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擁有屬於自己的寶寶的新手爸爸媽媽們,在寶寶的發育問題上一定遇到各種各樣的疑惑吧!下面小編將為大家一一解答!!
Q1、 剛出生不到1個月的寶寶有原始的反射反應,是哪些?
新生兒遇到外部刺激時會本能地做出反射反應。這些反應是了解寶寶是否發育正常的重要標準。新生兒表現出的反射反應有很多。比如,刺激寶寶的手掌,寶寶會無意識地握拳頭(抓握反射);寶寶遇到突然的刺激後,會立即吃驚地把四肢伸直,手指張開(驚跳反射);輕輕地刺激寶寶的嘴巴周圍,寶寶會將頭轉向受刺激的方向並做出吸吮的動作(覓食反射);輕輕撓寶寶的腳掌,寶寶會將腳趾展開再彎曲(巴賓斯基反射);扶著寶寶的兩個腋窩讓孩子踩在平坦的地上站直,寶寶會將腳抬高做出邁步的動作(邁步反射)。但父母不宜直接檢查判斷這些反射反應,由專業醫生進行檢查才是明智之舉。
Q2、聽說應該給出生一兩個月的寶寶架活動架、綁玩具?
對於終日躺著的寶寶來說沒有比床鈴更好的了。現在的床鈴多帶有音樂,不僅能通過色彩、形狀、活動刺激寶寶的視覺,還能用音樂刺激他的聽覺。不足3個月的新生兒還不能很好地分辨色相,因此給寶寶挑選一些像黑白色、紅藍色相間的色彩對比鮮明的產品比較好。應將玩具掛在寶寶可以凝視到的位置(45度角、離眼睛30公分左右)。這個時期的寶寶只能看到20~35公分以內的物體,如果床鈴掛得太近或太遠,寶寶就很難把視線固定在玩具上。
Q3、寶寶剛滿3個月就牙牙學語了,怎樣回應助於寶寶的語言發展?
寶寶在2個月大的時候就能牙牙學語了,這看似是毫無意義的反應,但對於寶寶來說卻是語言發育的開始。寶寶可以通過牙牙學語掌握髮聲的技巧、學習與他人溝通的方法。所以寶寶牙牙學語的時候,媽媽若做出積極的回應,會讓寶寶說得更好。方法很簡單:寶寶牙牙學語的時候媽媽要看著寶寶的眼睛跟著學,發出和寶寶一樣的聲音,發出其他聲音誘導孩子,或用「是嗎?」之類的短句回應寶寶都可以。積極回應寶寶的牙牙學語,不但能與寶寶建立深厚的感情,還會讓寶寶更快地學會說話,給孩子的語言發育帶來積極的影響。
Q4、 新生兒髖關節容易脫位,怎樣預防才好?
髖關節脫位屬先天性疾病,如果寶寶髖關節發育不良,施加過重的壓力就會使髖關節脫位。所以照料寶寶時應特別注意不要對其施加過多的壓力。但並不是每個先天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寶寶都有明顯的表現,如果照顧得當可有效糾正。首先,有的媽媽給寶寶換尿布時會用過大的力氣拉拽寶寶的腿,這會給寶寶的髖關節帶來不利影響。正確的方法是將手放在屁股下面連腰一起托起,然後再給寶寶換尿布。尿布系得過緊或寶寶的衣服過厚會使寶寶的雙腿無法自由活動。所以寶寶的尿布應比屁股大一些,衣服厚度也要適當,這樣才能使寶寶的四肢自如地活動。以上方法可對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寶寶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但如果懷疑寶寶有這方面的問題,還是應儘早去醫院檢查。
Q5、4個月大的寶寶能挺起脖子了,我的寶寶怎麼還做不到?
剛出生的寶寶還不能很好地挺起脖子,如果不扶著脖子,寶寶的頭就會向後仰。但隨著寶寶的成長,脖子上的肌肉漸漸地發達起來,寶寶就逐漸可以挺起脖子了。4個月大的寶寶仍不能挺起脖子,就要考慮腦源性麻痹、智力缺陷的可能性,或者說明寶寶的肌肉組織等發育異常。這時最好是接受專業醫生的檢查。另外4個月大的孩子會對各種各樣的刺激做出明確反應,如果眼珠不能跟隨活動物體上下左右轉、不能抓住放在手中的東西、不能將頭轉向發出聲音的方向,則說明發育可能出現了異常,需要請專業醫生進行診斷。
Q6、寶寶在床上翻身的時候不慎掉下來,怎麼辦?
大部分寶寶5個月大的時候就能翻身了,這時經常會發生寶寶在床上突然翻身而掉下來的事故。2歲以下的寶寶頭骨還不夠堅固、大腦還未發育成熟,所以即使是輕微的衝擊也有可能給寶寶造成嚴重的腦損傷。特別是出現從30厘米以上的高處摔下或撞在尖銳物上等頭部損傷事故的時候,會造成頭皮下淤血、裂縫性顱骨骨折,嚴重的話會使大腦功能受損。這時一定要到專業醫生那裡就診,確認頭上有無損傷。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格外留心,避免寶寶從床上或椅子上摔下來碰到頭部。
小編提醒:看完本文,爸爸媽媽們相信對那些疑惑已經有大概的了解了吧!!這樣爸爸媽媽們就可以更好地照顧寶寶啦!!
猜媽咪也愛看:
- See more at: http://www.babylike.com.tw/archives/60214#sthash.YTnOY9l5.dpuf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80130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