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防止小孩吸入異物?

優質好文| 2015-11-20| 檢舉

家長如何防止小孩吸入異物?-成長的煩惱

談起氣道異物吸入這個話題,我的心情特別沉重,我一個朋友的小女兒正是因為吃花生米被嗆住而窒息,送到醫院時已經回天乏術。並且,這個悲劇就發生在家長的眼皮底下,孩子只是一邊開心地吃花生米一邊說笑打鬧,大人也很放鬆,而不幸就在不經意間釀成了。這種意外實在讓人太痛心,太難以接受,所以,真心希望每個家長都能引起重視,避免這樣的意外發生。

氣道異物的危險在於可瞬間引起窒息

當異物進入孩子的氣管,最危險的後果就是引起窒息,那麼,窒息是怎麼發生的呢?這就得從我們的身體構造說起。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每個人的咽喉每天重複數百次的動作是怎樣完成的。我們吃的食物和呼吸的空氣都要通過喉嚨這個部位進入體內,食物經過被稱為食管的管道,到達胃內,空氣經過被稱為氣管的管道,到達肺內,而喉嚨是這兩個管道共同的一部分通道。在通過了這個共同的、開放的通道後,食物是怎麼「識別」食管入口而不誤入氣管的呢?這我們就得感謝造物主的神奇了,人體自身確實有這個能力準確地完成這一關鍵性的動作。

氣管上方有一塊名叫「會厭」的喉軟骨,每次我們在吞咽食物的時候,它就像一道門一樣關閉,確保食物不會進入氣管,而是順利進入食管。但有時候,尤其是當我們吃東西的時候大笑,會厭軟骨就不能及時關閉,這時候食物很容易誤入氣管,對於大孩子和大人來說,大部分時候即使出現這種情況也沒關係,喉嚨會誘發咳嗽促使食物立即被排出。

平時我們可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急匆匆地喝水時突然被嗆到,繼而引起一陣劇烈的嗆咳後就又好了,也就是說,咳嗽是幫助我們將「走錯管道」的物體排出去的天然妙招,能有效地防止異物誤吸。但是,在嬰幼兒階段,這唯一的自我保護功能並沒有發育成熟,嬰幼兒的咳嗽反射弱,很難及時地將「走錯路」的食物排出,食物一旦「誤入歧途」,進入氣管,就容易導致窒息。

4歲前是發生誤吸而導致窒息機率最高的年齡段。這一年齡段孩子的活動量明顯增大,好奇心強,但其危險識別意識還沒有建立,喜歡將手邊的任何小物件放入口中,容易造成誤吸。其次,小幼兒的磨牙發育不成熟,不能及時將入口的食物磨碎,咀嚼和吞咽功能發育不完全,協調能力差,加上咽喉的保護性反射及咳嗽反射不夠靈敏,很難靠自身反應將異物咳出,如果家長安全意識淡薄,沒有及時制止孩子的危險動作,後果將是不堪設想的。

窒息難以搶救,預防誤吸是關鍵

氣道異物造成的窒息往往情況緊急,數分鐘之內就可能導致孩子的呼吸、心跳停止,這種危急情況對身邊的人急救水平要求較高,大部分普通人並不具備足夠的急救能力,有時候即使能及時趕到醫院進行搶救,但孩子可能也會因為缺氧時間長而遺留下神經系統後遺症,造成影響終身的後果。因此,避免這種悲劇發生最關鍵的就在於從源頭上預防誤吸的出現。

這樣做避免孩子誤吸異物:

第一,5歲以下的孩子要謹慎食用花生、瓜子、豆子、糖塊、堅果類和果凍類的食物。嚴格來說,這些容易引起誤吸或嗆咳的食物最好不要讓孩子吃,如果孩子非要吃的話必須弄碎了並在大人看護下吃。另外,建議家長最好在這方面起到表率作用,家長自己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吃這樣的食物,在孩子還無法理解緣由的前提下,當著孩子的面吃卻不讓孩子吃不利於言傳身教。我們家的做法是所有可能引起孩子誤吸的食物一律收好,孩子不在時才會拿出來。

第二,注意湯羹中的小骨頭以及魚刺。從安全的角度來說,排骨湯泡飯、魚湯泡飯都不值得提倡,我在急診中就遇到過因為吃這些泡飯而誤吸了小骨頭和魚刺的孩子。小骨頭和魚刺隱藏在泡飯中,不易看見,有些家長給孩子喂湯泡飯時總喜歡大口大口地喂,這樣使孩子很難充分咀嚼食物,藏在飯中的小骨刺就容易卡入喉嚨或氣管。

另外,從營養的角度來說,湯泡飯也是不值得提倡的,因為湯泡飯本身比較稀軟,我們在食用的時候咀嚼次數相對減少,咀嚼不夠充分,影響了消化系統對其營養成分的吸收。

第三,不要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強行喂食喂藥。如果孩子正在哭鬧,氣管上方的會厭軟骨就處於開放狀態,此時喂東西是很容易誤入氣管的。家長不要在吃飯時逗孩子笑,更不能讓孩子含著食物哭鬧,3歲以下的孩子如果需要口服藥丸或藥片,建議應該碾成粉末後兌水服用。

曾經有個媽媽強行給哭鬧中的1歲寶寶喂藥丸,藥丸倒是灌進去了,可哭泣掙扎中的寶寶也突然沒了聲音,臉色發紫發白,原來藥丸進了氣管而不是食管,緊接著孩子的心跳呼吸就停止了。當孩子的爸媽心急如焚地帶著孩子趕到醫院時,已經是事發15分鐘之後了,黃金救援機會已經失去,儘管我們仍做了所有的努力,但奇蹟並沒有出現。

第四,檢查孩子的玩具是否有細小零件,零件是否牢固。玩具上的細小零件如果不夠牢固,孩子在玩耍時很可能會誤入口中,進而引起誤吸,家長在買玩具時就應該注意到這一點,有安全隱患的玩具堅決不能買回家。另外,學齡期兒童還要注意筆帽誤嗆的情況。

第五,儘早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對於已具備理解能力的孩子,家長要儘早開始安全教育。比如小孩子本身就喜歡嘴裡含著東西跑跑跳跳,如果不小心摔一跤,東西很可能會被吸進氣管,家長發現一次就應該及時制止,要用適當的教育方式來讓孩子明白這樣做的危害。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73415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