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反感的7件事,你占了幾條?

Joon Si ...| 2015-12-14| 檢舉

再小的孩子也會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煩惱。家是孩子成長的環境,可是這個環境卻時常讓孩子煩惱不已,那麼,你想知道孩子煩惱有哪些嗎?

一、隱身父母

許多父母覺得有了孩子後的生活被打亂了。於是在與孩子在一起時,開始無比「珍惜」時光,忙著看手機,忙著看電視。其實,孩子最喜歡的時光便是與家人呆在一起,玩遊戲,說話,哪怕只是無趣的打鬧。家長應意識到,隱身父母帶給孩子的傷害巨大,其實陪孩子的時光有限,等孩子長大後,恐怕到時候要面對的就是隱身孩子了。

二、不良習慣

父母有抽菸、喝酒、講粗話等不良習慣,不僅危害自身,同時也危及到孩子的健康與身心。家是溫暖的地方,儘可能不將污濁之氣帶入家中。有了孩子之後,父母應自省,做有擔當的父母,改掉自己的不良習慣。

三、身教大於言教

一邊教育著孩子說話要算數,自己卻數次的答應陪她都失約;一邊約定了不能看電視,卻趁著孩子不注意時偷偷的看;一邊驗證孩子在學校所學的語言美,一邊又情緒激動罵粗話;一邊教育孩子要有公德心,一邊又隨手打開車窗扔垃圾。那麼,孩子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能意識到什麼是正確與錯誤嗎?家長請一定言傳身教。

四、語言暴力

其實再小的嬰兒也會懂得「察言觀色」,你凶她,她會哭泣,你罵她,她也能感覺到。當你因為自己心情不好,而她又剛好湊上前來要你教作業,被你責罵或者不給予理睬時,對於孩子來說,這就是一種語言暴力的傷害。孩子越小,對父母的依賴越強,請給孩子良好的語言環境,從善意與鼓勵的角度出發,讓孩子感受溫暖與愛。

五、家庭暴力

無論是父母還是家中有人關係不和,導致的家庭大作戰,都會讓孩子在心理上難以招架,無能為力的孩子大多選擇哭泣或者沉默。父母應儘可能的在家中相親相愛,雖然保證不吵架機率太低,但只要父母有心,儘可能的構建良好家庭氛圍,將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六、不給孩子說話的機會

許多孩子都有這樣的經歷,父母對他所說的話不以為然,總覺得孩子還小懂的道理太少,要以父母所說的話為標準。這樣容易導致孩子失去自信心,無法施展個性,也隨之會沒有主見,長久下去會導致孩子不願意溝通,不敢表白自己的內心,因為他知道就算他說了,你也不相信。家長應從小就給予孩子公平,給孩子說話的機會。

七、不包容的父母

每個孩子的成長路上,都會有犯錯、闖禍的經歷,這也是孩子成長的表現,他願意去嘗試新的事情,才會遇到更多的困難與挫折,也會犯更多的錯。父母應寬容孩子無意的過失,鼓勵孩子嘗試心理的想法,讓孩子從中獲得成長的機會。

有科學研究表明,99%的孩子都在忍受著這7個痛苦,這無時無刻都給成長路上的孩子造成嚴重的打擊,久而久之不僅會改變孩子的個性,更會使孩子慢慢的從父母身上學到這些「壞習慣」。

為孩子打造溫馨的家庭環境,為孩子改掉你的壞習慣,與孩子「做朋友」,認真的陪伴你的孩子,讓他感受到生命所受到的尊重與帶來的美好,更讓他感受到家原來是人生最好的學校。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78903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