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歲寶寶精細動作發育與訓練,好文收藏

寶寶動作的發育過程,是從整體的、粗大的動作到分化的、特殊的精細動作。其中精細動作發育對寶寶的智力與其他方面的發展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1~4個月精細動作發育

1個月:寶寶的雙手是捏拳的,如果輕輕地碰他的手掌,他會把拳頭握得更緊。

2個月:兩手握拳的緊張度逐漸降低,有時會主動把手伸進口中,這是寶寶精細動作開始發展的重要標誌之一。

3個月:雙手可以在胸前互握玩耍,能被動地抓住像波浪鼓等玩具大約30秒鐘。這個時期,寶寶的抓握還沒有目的性,整個手都是彎曲的,什麼東西都是一把抓,拇指與其他四個指頭的彎曲方向一致。

4個月:寶寶已經能嘗試主動去抓桌上放置的玩具。但是,由於這個階段寶寶的視覺發展還不是很完善,手眼還不協調,對看到或感覺到的東西,常常抓不准。

訓練方法

1個月:建議您不要給寶寶帶手套,讓他能自由地揮動拳頭,看自己的手,玩手。

2個月:經常刺激寶寶手心,促進抓握反射;讓寶寶觸摸一些不同質地的玩具,幫助寶寶玩手,促進寶寶感知覺發展。

3個月:拿一些顏色鮮艷、有悅耳聲音的玩具給寶寶看,激起他產生抓握玩耍玩具的興趣;把玩具放到寶寶手裡,帶寶寶去抓握。

4個月:擺幾種能吸引寶寶的玩具,如玩具娃娃、波浪鼓,讓他練習主動抓握。玩具可以從大到小,反覆練習。如果寶寶抓不准,可以幫他把玩具移到準確的方位;一人抱著寶寶,另一人拿玩具放在約1米遠處逗他,看寶寶是否會伸手去拿,如果寶寶不伸手,則引導他去觸摸、擺弄這些玩具,為以後的伸手抓握訓練打下基礎。

5~8個月精細動作發育

5個月:寶寶能夠每隻手各抓住一樣東西。

6個月:寶寶能學會如何在雙手間交換物體。

6個月後:動作更加靈活,興趣從自身的動作轉移到了動作對象的特徵。寶寶不再抱著自己的手或腳咬,而對外界的事物感興趣;出現扔東西、撕、咬、抓等行為,如撕紙、扔玩具、咬玩具等;還能用拇指和其餘四指夾取東西。

訓練方法

5個月:在寶寶面前懸掛一些顏色鮮艷的玩具,讓寶寶去抓握。開始放在寶寶一伸手就能抓到的地方,然後慢慢移到遠一點的地方。可以時常更換不同質地的玩具,使寶寶在抓摸過程中接受不同刺激。每次的訓練時間不宜過長。

6個月:教寶寶撕紙,培養他的手眼協調,鍛鍊手的精細動作;有意連續向某隻手傳遞玩具或食物,大人示範將手中的東西從一隻手傳到另一隻手,讓寶寶反覆練習,學會「倒手」;繼續訓練寶寶夠取小物體,物體從大到小,從近到遠。

6個月後:如果寶寶扔玩具,你可以拾起來給他繼續玩,讓他積極地探索;讓寶寶練習用拇指配合其他手指抓起積木;訓練寶寶用一隻手的玩具對擊另一隻手的玩具,發出聲音時,給予獎勵,這樣能促進手-眼-耳-腦感知覺能力的發展。

9~12月精細動作發育

9個月:精細動作進一步複雜化,最大的進步是寶寶能用拇指和食指對捏拿起小物品了,如黃豆、花生米等,這種對捏的動作難度很高,標誌著大腦的發展水平。

10個月:寶寶拇指、食指的動作已經相當熟練,學會了自己鬆手放下東西,能主動放棄手中現有的東西,選擇其他物品玩。

11~12個月:寶寶能夠把小球放入盒子中,並能拿筆塗鴉,幾頁幾頁地翻開書本。

來源:寶寶樹孕育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79932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