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吃了它再喝水,3歲寶寶停止了呼吸!

浙江慈溪,一個三歲多的小男孩,爸爸媽媽把他當成寶貝一樣。

早上,媽媽喂他吃饅頭,他才吃了兩三口以後,就拚命用手推開媽媽的手,看起來很不舒服。

媽媽覺得可能是太乾了,寶寶吃不下,就拿起水來喂了寶寶幾口。

見寶寶臉色不好,還不吭聲,媽媽想寶寶一定是被噎到了,就拚命給孩子喂水。

誰知,寶寶不但喝不下去水了,臉色也變得發青,媽媽害怕起來,連忙抱著孩子瘋了一樣地往醫院跑。

到了醫院後,醫生髮現孩子已經沒有了呼吸和心跳,身體發青發紫,體溫也沒有了,於是立即給寶寶做心臟復甦。

可是,20多分鐘過去了,寶寶還是沒有反應,醫生遺憾地將這個噩耗告訴了媽媽。

媽媽「哇」的一聲哭了出來。

醫生了解情況後,不得不殘忍地告訴這個媽媽,這個悲劇,全是她一手造成的。

首先,在孩子臉色開始發紫的5分鐘之內,如果及時施以心臟按壓,孩子生還的可能性非常高。

可是,媽媽由於無知,放棄了這「黃金5分鐘」。

其次,孩子一旦被食物噎到,千萬別給孩子喂水,這樣不僅無助於食物下咽,還有可能將水嗆進氣管。

這時候,一定要試圖用手指或者筷子,刺激孩子的喉嚨(舌頭的三分之二),促使孩子將異物嘔吐出來。

或者一隻手捏住孩子兩頰,讓孩子趴在大人的膝蓋上,拍打孩子後背1—5次,看孩子能否將異物吐出。

一個小生命的逝去,給大意的爸爸媽媽們敲響了警鐘。對於一些不容易下咽的食物,千萬記得要弄碎後再給孩子食用。

如果老人或小孩有異物卡在了喉嚨,出現窒息、呼吸困難、嗆咳甚至呼吸驟停,千萬別拍背或者用手指伸入喉嚨去取,因為這樣不僅沒有效果,而且會使異物更伸入呼吸道!

下文將給大家分享一種專門對付食物嗆咳的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據稱這種方法數十年來已經救了100萬人的性命。

「海姆立克急救法」

1歲以下嬰幼兒

1.曲膝跪坐在地上

2.抱起寶寶,將寶寶的臉朝下,使其身體倚靠在大人膝蓋上

3.以單手用力拍寶寶兩肩胛骨間拍背5次,再將嬰兒翻正,在嬰兒胸骨下半段,用食指及中指壓胸5次

4.重複上述動作,以壓力幫助寶寶咳出堵塞氣管的異物,一直做到有東西吐出來為止。

注意!

勿將嬰兒雙腳抓住倒吊從背部拍打,不僅無法排出異物,還可能造成頸椎受傷。若是液體異物,應先暢通其呼吸道,再吹兩口氣,若氣無法吹入,則懷疑有異物堵住呼吸道。

2歲以上兒童

1.在孩子背後,雙手放於孩子肚臍和胸骨間,一手握拳,另一手包住拳頭。

2.雙臂用力收緊,瞬間按壓孩子胸部。

3.持續幾次擠按,直到氣管堵塞解除。

成人異物卡喉的急救

1.搶救者站在病人背後,用兩手臂環繞病人的腰部

2.一手握拳,將拳頭的拇指一側放在病人胸廓上和臍上的腹部。

3.用另一手抓住拳頭、快速向上重擊壓迫病人的腹部。

4.重複以上手法直到異物排出。

自救

可採用上述用於成人4個步驟的2、3、4三點,或稍微彎下腰去,靠在一固定的水平物體上(如桌子邊緣、椅背、扶手欄杆等),以物體邊緣壓迫上腹部,快速向上衝擊。重複之,直至異物排出。

用於無意識的病人

使病人仰平臥,搶救者面對病人,騎跨在病人的髖部用你的一手置於另一手上,將下面一手的掌跟放在胸廓下臍上的腹部,用你的身體重量,快速衝擊壓迫病人的腹部,重複之直至異物排出。

如何避免異物卡喉

一般做法

1.細嚼慢咽,避免狼吞虎咽,咀嚼和吞咽不協調易發生異物卡喉。

2.醉酒時,避免吃帶骨頭的肉類,選擇飲食。

3.牙齒少,或戴假牙的老年人,鼻咽部做過手術和放療的人,吃東西時會感覺不靈敏,從而誤吞,吃飯時應加以留心,可以先把魚刺或骨頭挑出來,或把食物切成細塊再吃,並充分咀嚼。

4.食管異物前期症狀:咽部疼痛,胸口疼痛,並伴有少量信號性嘔血,一旦出現情況,應趕快到醫院並記得向醫生說明病情,防止嚴重併發症的發生,一般來說,異物卡在食管第一個狹窄處是最容易處理的,越是往下就越危險,嚴重時需做開胸手術才能取出異物。

嬰幼兒

1.經常叮囑寶寶不隨便將東西放入口內,也不要將小東西放在身邊。

2.用玩具前,先檢查是否有零部件鬆散易脫落的情況。

3.儘量將食物切小切碎再食用(可將食物做成泥狀)

4.叮囑寶寶養成充分咀嚼再吞食的習慣。

5.進食時應避免嬉笑、講話、打鬧或行走、跑步。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80668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