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喝奶粉易上火、便秘?7招輕鬆破解!

經常會有寶媽們反映,寶寶喝奶粉容易上火,會出現大便次數減少、排便難、肛門周圍紅紅的、眼屎多、口角起皰、舌苔發黃等問題,寶寶痛苦,媽媽著急!

經研究人員觀察發現:母乳喂養的寶寶大便次數每天多達4-5次,且粘糊狀,金黃色,不臭。而喝奶粉的寶寶大多每天1-2次大便,淡黃色,質地硬,臭味大。

為什么喝奶粉比喝母乳容易上火呢?嘟嘟醫生帶大家一起來學習一下:

1、奶粉和母乳中低聚糖的差異

①母乳中低聚糖無法被模仿

母乳中含低聚糖的濃度很高(低聚糖又稱寡糖,特點是難以被胃腸消化吸收,甜度低,熱量低),達每升8-12克甚至更多,種類多達130多種。種類多、結構差異大,到目前為止配方奶粉都無法模仿。

②母乳寶寶腸道中益生菌多

由於低聚糖難以被分解,可以快速提高腸道中有益菌的繁殖,所以母乳喂養的寶寶腸道中有益菌占絕大多數。這些益生菌刺激腸道的蠕動加快,促使糞便在腸道中停留時間短、排便次數增多、大便質地較軟,在排便的同時可以排出糞便中的有毒有害元素和致癌物質,有利健康。

③配方奶寶寶腸道中大腸桿菌多

配方奶雖然最大限度的效仿母乳的功能,添加部分低聚糖和低聚半乳糖,但種類和數量都不如母乳,人工喂養的寶寶腸道中大腸桿菌占主導地位,大便的次數與質地都不如母乳喂養的寶寶。

2、奶粉和母乳中脂肪酸的水解程度不同

母乳中的脂肪酸(棕櫚酸)消化過程中易被水解。而配方奶中的脂肪酸不易水解,而是被腸道中的脂肪酶分解而游離,同時與食物中的鈣結合形成皂鈣,也就是奶塊,從而導致大便變硬。

3、母乳具有輕泄作用

母乳的鈣磷比為2.0-2.5是合適的,可軟化大便,也就常說的母乳中的輕瀉成分。配方奶也會進行嚴格的配比,儘量效仿母乳,以保證寶寶的便便順暢,但效果不及母乳。

4、寶寶腸道的自身特點

剛出生的寶寶其腸道是身長的8倍,1-3歲的寶寶腸道是身長的6倍左右(成人為4.5倍)。腸道相對長,是有利於食物的消化與吸收的。但此時腸道的肌肉收縮的力度又不佳,這些腸道特點容易形成便秘。

那麼,寶寶喝奶粉易上火,要怎麼辦呢?7招解決您煩惱:

1、選帶有能促進腸道消化吸收的酪蛋白磷酸肽的配方奶,有助於促進寶寶腸胃對礦物質及維生素的消化吸收,幫助寶寶排便通暢。

2、多給寶寶喝水,水有利於消化與排泄。

3、對於添加輔食的寶寶,需按輔食添加原則喂養,並且多樣性搭配。

4、培養寶寶定時排便習慣:把糞、尿,稍大的寶寶要定時坐盆5分鐘,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5、給寶寶按摩腹部:每天一次,每次約10分鐘。順序:左下腹—左上腹—右上腹—右下腹,從臍周開始順時針進行。

6、讓寶寶多活動、多爬、多站,增加腸道平滑肌的張力,促進腸蠕動有利排便。

7、可適當給寶寶食用些通便下火的食品(如「下火寶」「七星茶」或是雪梨水等)。

更多精彩分享、專家指導,盡在嘟嘟醫生微信公眾號(FamilyDoctor_PC)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76934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