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食品的觀念,馬麻必知

副食品是寶寶接觸奶製品以外的第一個食物,除了能銜接從液態到固態的主食外,還能鍛鍊口腔肌肉的發育、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固定時段、固定地點餵食)。副食品需要按照寶寶的成長發育做適時地添加與調整,並要善用當季新鮮食材製作,但要切記在寶寶滿周歲之前,請勿添加調味料,要讓他吃最天然的食材。

第一階段副食品,要讓寶寶習慣使用湯匙進食

1 天餵食 1~2 次,母乳或配方奶則 4~5 次;這時期的食物類型為液狀或稀泥狀,軟硬程度為優格;一開始要從沒有顆粒的米糊(10 倍粥)開始嘗試,之後就可以慢慢地加入一次一種蔬菜。

第二階段副食品,寶寶會開始嘗試以牙床進行上下咀嚼、用舌頭壓碎的動作

1 天餵食 2~3 次,母乳或配方奶 3~4 次;這時期的食物類型為泥狀,軟硬程度為豆腐;可開始餵食寶寶有細小顆粒的稀粥(6 倍粥),之後再加入菜泥、果泥,讓他試試看咀嚼食物。

第三階段副食品,寶寶約長出 6 顆牙,開始會用牙齦壓碎食物

1 天餵食 3 次,母乳或配方奶 2~3 次,點心 1 次(手指食物);這時期的食物類型為軟質半固體,軟硬程度為香蕉;可開始餵食寶寶接近燉飯的稀飯(3 倍粥),菜泥、果泥帶有顆粒也沒關係,培養寶寶自己進食的能力。

第四階段副食品過渡期,1 歲 1 個月左右的寶寶,已經可以開始處理成人的飲食,可給予寶寶正確的咀嚼食物觀念

1 天餵食 3 次,母乳或配方奶 2~3 次,點心 2 次(手指食物);這時期的食物類型與大人相同,遇到難進食的食物要用剪刀剪小塊狀,約 1cm~2cm 左右的大小。

嬰幼兒副食品,隨著食材與製作方式的不同,若有輔助的器具就能加速製作副食品的完成。

另一方面若有專屬寶寶的餵食器具,就能增加安全度,像是食用碗具的散熱度強、不易破碎;湯匙的材質柔軟並呈圓弧形,不易傷害寶寶的牙齦等等。因此,製作器具可買果汁機(食物調理機)、副食品儲存、分裝盒、製冰盒;餵食器具可買學習湯匙、不鏽鋼碗具、吸管杯、圍兜。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69338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