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被媽媽們諮詢最多的是寶寶的哭鬧行為,我按寶寶年齡段把寶寶可能的哭鬧原因和應對方法整理出來,希望給更多的媽媽一個參考。
當然,寶寶年齡段的劃分只是粗略和大概的,無法特別精確,而且各年齡段之間的哭鬧原因也有可能重疊,所以我這裡所說的是每個年齡段大多數的比較普遍的情況。
除了疾病因素,0-1歲寶寶的哭鬧通常都是基本需求的表達,而這個年齡段寶寶的各種需求應該被及時的滿足,以便讓他們建立足夠的安全感。
媽媽們對於0-1歲寶寶的哭鬧通常比較焦急和擔心,因為寶寶太小,無法告訴我們他為什麼哭,而媽媽們想要通過哭聲了解這個年齡段寶寶的需求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這種焦急和擔心在新手媽媽中尤其突出,總是擔心寶寶是不是哪裡不舒服,或者是不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對。
以下是0-1歲寶寶哭鬧的最常見的原因,當寶寶哭的時候,媽媽們如果不確定原因,可以逐條嘗試和排除。
餓了
這是所有的媽媽最先想到的,也是最常見。媽媽們要學會識別寶寶們飢餓的表現,在他們開始哭之前就喂他們。
這些表現有:煩躁、吸吮嘴唇、吃手、試圖吸吮靠近他嘴唇的物體(包括你的手指)、抱在懷中寶寶會試圖「咬」你的衣領肩膀等部位。
如果寶寶已經餓得大哭,不要馬上喂他,先試著拿奶瓶輕輕碰觸他的嘴唇或者將他抱成喂奶姿勢,這樣通常寶寶通常會停止哭泣,急切做出吸吮準備,這個時候才開始喂,可以避免寶寶大哭時被突然放進嘴裡的奶嘴嗆到。
拉尿或臭臭了
有些寶寶相對比較敏感,一旦尿布髒了就覺得很不舒服,會哭鬧;而有些寶寶則對髒尿布的忍耐程度高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寶寶長了尿布疹,甚至小屁屁有脫皮,一旦拉尿或拉臭臭了,會特別的不舒服,哭得也比較激烈。
媽媽們如果發現寶寶有這種情況,要及時給寶寶清洗乾淨,並使用護臀霜,隔離大小便對受傷屁屁皮膚的進一步刺激。
睏了
小寶寶犯困的時候都是有線索的。一開始可能是突然很容易被逗笑,很小的動作或者發音都能讓他們笑得嘎嘎的。
如果這個時候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沉浸於寶貝天使的笑聲中,樂此不疲地逗他,他們不久會進入第二階段:煩躁或哭鬧,同時有揉眼睛、吸吮嘴唇、打呵欠等表現。
如果這個階段錯過了,寶寶就會進入「過度疲勞」階段。這個階段的寶寶亢奮、煩躁、哭鬧、拒絕喝奶、不易安撫。寶寶已經很疲勞,但是卻睡不著,要花更大的氣力才能安撫和哄睡。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6個月內的寶寶白天每兩覺之間的間隔不宜超過2小時,即上一覺醒來到下一覺入睡前的清醒時間不宜超過2小時,否則寶寶容易過度疲勞。在寶寶醒來1.5小時左右就要著手準備哄睡了。
想要被抱著
小寶寶總是需要很多的擁抱,看著父母的臉、聽著他們的聲音、靠在父母的胸口聽著他們的心跳聲、感受著屬於父母的氣息,讓他們覺得很舒服很有安全感。有時候他們哭只是告訴你他們想要爸爸媽媽的懷抱。
有人說孩子不能總是抱著,會把他們「慣壞」,其實在孩子最初的幾個月里,是不會的。孩子從媽媽肚子裡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他們急切需要通過溫暖的懷抱和輕柔的聲音來獲得安全感。
媽媽甚至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背帶把寶寶背在胸前,也可以每天洗澡後給孩子在輕柔的音樂背景下做做撫觸和被動體操。
當然,媽媽也不能一直抱著寶寶,在孩子情緒很好的時候,要讓寶寶多運動,比如小的時候多趴趴,大一點讓孩子自己翻滾、爬行,或者行走。
肚子不舒服(胃食管返流、脹氣、腸絞痛)
由於胃比較淺,胃和食管之間的賁門括約肌也尚未發育完全,小寶寶容易因為喝得太飽、體位不當或大人抱的時候手放在胃部等原因而出現胃食管返流或溢奶的情況。
這種情況下,胃內容物返流到食管,因為這些胃內容物里混有胃酸,對於食管的刺激性較強,寶寶會非常的不舒服。
這種情況下,媽媽會發現寶寶會頻繁哭鬧,想要喝奶,但是喝幾口就不喝了,因為寶寶希望通過喝奶來緩解食管的不適。
當母乳的媽媽吃了一些產氣食物,或者寶寶對牛奶的耐受性不好,或者3個月前的寶寶每次喝奶後沒有及時拍嗝,寶寶容易出現胃腸脹氣,這也是寶寶哭鬧的主要原因之一。
腸絞痛:如果寶寶出現至少持續三周,每周至少三天,每天至少3小時的不能安撫的哭鬧,就要考慮腸絞痛的可能了。
冷或熱
當寶寶在睡夢中感覺到冷或熱的時候,他們會多次醒來哭鬧。小寶寶喜歡被包裹的溫暖,但是太熱他們會很不舒服。當室外氣溫改變或室內溫度變化,寶寶穿著的衣物數量也需要隨之相應調整。
出牙
出牙期的寶寶很容易煩躁和哭鬧,因為在新牙齒長出來的過程中,寶寶的牙齦會又癢又痛。這個時候的寶寶喜歡咬手、咬各種物品、流口水等。
一般情況下,寶寶的第一顆牙於4-8個月之間長出,但也有個體差異,有的寶寶2個多月就長出了第一顆牙。
媽媽可以檢查寶寶上下牙齦正中間的位置,看看有沒有小白點,如果沒有,也可以用指輕輕按壓寶寶上下牙齦正中,看是否可以感受到有點硬硬的觸感。
如果寶寶在出牙,給寶寶準備一些安全衛生的磨牙玩具,並兜口水巾,以免口水長時間漬到下巴和頸部導致不舒服。
刺激過多或過少
寶寶通過感受周圍的刺激來學習,但是如果外界刺激過多,寶寶很難對它們進行加工處理。比如,燈光過亮、聲音過於嘈雜、被不同的人抱來抱去等。這個時候寶寶會通過哭聲來告訴你:「我接受的刺激太多啦!」
而一個需求更高的寶寶,則需要更多的刺激,渴望更多地接觸外界世界。當他們一個人的時候或者活動單調的時候,他們會通過哭聲來呼喚你,告知你他們需要更多「好玩的」。
對於這樣的寶寶,如果媽媽能把他們兜在胸前東走走西看看,他們會特別地開心。
其他
一些小細節會傷害到寶寶或者讓寶寶很不舒服,媽媽們要注意。比如,當寶寶莫名原因哭鬧的特別厲害時,檢查一下寶寶的手指頭和腳趾頭。
有時候寶寶的手指頭或腳趾頭被媽媽掉下來的長頭髮,或者襪子和手套里的線頭綁住了,這種情況會讓寶寶覺得疼痛,從而哭鬧。
另外,有些寶寶的皮膚對衣服的標籤以及質地很敏感,貼著皮膚的標籤或者不舒適的布料會讓他們很難受,從而哭鬧。
總之,媽媽試著從寶寶的角度考慮問題,「如果我是寶寶的話,什麼會讓我不舒服呢?」我餓了嗎?濕尿布讓我很不舒服嗎?我想要換個姿勢嗎?我脖子後面的衣服標籤讓我覺得好癢?……
如果這些都排除了,寶寶也沒有任何生病的表現,寶寶還是不明原因地哭鬧,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我在下篇文章會和大家分享一些很有效的安撫寶寶的方法。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