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寶寶說話晚 可能是種病!!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說話晚是「貴人語遲」、「大器晚成」,其實這種觀點是不科學的。

《健健康康成長記》提醒您:如果寶寶到了兩三歲還不會開口說話,一定要引起注意,除了生理、家庭方面的原因,還有可能是疾病原因。

一、寶寶說話晚 多與這幾方面有關

1、生理性因素

大多數孩子不肯說話是由家庭環境造成的。

有些父母經常把孩子不會說的話掛在嘴邊,久而久之,孩子習慣了聽,就不願開口了;

也有一些家庭包辦過多,家人太勤快,在孩子沒有完全表達出意願的時候,家長已經按照自己的意識幫助孩子表達,所以孩子失去了很多主動表達的機會;此外,還有些家長過於焦急,總拿孩子和他人做比較,這也會造成寶寶不願開口說話

因此,家長應尊重孩子個體發育的成長規律。

2、心理因素

也有極少數家長,強迫孩子說話或把孩子發音不準當笑料,不經意間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於是變得不肯開口。

3、疾病因素

如果孩子的聽力本身有問題或發音器官不正常,會導致無法正常發音,

比如,孩子若出現舌系帶過短、唇裂、齶裂等異常,就會出現發聲氣流走向失常和發聲協調困難,影響發音;如果孩子有聽力障礙,也會影響語言的發展。

此外,提示您,如果寶寶得了孤獨症,也會導致說話晚,家長一定要引起警惕!

二、什麼是孤獨症?

孤獨症又叫自閉症,它是一種起病於嬰幼兒時期的心理發育障礙性疾病。

孤獨症的病因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說法,學者們研究發現,對發育時期孩子的大腦有負面影響的各種因素,都可能是造成孤獨症的原因,如基因突變、孕期用藥、孕期接觸有害化學物質,孩子嚴重的過敏反應等等。

孤獨症的孩子,男孩比女孩的發病率要高得多。一般是3歲之前發病,約2/3的孩子出生以後就逐漸出現孤獨症的表現,1/3的孩子在生後的一兩年內一直是正常的表現,之後出現退行性的改變,才開始發病。

三、如何判斷寶寶是不是孤獨症?

兒童孤獨症症狀複雜,但主要表現為以下3個核心症狀:

1、社會交往障礙

正常寶寶在3、4個月時,你逗他時,他會給你回應性的笑,這叫社會性逗笑,而孤獨症的孩子很少出現這種社會性的逗笑。

正常寶寶6、7個月以後,如果媽媽說「來寶寶,媽媽抱」,就會伸出小手去找媽媽,孤獨症的孩子則對媽媽的呼喚沒有反應。

正常寶寶到10個月的時候,他會擺手表示歡迎、再見,孤獨症的孩子則沒有這種表現。

Tips:隨著年齡增長和病情的改善,孤獨症的孩子對父母、同胞可能變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交往方式和技巧依然存在問題。

他們常常自娛自樂,獨來獨往,我行我素,不理解也很難學會和遵循一般的社會規則。

2、語言交流障礙

患有孤獨症的孩子在言語交流和非言語交流方面均存在障礙,但以言語交流障礙最為突出,這通常也是患兒就診的最主要原因。

孤獨症的孩子大多到2、3歲時還未開口說話,或雖會說話,但言語進步很慢,只會簡單的稱謂,或者只會重複別人的語言,比如你問他,「你叫什麼名字」,他也說「你叫什麼名字」。

有很多孩子直到3、4歲才來醫院就診,基本上是被流傳的一句話所誤導,那就是「貴人語遲」!一旦發現孩子的語言發育明顯落後於同齡孩子,應儘早帶孩子到醫院就診。

此外,孤獨症的孩子語調通常比較平淡,缺少抑揚頓挫,不能運用語調、語氣的變化來輔助交流,常存在語速和節律的問題。

3、興趣狹窄以及刻板重複的行為

孤獨症的孩子有著同年齡段孩子沒有的專注,他們只對某一類玩具或事物感興趣。

比如,喜歡汽車玩具,但只對車輪感興趣,會把所有的汽車輪子卸下來;喜歡聽廣告和音樂,但只對某一個廣告或某一首歌感興趣,反覆無數遍也不厭其煩;喜歡開關燈,今天開關,明天開關,天天都在重複同一件事情。

這類孩子常堅持用同一種方式做事,拒絕日常生活規律或環境的變化。

如果日常生活規律或環境發生改變,他們會煩躁不安。他們會反覆堅持走一條固定路線,堅持把物品放在固定位置,拒絕換其它衣服或只吃少數幾種食物等。

4、其他表現

孤獨症的孩子還有一大特點就是脾氣執拗。

他們會特別堅持自己的這種行為特點,根本不聽指揮,也不聽勸,家長往往以為孩子就是脾氣不好,實際上不是。此外,這類孩子還常有自笑、情緒不穩定、衝動攻擊、自傷等行為。

除了上述症狀之外,兒童孤獨症還得需要通過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心理評估和其他輔助檢查,並依據診斷標準作出診斷。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79306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