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好性格是「養」出來的!

hiewang ...| 2016-01-11| 檢舉

孩子在幼兒時期,其個性特徵就開始顯現出來,例如有的孩子活潑好動、有的孩子安靜沉默;有的孩子動手能力強、有的孩子觀察力強……孩子在對人、對事方面都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去反應。作為父母,應當重視孩子最初形成的這些個性萌芽,對孩子個性上的優點進行培養,對孩子個性中的缺點進行糾正,這樣對孩子日後形成良好的性格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解析孩子的個性類型

一、活潑好動型的孩子

有一類孩子他們常常坐不住,總是動來動去的,安靜不下來。其實,對於大部分的孩子來說,這是較普遍的類型,因為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動。但是正因為好動,這一類型的孩子往往注意力不集中,難以遵守紀律和規則,不願意受到約束,缺乏對事物的持久性。

二、消極沉默型的孩子

這一類孩子平時較為沉默、內向,對事物總有消極的態度,總是打不起精神來,一點小事就易導致其緊張。他們往往表面上看似很乖,但是缺乏熱情、積極性和好奇心。

三、內心迎合型的孩子

這一類孩子心智較為早熟,會洞察大人的情緒、心思,而且較為看重父母的評價,他們會順著大人反應來做出迎合,往往受到喜愛。但是,這類孩子缺乏自主性,太過注意他人的反應,易受他人意見的干擾。

四、自我意識張揚型的孩子

這一類孩子自我意識較強,喜歡錶現自己,不達目的不肯罷休,性格張揚,往往處理不好與他人的交往問題,導致孩子不合群。

家庭教育會影響孩子的個性

家庭是孩子生活、學習的場所,家庭教育與孩子的個性形成有很大的關聯,並且影響孩子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及個人成長。現在,獨生子女居多,其家庭教育問題也倍受關注,可以概括為過度教育、過度保護和過度照顧,總而言之就是溺愛和遷就。這些教育方式必然會嬌寵孩子,造成孩子任性、不尊重他人、不懂禮貌的個性。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應該讓孩子體會到自己是獨立的個體,要放開手,相信孩子能夠自己處理好自己的事情,能夠支配自己的行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應該了解和掌握正確教育孩子、培養孩子良好個性的重要性和有關知識;同時要注意發揮父母的表帥作用,做到對孩子既愛護又嚴格教育,既寬容又不放任,在樹立父母的教育責任心的同時,運用適當的技巧,培養孩子良好的適應能力,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培養孩子良好的個性

1、父母要做孩子的好榜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和榜樣,父母的所做所為會在孩子心裡留下深刻和烙印,幫助孩子形成最初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對孩子將來成為什麼類型的人有著重要的影響。

2、告訴孩子基本的行為準則。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向孩子講述正確的、基本的行為準則,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以便給孩子一個善惡、是非的標準。

3、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父母要學會和願意聆聽孩子的心聲,了解孩子的想法、感受,平等地和孩子交流、溝通,尊重孩子的意願,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的個性健康與否,在幼兒時期就已經開始發展了,所以父母要抓緊時機,對孩子進行引導、教育,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個性,在生活和學習中健康、順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83906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