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夠時間的睡眠與良好的睡眠質量,對寶寶的發育及成長來說相當重要,但有時候寶寶在該睡的時間難以入眠或哭鬧不已,總讓父母手忙腳亂,因此,爸爸媽媽必須懂得掌握助眠要點,並營造適合的睡眠空間,才能讓寶寶安心入眠。
寶寶睡眠時間一覽表
足夠的睡眠能幫助寶寶成長,一般來說,寶寶需要的睡眠時間比成人長,從出生後會依其月齡不斷遞減,雖然每個寶寶的睡眠時間不盡相同,但大致可歸納如下表:
月齡 正常睡眠時間 新生兒 新生兒的睡眠時間比清醒的時候長,一天約有18個小時的睡眠時間,而每次睡眠持續4至5個小時,會醒來大約2小時左右,再進入睡眠,依此循環大約四次。 兩個月大 兩個月大的寶寶,每天睡眠時間加總起來大約12至15個小時,而每次的睡眠時間也會長一些,夜間大概可保持入眠狀態約7至8小時。 四個月大 四個月大的寶寶,睡眠時間與新生兒相比,已少了6個小時左右,每天的睡眠時間約10至12個小時,晚上的睡眠時間也能維持7至8小時。 六個月至一歲 六個月以上的寶寶,一整天的睡眠時間大約10個小時,在正常的情況下,夜間睡眠大約落在6至8小時。
不易入睡以及出現睡眠障礙的原因
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小兒科主任潘俊伸醫師表示,要了解寶寶睡眠障礙或不易入睡的問題,可以從外在原因觀察,如寶寶睡眠環境中是否有吵雜聲音或過亮的光線等;而內在因素則包含身體不適、肚子餓、腸絞痛等。寶寶睡眠障礙的定義與成人不同,以兩個月的寶寶為例,正常情況下,一天需睡12至15個小時,夜間睡眠可達7至8個小時,如果達不到這個目標時數,就可能有睡眠障礙,此時必須觀察寶寶並尋找原因,了解寶寶為何無法睡足應有的睡眠時間。若環境一直處於吵雜狀態,寶寶就很難進入熟睡期,因為父母們都喜歡跟寶寶多做互動,但如果白天的互動及刺激過多,會導致寶寶過度興奮,晚上睡覺的時候,比較容易處於淺睡期,無法進入讓大腦活動減少的熟睡期,就可能降低睡眠質量,甚至出現睡眠障礙。
.飢餓或過飽:因為寶寶對飢餓及飽足的感覺很敏感,沒有吃飽就不容易入睡,所以睡前適量的喝奶很重要,但是太飽也會讓寶寶感到不舒服,所以必須多加觀察適合睡前的喝奶量,幫助寶寶睡得舒適。
.聲光刺激:若要準備讓寶寶睡覺,父母要特別注意儘量不要給他們太多聲光刺激,如吵雜的音樂、播放著聲音的電視機或計算機,對寶寶來說都是一種干擾。比較常見的狀況是跟父母同房,但父母在旁邊看電視,就會干擾到寶寶睡眠。如果空間允許,臥室儘量保持安靜,才能讓寶寶安心睡覺。
.腸胃問題:若是有腸絞痛的問題,寶寶大多會在半夜突然驚醒、哭鬧不已,腸絞痛的症狀大約在一、兩個月大後出現,發作時間可能在下午4點到8點之間或是熟睡後的凌晨。另外,若夜晚突然有便意、脹氣,也會讓寶寶因為不舒適而無法入睡。
.驚嚇反射:寶寶容易因為自己發出的小聲音或動作而影響睡眠,如牽扯到被單而被嚇到,或因為某些驚嚇反射讓自己驚醒,通常是因為寶寶在日間活動時玩得太累或反應過大,導致晚上睡覺出現驚嚇反射。
tips:留意寶寶睡眠姿勢
潘俊伸醫師提到,一歲以下寶寶的睡眠姿勢以仰睡為主,因為寶寶的四肢無法撐起身體,若遇到呼吸不順的情況,很難自行翻身,所以趴睡有造成窒息的危險性。父母儘量不要與寶寶同床睡,單獨的嬰兒床里也不要有多餘的棉被、被單或其他可能會影響呼吸的物品。床鋪內的布置以簡單為主,不要放過多的玩具及玩偶,以免出現無法預期的傷害。
六大技巧 幫助寶寶安心入睡
良好的睡眠環境及質量可以幫助寶寶安心入睡,也有助於身心發展,只要掌握寶寶助眠重點,建立有規律的睡眠模式,就能讓寶寶在適當時間入睡,並且一覺到天明。
1適當休息:通常寶寶在早上、下午都會有小睡片刻的時候。潘俊伸醫師建議,每次小睡時間儘量在3個小時以內,一旦超過3個小時,就會進入睡眠周期,若白天睡得太多,晚上就不容易入睡。
2入睡儀式:所謂的入睡儀式,是要讓寶寶了解,當父母這麼做時,就表示睡覺時間到了,可以說說故事、唱兒歌、放音樂,或是固定拿同一個玩偶讓寶寶玩,都是建立入睡儀式的方法,目的是為了養成睡覺的習慣,也可以在睡前洗澡,讓寶寶漸漸了解洗完澡就要睡覺,而且洗澡也能讓肌肉放鬆,有助於寶寶入睡。
3舒適溫度:調整適合寶寶的溫度,不僅在睡覺的時候需注意,平時也要多觀察環境的溫度。由於寶寶的身體發育尚未完整,所以調節體溫的機制也還未健全,尤其在高溫下或穿得太多、太悶熱的狀況時,容易滿身是汗,也無法平靜下來入睡,甚至因為不舒適而不停哭鬧。建議溫度過高時,可於寶寶睡覺的空間內開冷氣,溫度大約控制在26~27℃左右,保持室內舒服的溫度。
4營造環境:為了給寶寶良好的睡眠環境並確保安全性,建議儘量不要同床睡,房間光線也要夠暗,才能營造日夜的差異,寶寶視網膜也不會受到刺激。另外,除了光線暗以外,聲音的刺激也要減少。如果居家環境有所限制,父母必須嘗試調整生活習慣,例如不要看電視太晚,以免聲光音效干擾寶寶睡眠。
5適度玩樂:有些父母可能認為寶寶容易入眠,是因為寶寶玩得很累,但其實寶寶如果太累,反而容易過度興奮或疲勞,顯得煩躁不安,更增加入睡的困難度,所以父母在陪伴寶寶玩樂時,要注意是否超出寶寶的體力。
6 天生個性:潘俊伸醫師提到,有些寶寶天生就不愛睡覺,這是本身的個性使然,可能白天精神好、喝奶量也足夠,但晚上的睡眠時間不如其他寶寶長,此時,家長就需要妥協,以輪流照顧的方式進行。建議能以上、下半夜來分配,寶寶也會隨著時間慢慢調整作息,等到情緒發展成熟後也會減少一醒來就找父母,過度依賴的情況。若是這種類型的寶寶,建議父母同房睡,了解寶寶實際睡眠的時間,就近觀察才能更快掌握照顧技巧。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