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發生在Jack身上。Jack出生三天後我們回家了,因為人手實在不夠,請了一位月嫂阿姨來幫忙。這位自稱在國內接受過專業培訓,是傳說中的「金牌月嫂」的阿姨,來家裡的第一個建議,就是要我們把Jack的腿給綁起來。她說那樣孩子的腿型好,而且睡得實。我聽了之後震驚得不行,連聲拒絕,還弄得這位金牌月嫂相當不爽。她說:你不綁,以後孩子O型腿咋辦?
第二個故事就是我在前面微量元素檢查到底應不應該做的那篇文章(回復序號036)裡面提過的那個媽媽。她之所以要堅持給孩子做微量元素檢查的原因,就是她發現她家孩子有些O型腿,走路時候兩個膝蓋不能併到一起。所以她要看看孩子是不是缺鈣。我和Jack姥姥勸了她很久,她也不聽。深信她的兒子這個O型腿,是病,得治。
O型腿,正常嗎?
幾乎所有的孩子在出生之後,他們的腿都是會向內彎曲的。為什麼,很好解釋。因為寶寶在子宮狹小的空間裡整個呈蜷縮的狀態,他們的兩條腿自然而然地就會蜷起來。所以說剛剛出生的寶寶有一雙「青蛙腿」是完全正常的,也是非常好理解的。
很多媽媽會發現在寶寶學會走路的時候,他們的腿似乎變得更「O」,有些媽媽會發現當寶寶站立時,在他們的腳踝貼在一起的時候,他們的膝蓋是分離的。這就是O型腿的表現。
絕大多數情況下,寶寶的O型腿是不值得擔心,也不需要額外干預的。寶寶的雙腿會隨著他們學會走路之後,兩腿負重越來越重而慢慢變得越來越直,一般情況下到寶寶三歲左右時,他們腿就不會再「O」了。而到寶寶七到八歲時,他們的腿的角度就會定型了。
只有極少數的寶寶的「O」型腿是病態的。病態的O型腿一般是由於佝僂病或者是一種叫做Blount病的骨骼疾病引起的。
什麼情況需要引起注意?
嬰兒和剛剛會走的學步兒的O型腿一般都是正常的,無需擔心。
到兩歲時,孩子的O型腿一般還是會存在,但是比較起之前應該會有一些改善。
一般O型腿會在孩子三歲左右消失。如果這個時候孩子還是有O型腿的症狀,那麼請醫生檢查一下就是很有必要的。
當然,作為與孩子朝夕相處的人,如果你認為你的孩子的O型腿的症狀非常嚴重,或者發現孩子的腿只有一條彎曲,或者孩子O型腿的狀況越來越嚴重,那麼無論孩子現在幾歲,你都應該帶孩子去請醫生檢查。
一般情況下,如果醫生認為有必要,他們會通過血液檢查看看孩子的O型腿是否是佝僂病引起的,也會通過X光檢查看看孩子是否患有Blount病。
說完道理,咱們來手撕開頭那兩個故事主人公。
新生兒綁腿——百害無一利
無論什麼原因,(防止O型腿也好,讓孩子睡好覺也好),給新生兒綁腿都是一項錯誤的,可能會引起嚴重後果的行為。
我在之前一篇介紹怎樣安撫新生兒的時候跟大家介紹過,正確地包裹(swaddle)剛剛出生的新生兒,能夠讓孩子更有安全感,睡得更實。(回復序號0查看)。但是,在那篇文章裡面我就強調過,我們在包裹孩子的時候,一定記得不要綁住孩子的腿,要給他們的腿留出足夠的活動空間。
我們用國際髖關節脫位研究協會官方給出的圖片解釋一下。我們的大腿根部有是一個球狀的骨頭,嵌套在髖關節的一個球窩裡面。當寶寶的腿呈正常的「O」型時(如右圖),他們的大腿被膝關節支撐著,所以髖關節的壓力很小,那麼那個髖關節的球狀嵌套也就更穩定。而如果我們強硬地綁直孩子的雙腿(如左圖),那麼大家可以看到,膝關節不能很好地支撐大腿,這就給髖關節造成了很大的壓迫,天長日久,大腿根部的球狀軟骨就會被損壞,關節變松,最後慢慢脫出,這就造成了髖關節發育不良,甚至是髖關節脫位。而這種損害是不可逆的。
所以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避免人為地拉直孩子的雙腿。這也就是為什麼綁腿百害而無一利的根本原因。
我們國內前段時間瘋傳的打蠟燭包不對,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實際上,給寶寶打蠟燭包並不是我們國家特有的,美國的一些印第安人也有給寶寶綁腿打包的習慣,不信看下圖。這些年來的研究發現印第安人中髖關節脫位或是發育不良的比例很大,造成這種問題,他們在嬰兒時期的包裹方式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的。
O型腿補鈣——無道理,不對症,瞎胡鬧
首先,讀到這裡你已經知道,O型腿很普遍,很正常,如果不是有上面提到的那些異常,是不需要擔心的。
另外,我們在兒童樂園遇到的那個孩子,才剛剛會走,腿型也比較正常。孩子看起來白白胖胖,玩兒的也特別起勁。我們在之前微量元素的文章裡面也跟大家分享過,只要是飲食均衡的孩子,他們所需的營養都會從食物當中獲得。只要孩子生長發育正常,家長無需因為擔心寶寶缺什麼而去做微量元素檢查。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退一萬步講,這個孩子的O型腿真的是病態的。那麼補鈣是一個好的方式嗎?大錯特錯。
我們前面說過,孩子O型腿可能是由於佝僂病或者Blount病引起,這當中又以佝僂病居多。佝僂病又是什麼引起的呢?很多人會想都不想就回答:缺鈣。可是實際上答案是:缺乏維生素D。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給寶寶補鈣是不對症的,只有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才能夠緩解和解決問題。
我發現我們身邊的很多父母對於「鈣」好像有著某種特殊的情節,孩子這樣也是缺鈣,那樣也是缺鈣,好像「缺鈣」是所有問題的根源似的。
這種對於鈣的過分關注和錯誤認識,很容易促使父母給孩子過量補充鈣。而過分補充鈣質,會造成一系列的負面影響,比如便秘,脹氣,腸胃問題,甚至高血鈣,結石等。
所以我們一定要走出「補鈣最大」的迷思,科學地判斷,對症地補充。
最後囉嗦一句,就是媽媽們,擔心應該擔心的問題吧。不該擔心就別瞎操心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71194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