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讀|寶寶被魚刺卡喉的處理辦法,千萬別讓老經驗害了寶寶!

Joon Si ...| 2015-12-12| 檢舉

魚肉細嫩好消化,而且富含磷脂、蛋白質,很適合嬰幼寶貝發育的營養需求。但是,爸媽讓寶寶吃魚肉最擔心就是怕被魚刺卡住喉嚨。那麼,如果寶寶被魚刺卡住了怎麼辦呢?這些常識,爸爸媽媽們必須知道。

讓孩子立即猛吞幾口飯或饅頭,絕對不可取!

魚刺卡住了喉嚨,家長最常用的老方法就是讓孩子立即猛吞幾口飯或饅頭,試圖讓孩子把魚刺吞下去,可是往往達不到效果,還是加深了寶寶的痛苦。因為咽喉與水管不同,它是柔軟的肌性管道。本來魚刺扎在喉嚨的表淺黏膜上,強力吞咽飯糰或饅頭,頗大的壓力就會使魚刺扎得更深,並引起局部黏膜腫脹、出血或合併感染。所以當孩子魚刺鯁喉的時候,千萬不可以魯莽。

如果不想去醫院,在家處理的方法。

魚刺比較小,扎入比較淺的話,可以讓孩子做嘔吐或咳嗽的動作,或用力做幾次「哈、哈」的發音動作(注意咳吐時不要咽口水),利用氣管衝出來的氣流將魚刺帶出。

如果還是無效,就讓孩子張大嘴巴,用手電筒向里照著,將孩子舌頭壓住,讓孩子一直不停地發「啊」的音。如果看見魚刺在扁桃體上或舌根表面,可用鑷子或筷子夾住拔出,千萬不要在咽喉部亂掏亂搗。如果魚刺粗、長,或鯁的部位更下更深,就要及時去醫院診治。

專家提醒,哪怕取出魚刺後,也不可掉以輕心,要觀察寶寶的反應,如果還有劇烈流口水,撓嗓子之類的動作,可能是還有魚刺殘留在身體,必須上器械檢查。

六媽說:

以前我一直覺得魚刺卡喉是很難發生的事情,因為六六從一歲多開始,不但自己吃飯,連吃魚都是我們給放到她面前的小盤子裡她自己拿起來吃的,從沒扎過。可昨天,她姥爺在邊打網絡遊戲邊吃炸魚,她看到姥爺吃東西,也要吃,姥爺直接拿一塊兒塞她嘴裡。可能沒意識到是魚,她直接吞了,然後就卡哭了。

最最可怕的是,六姥爺馬上往她嘴裡塞麵包,想讓她把刺壓下去,她哭著拒絕才吸引到在廚房和客廳忙活的我們。幸好在我剛當媽媽時的理論研究階段,知道不能靠吞咽硬物來解決魚刺卡喉問題,於是馬上聯繫醫院的朋友送去就診,一分鐘醫生取出了卡在咽部的兩跟刺,帶血跡。如果當時她傻乎乎的試圖吞下麵包,就只能大動干戈的找人半夜上纖維喉鏡了。

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意外無處不在,儲備多少以防萬一的知識都不為過。

從醫院出來後,帶她去吃喝觀察喉嚨的情況,歡快的吃喝,堅決的告訴我們嗓子不疼啦,我心才放下。作為一個平時堅決自己學習育兒知識,很多時候我並不迷信醫生和所謂權威,但這次當機立斷送孩子去醫院,我認為自己做對了,拿鑷子夾魚刺這種事,還是要專業和經驗的。

後來又查閱一些信息,發現魚刺卡喉的危險,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大,不但是嬰幼兒需要認真對待,即使是大人,處理不當會要命的。

【案例一】:

喪命!

【女子用飯糰吞下魚刺致食道化膿喪命】武漢的周女士吃魚喉嚨卡了根魚刺,便和別人一樣吞了兩口飯糰。兩天後她開始胸口疼痛、發燒,甚至休克。送到醫院檢查做胃鏡發現她的食道里有一個魚刺狀異物,長約2厘米,刺的周圍血肉模糊。由於出血嚴重,醫生全力搶救仍沒能挽回她的生命。

【案例二】:

急救救命。

一根2.2厘米的魚刺,差點讓62歲的張老太喪命。5月12日中午,張老太吃魚時卡了魚刺,本想通過強行吞飯菜自救,結果卻導致魚刺刺穿食道,離人體最大血管主動脈弓僅有3毫米,引發生命危險。所幸,新橋醫院消化內科醫生於勁運用熟練的胃鏡技術,巧妙地將這根魚刺取出,才得以轉危為安。

【案例三】:

刺穿腸壁的魚刺

【案例四】:魚刺穿出脖子:

【醫生們親歷後說】:

「20年前,我在醫院裡見到一個同樣病例:一個女大款,因為一根魚刺而來就醫,醫生勸她鏡下取出,她懶得做,回家了。結果一周後形成潰瘍,穿透主動脈,大出血而亡。有錢,沒知識,還是有錢花不成。」

「取魚刺也是很危險的呀〜上次有一個患者去了三家醫院、醫生的建議都是轉上海並且制動,因為魚刺已經刺在主動脈弓上,患者不信,自行開車來我院,走進來的時候已經開始嘔血,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搶救了一晚上.....30多歲.....」

「浙醫二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徐嗣衛醫師做醫生30多年,碰到過五位被魚刺刺破食管和主動脈的病人,前面四位都走了」

【魚刺最可能卡的位置】:

別不信,卡魚刺可能喪命!別錯誤對待!

【醫院處置】:

啟示:

從小我們就聽到諸如喝醋,吞飯等解決魚刺卡喉的老經驗,有僥倖成功的案例,但更多的,是蘊含的危險。很多時候,決定我們健康和生死的,恰恰就是自己的認識水平和選擇。不要把未來寄托在僥倖上,有些危險,我們總覺得是小機率事件,可那小小的一,對於我們來講,就是一萬。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78543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