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們從孩子一出生就會對寶貝的飲食問題有很多困惑:
有哪些食物是孩子不能吃的?該如何幫他們加強營養?如何吃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其實孩子的消化器官是處在一個逐步發育和成熟的過程,較小的孩子消化道比較嬌弱,飲食需要非常小心;而且不同生長發育階段的孩子對於營養的需求會有不同。
所以家長們必須知道,孩子的飲食必須按照他們所處的不同年齡階段來合理的安排,才能更有利於他們的成長。
今天我們就和大家分享下,在孩子的不同成長階段家長該如何合理安排他們的飲食,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細節。
▼
嬰幼兒時期
0-1歲:
母乳喂養或人工喂養,及時合理添加輔食;嘗試多種多樣的食物,膳食少糖、無鹽、不加調味品;逐漸讓嬰兒自己進食,注意飲食衛生。
注意細節:
① 單一母乳喂養的時間不宜過長,要及時添加輔食。輔食的最佳添加時間是孩子5-6個月時。
② 輔食以自己製作的為好,添加的過程要循序漸進,添加某一樣食物時必須觀察一段時間,以確保沒有過敏反應。(做法以熟爛為主,建議從水果泥開始,逐步過度到蔬菜泥和肉泥。)
③ 1歲以下的飲食不建議添加鹽。
1-3歲:
母乳喂養或其他乳製品喂養,逐步過渡到食物多樣。重視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合理安排零食,避免過瘦與肥胖。
注意細節:
① 幼兒階段的孩子還是需要保證一定的奶量來獲得足夠的熱量和鈣質。每天在400-600ml為宜。
② 有意識的開始培養孩子的咀嚼能力,不要一味的給他吃糊狀食物。
③ 仍然要關注哪些孩子可能有的食物,並予以重視和記錄
④ 開始培養孩子自己吃飯的能力,同時也有意識的培養孩子對食物產生興趣,可以嘗試變換做法或是用好看的造型來吸引他們。
▼
兒童時期
3-6歲:
幫助其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為其一生建立健康膳食模式奠定堅實的基礎。食物多樣,穀類為主,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堅持運動,食量與體力活動要平衡。
注意細節:
① 這個時期的孩子飲食是逐步趨向於成人的一個階段,但還是不要把不宜消化的堅硬、葷腥、辛辣、過酸、過咸或未煮熟的食物讓孩子吃。
② 高糖高鹽高添加的食物,對於孩子來說可是嚴重的代謝負擔,孩子父母千萬要適當約束。
6-12歲:
學齡期的兒童需要足夠的能量,而且各種營養素的需要量比幼兒期有所增加,尤其是鈣、鐵、鋅、碘的需要量增加明顯;如果兒童的飲食中不飽和脂肪酸長期缺乏,對腦神經正常發育和智力發育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
注意細節:
① 對於這些孩子而言早餐的營養非常關鍵。如果不吃或者吃不好,所攝取的熱量滿足不了身體需要,特別容易出現飢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
② 孩子到了這個年齡階段,很多飲食習慣已經養成,所以家人良好的飲食習慣顯得非常重要。
③ 足夠的運動才能讓孩子保持旺盛的食慾,雖然功課壓力會比較大,但還是要保證每天不少於30分鐘的運動時間。
人的一生都需要營養,營養是生命的源泉、健康的根本,食物則是營養的來源。合理的飲食安排不僅對於孩子的生長發育有利,如果營養平衡,將會為一生的健康打好基礎。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71802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