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飯一定要離孩子嘴10釐米!寶貝不愛吃飯問題就在這!家長都應該看看!

Pak Lok ...| 2016-01-06| 檢舉

我的孩子一天一個海參!」生活中,有不少家長如此標榜自己有多疼孩子,豈不知,有多少孩子因此而營養過剩;還有的孩子,一發燒就給打吊瓶,曾見過一 個才出生25天的新生兒因咳嗽已打了20天抗生素!作為一名醫生,同時也是一名父親,我想在此分享一些育兒保健體會,希望對家長有所幫助。

吃飯

十釐米理論

醫生老爸的體會就是,粗放式餵養好。我樓下一個小孩看起來一歲多,而實際上快3歲了,家長說,孩子不愛吃飯,每次都要喂倆小時。

很多人都有這種體會,若是你想吃一樣東西,慢慢去吃,慢慢去品,就會很香。而如果旁邊三個人輪著向你嘴裡塞,你就吃不出香來了。

孩子也是如此。這一口還沒咽下去,下一口又塞上了。這樣的話,孩子能覺得很香嗎?吸收能好嗎?吸收不好,下一頓還想吃嗎?長此以來,他的食慾就這樣慢慢被消磨掉了。

我有個建議,就是餵飯時,一定不能喂到孩子嘴裡邊,尤其不能塞進去。喂的時候,一定要停到離孩子嘴十釐米的距離。

無論多大的孩子,坐還是站,他想吃時,十釐米距離,一探身子,就能夠得著。而且,有了這十釐米的距離,當孩子看到,反應過來,這期間有零點幾秒時間,這時他的唾液腺,胃液及一些消化酶,都瞬間分泌出來,他嚼起來也香,消化得也好,吸收得也好。

穿衣

伸手知冷暖

醫生老爸的第二個體會是給孩子別穿得太多。現在的孩子,缺衣少穿得幾乎沒有,而更多的感冒,不是凍出來的,是熱出來的。家長給孩子穿的太多,孩子出了汗,再不當地減衣,就易受涼。

給孩子穿衣服,怎麼才合適呢?我有個建議,有個詞叫「伸手知冷暖」,就是把手伸到孩子的脖子下邊,摸一摸後背上有沒有汗,是涼還是溫?如果伸手進去溫乎乎的沒有汗,這就是最合適的。

衛生

無菌未必好

第三個體會就是孩子不要太講衛生。

實際上,我們每個人的腸道當中有很多細菌,而細菌和病毒這些微生物,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更多的是有益的,只有很少一部分細菌和病毒,在身體特定情況下才會成為致病因素。

適當接觸所謂的有害因素,更有益於孩子自身免疫力的產生。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種痘。為什麼要強制性種痘(注射疫苗)呢?疫苗就是一種經過滅活處理的致病物質,但它經過處理後會刺激人體產生足夠的抵抗力。

鼓勵

多貼正標簽

第四個體會就是少給孩子貼負面標簽, 比如說,孩子不愛吃肉,或蔬菜,或水果。其實,也許他只是最近胃口不好,並不是對這些不感興趣,但你早早地給他貼上這樣的標簽:我那孩子不吃肉。對孩子來 說,這是一種心理暗示,當他想吃肉時,他就感覺「爸爸都說我不吃肉了,再吃似乎不合適」,漸漸地,孩子就真的不喜歡吃肉了。

孩子是一張白紙,建議多給孩子貼些積極的標簽,比如說,我的孩子很聰明,我的孩子很愛學習,我的孩子很有禮貌,我的孩子很懂事。

吃藥

儘量少用藥

第五個體會就是,盡可能拒絕藥物對孩子的損害。我曾在一個場合問一個班的孩子,有沒有沒打過吊瓶的?30多個小朋友,只有1個小朋友說沒打過。而在另外一個場合,和兩個50多歲的朋友聊天,這兩個朋友說他們一輩子也沒打過吊瓶。

很多時候,像孩子的感冒,就是一個5~7天的過程,喝點熱水,捂一捂,發發汗就好了。即使發燒,稍微用點退燒藥,然後做些推拿就可治癒。

如有侵權, 收到通知會盡快移除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83052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