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屎把尿毀掉孩子一生!你信了嗎?

作者:趙統梅,育兒網資深育嬰師,7年母嬰編輯經驗

關於給寶寶把屎把尿的問題,新手媽媽和傳統老人一直是立場鮮明。很多老人習慣給寶寶把屎把尿,認為這樣可以定時排便的習慣。而很多年輕媽媽卻不敢苟同,尤其是近期朋友圈裡「把屎把尿禍害終生」的文章已經轉瘋,文章細數了把屎把尿的各種危害,還配上了各種觸目驚心的圖片。保證你看完幡然醒悟,絕不讓自家寶寶遭這種罪。

先來看看育兒專家的說法

育兒專家崔玉濤——紙尿布影響孩子生殖器發育是不科學的說法

很多家長覺得穿尿不濕影響寶寶生殖器發育,其實這是不科學的。反而是傳統的把屎把尿,容易導致脫肛和痔瘡。給孩子用紙尿褲的目的,是為了減少給孩子造成不良的刺激。等孩子2歲後感到排泄到紙尿褲內不舒服時。家長就可以因勢利導帶孩子到坐便器的地方訓練。

其實,使用紙尿褲與訓練孩子排便沒有任何衝突,訓練排便並不是指把屎把尿。孩子能夠接受排便訓練的前提是:

1,能感到排便到身上不舒服;

2,對坐便器和排便產生聯繫;

3,孩子有能力使用坐便器。

能夠接受這些前提的孩子應該不早於1歲。一般1歲半開始訓練坐便如廁比較合適。

北京和睦家醫院

給新生兒「把屎把尿」是不科學的,因為寶寶脊柱和髖關節等發育還不完善,長期保持「把」的體位對身體發育不利,容易造成關節鬆弛甚至脫位。其次,寶寶的膀胱也很難有充盈的機會,更不會有尿意。

美國育兒之父西爾斯——晚訓練要比早訓練好

大部分寶寶18~24個月時,控制排泄的肌肉才成熟。過早的給寶寶訓練上廁所反而會影響寶寶的性格發育。隨著育兒觀念的科學化和人性化,今天的父母已經不再把寶寶過早獨立作為一種「自豪」了。當然,如果寶寶在如廁方面比較有規律,也可以早些試試。西方兒科醫學界主流觀點則是:寶寶2歲,再開始大小便訓練比較好。

簡單歸納的話,兒科專家們反對的理由大概有以下幾點:

1,長期的把便姿勢不利於孩子的脊椎和髖關節發育,容易造成脫肛和痔瘡的現象。

2,頻繁的把尿不利於孩子膀胱功能成熟,憋尿功能下降,容易出現尿頻。

3,父母人為的控制寶寶的排泄時間,其實是違背自然,長期把尿會讓寶寶抗拒,產生壓力。

4,過早的把屎把尿,對訓練寶寶獨立如廁沒有絲毫作用。大小便自然訓練宜在寶寶兩歲到兩歲半之間進行,這個時候他們可以開始控制肛門和尿道的肌肉運動

5,很多家長在寶寶玩的自得其樂的時候,總抱起來把尿,這不但是不尊重寶寶,還會給孩子帶來負面情緒。

真正有效的排尿訓練

很多媽媽發現,寶寶在1歲左右會在便前傳達一些訊息了,這就意味著媽媽可以給寶寶做一些簡單的排便訓練了。當然,如果想等到2歲以後再訓練也未嘗不可,這個時候寶寶學的更快。

訓練寶寶如廁,首先要準備一個可愛的尿盆。現在市面上的兒童尿盆品種多樣,媽媽們可以根據寶寶的喜好來選擇一款。一個方便可愛的尿盆,更容易讓寶寶有尿意的時候主動尋找,嘗試自己坐在尿盆上,並且掌握不尿到外面的技巧。這些技能的提高,可以增強寶寶的自信心。注意,如果寶寶在學習如廁的時候不配合,千萬不要大聲指責呵斥。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非常實用的方法。就是大人在上廁所的時候,可以讓寶寶在旁邊「觀摩」。孩子的成長,經常從模仿開始,並在其中找到自信。家長可以告訴寶寶:「媽媽(爸爸)想要尿尿了,要去衛生間,坐在馬桶上,噓噓完要提褲子,然後沖馬桶。」可能剛開始寶寶對這一連串的動作並不感興趣,只是因為喜歡沖馬桶而喜歡使用馬桶。

西方國家有很多父親,在幫男寶寶訓練尿尿的時候,經常會帶寶寶到馬桶或者尿盆旁邊,在水裡丟一個麥圈,讓寶寶對準麥圈「開火」。這種新奇的引導創意,不但可以讓寶寶掌握排便技巧,也不會造成心理負擔。

既然專家都不建議給寶寶把屎把尿,那是不是這種行為是不是就是絕對的陋習呢?很多老人更是不服,我們一代一代的人都是這麼養育出來的,現在不都好好的嗎?關於傳統PK科學育兒的觀念,一直在不少家庭中上演。只是,有些媽媽為了堅持自己的意見,不惜和家裡老人鬧翻,也有些媽媽為了不正面衝突,委曲求全的同時也充滿了自責。

關於給寶寶把尿——個人經驗分享

對於上述問題,箱媽也想從自己的角度來說說關於把尿的這個問題。

1,把尿能達到訓練寶寶排便的目的嗎?

嬰兒的尿道括約肌,肛門括約肌,要在3歲左右才完全發育成熟。這是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礎。孩子是沒有能力完全控制排便排尿的。尤其是1歲以前,與其說把尿是訓練孩子,不如說是訓練家長找到孩子比較容易排尿的時間,比如吃奶後半個小時內、睡醒後。

2,即使孩子配合的不好,也不要呵斥孩子

很多家長常常因為寶寶把尿的時候不尿,或者不把尿的時候自己尿了就會責怪孩子。有些家長,甚至因為寶寶來不及告知,尿在褲子裡而用打罵的方法讓他長記性。這種做法萬萬不可,長期責罵會讓寶寶處於緊張狀態,控制不好小便。

3,反對強行把尿、頻繁把尿

堅決反對在寶寶哭鬧的情況下給寶寶把尿,你想想,孩子光想著哭鬧了,哪有時間配合你?還有,杜絕頻繁的給寶寶把尿,尤其是在寶寶熟睡和玩的高興的時候。強行和頻繁的把尿,不但達不到效果,反而徒增煩躁。

4,寶寶有尿意的時候,把一下又何妨

不提倡過早的給寶寶把屎把尿,並不是絕對的禁止。媽媽在捕捉到寶寶有排便信息的時候,短時間的把一下其實並沒什麼大礙。只要不是慣性的給寶寶把尿,不讓寶寶頻繁的處在「把尿」的姿勢中,個人覺得並無可厚非。

5,不把尿,孩子更早學會自主便尿!

有研究發現,晚上穿紙尿褲睡覺的孩子,很多在2歲前後甚至更早就能夠控制夜尿,或者整夜憋尿到早上。而夜裡把尿的孩子,2歲時多數還需要煩勞父母半夜起來把尿。不把尿的孩子,更是普遍較早開始主動告知便尿,較早開始會使用尿盆,或蹲下尿尿。

6,禁止公開場合把尿

帶孩子出去玩,還是不要在公共場合把尿了,這不單涉及到素質問題,還關係到寶寶的隱私呢。所以說,帶寶寶出門,還是穿上紙尿褲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83514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