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注意過新生兒的便便顏色嗎?可能藏著寶寶重要的健康訊息呢!
寶寶出生後排便頻率高,家長應留意寶寶糞便顏色,以揪出潛在的健康危機。
若寶寶的糞便顏色呈現黃色、綠色,表示寶寶能將肝臟排除的膽汁順利排泄出去,為正常的狀況(大便卡編號7-9)。
若寶寶的糞便淡黃色、灰白色等,表示糞便中無混合膽汁或膽汁滯留體內,屬於不正常的狀況(大便卡編號1-6)。
若寶寶糞便出現異常顏色,合併有較長時間的黃疸問題,應懷疑是否有膽道閉鎖或膽汁滯留的問題,建議儘速尋求專業兒科醫師的診斷,或儘速致電「大便卡諮詢中心」尋求協助。
新生兒糞便顏色異常問題,建議諮詢「小兒科」。
小兒便便不順,往往讓媽媽們頭痛不已。小朋友應該要每天大便才是正常嗎?如何判定小兒是否有便秘問題呢?
嬰幼兒正常的排便頻率是什麼?每天一次或一天好多次,那種才是正常?其實單純從幼兒解便次數的多寡,不能作為診斷孩童是否有便秘的標準,像是喝母乳的正常幼兒甚至可以一到兩個禮拜才解一次糊便。因此家長可以觀察小朋友是否有其他症狀:伴隨解便的疼痛感產生,導致幼兒排便時會痛、會哭,解出大量硬便、或者糞便大到足以阻塞廁所等。
家長可以參考「布里斯託大便分類法」來觀察孩童糞便的外觀形狀:形狀呈顆粒狀且越硬的糞便,就是接近便秘的性狀;而形狀越糊越水的糞便,則是接近腹瀉的性狀。
孩子便秘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心理因素、藥物,或生理上的問題,因此當家長發覺家中幼兒有持續性的便秘問題,應儘快請專科醫師檢查,以排除是生理疾病所造成的便秘。
許多人為了便秘而煩惱,造成便秘的原因很多,但我們大多只知道,便秘了要多吃蔬果、多運動。到底是哪些原因會造成我們便秘呢?便秘又有哪些種類呢?
便秘其實有三大類,
第一類是功能性便秘,大部分常見的便秘都屬於這種,像是蔬果攝取太少、水喝不夠、運動不足、壓力大、懷孕、一時的環境或作息變化太大,以及年紀大腸道老化等等,這些原因造成的,都屬於功能性便秘。
第二類是器質性便秘,也就是腸道中可能有一些病變,例如腸子發炎、癌症腫瘤、腸黏連等,使得腸道阻塞造成便秘。
第三類則是藥物性便秘,也就是服用藥物或某些醫療行為後造成的便秘,例如使用精神科或新陳代謝科的某些藥物、鈣片或鐵補充劑以及含有鋁或鈣的胃藥、或者外科手術的麻醉等,都有可能造成便秘。
而洗腎的患者,因為有營養素及水分的攝取控制,所以也會容易有便秘的狀況。
功能性便秘除腸道老化外,大多可從飲食或運動改善。若便秘一直無法改善,可能是器質性便秘造成,建議儘快找醫師檢查確定。若是服用藥物造成的便秘,可以跟醫師討論換藥或使用其他方式治療。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