?你看,這頓飯你都吃涼了,不能再吃了,再吃肚子就要疼了,現在不吃了,你下去玩吧。」
然後,我會重心機的不給他提供任何零食,白開水除外。當他真餓的時候,抱著我大腿哭的時候,還需要狠狠心問他「寶寶,你是餓了嗎?你看你中午不好好坐在餐椅上吃飯,沒有吃飽就想玩,現在肚子好餓好餓的吧?」兒子繼續哭啊哭,這個時候還需要狠狠心告訴他「寶寶,肚子餓好難受對不對,但是媽媽要5分鐘才能做好飯,寶寶要等待忍耐5分鐘。」孩子還是會繼續哭,那就讓他嘗試一小會飢餓感吧,大約5分鐘後拿出熱好的飯菜給他。
重複幾次後,孩子就會知道我只有坐在餐椅上吃飽了才能玩。這不是比說些假大空的恐嚇話來得更深刻嘛。
有種觀點我特別認同,對待孩子一定要表揚鼓勵和提要求相結合。不能一味的假大空的誇獎「寶貝真棒」、「寶貝真聰明」、「寶貝真好」,也不能一味的軍事化命令「不許玩」「吃飯」「別瞎鬧」。我們既要具體的肯定孩子的優點,也要合理的提出我們的要求,這才是現代化文明的平等思想嘛~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