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扮黑臉白臉, 4 個有效的育兒方法

優質好文| 2015-10-31| 檢舉

圖片來源:www.parenting.com.tw

原文

作者:Megan Devine 是位經驗超過 15 年的的臨床心理治療師,擁有 20 年寫作經驗,並曾經是「家長支持熱線」(Parental Support Line)的顧問。

研究青少年與兒童反抗問題已經 30 年的行為治療師 James Lehman 提醒我們,重點不是教養的方式對或錯,而是它是否有效。所以好消息是,即使你沒有得到你想要的結果,例如一個很少說大話的孩子,那也不會代表你做錯了什麼,只是需要改變一下你的教養策略。

1.好了,剩下的我幫你做

如果孩子永遠只會一個口令一個動作,那是讓人沮喪的。同時,看到他們在一件你知道你能快速完成的任務裡頭痛,也是令人感到相當艱難。這兩種情形可能都會引誘你出手相助,甚至是直接把孩子的工作拿過來做,但不幸的是,這也等於在教導他們不必為困難的事情奮鬥。

而更糟的情況,是會演變成心理學所謂的「習得性無助」── 你的孩子將學到只要事情變的太棘手,他就可以放棄。而且只要有你的存在,他也不會認為自己需要解決問題的能力。

圖片來源:www.applesforparents.com

應該怎麼做:讓孩子知道你相信他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供支持,但不要為他做事,經過磨練的孩子才能解決更大的問題。

2.黑臉與白臉

如果你是和配偶或伴侶一起教養孩子,不要執行黑臉和白臉的角色,也就是一個家長總是強制地執行規則,而另一個則相反。

除了導致關係的緊張,分裂權威的結果也等於在告訴孩子所有懲罰都要看黑臉的想法與心情,這將會讓他忘掉自己也有責任,並且只想著要促使白臉去對抗黑臉。

應該怎麼做:James Lehman 建議,你和你的伴侶應該一次只解決一兩個孩子的行為問題,即使無法達成共識,也要花時間討論出雙方都可能接受的決定。而最重要的是統一戰線,讓你的孩子

知道他無法「犯規」,慫恿你們其中一人去對抗另一個人。

3.你知道我在講什麼!不要給我裝無辜!

作為父母,我們經常認為青少年會明白我們的意思。他們需要注意自己的態度,也得在房子裡表現出更多的尊重,這對我們來說再明顯不過。

但事實是,模糊不清的聲明不會有任何作用,就算孩子們懂了也只會聳個肩然後略過。另外,你的「更好的態度」定義可能和孩子的有很大不同,而「尊重」也只是個模糊的概念,而不是一個特定行為或待人處事的方式。如果你沒有在孩子身上看到你想要的變化,先看看指令是不是太模糊了?

應該怎麼做:你想看到結果,就要給出具體的任務和明確的規則,讓你的孩子沒有辦法裝傻。這代表你不該說「把這裡打掃乾淨」,而是「請你換個新床單,然後掃掉所有家具上的灰塵,再整理你的書架」

記住,父母的角色之一是成為一名導師,讓孩子們學會使得人生更成功的技巧。其中一個你能做的就是給予明確的預期,然後,向你的孩子說清楚他得採取哪些步驟才能完成。

圖片來源:howtoparentateen.wordpress.com

4.我和我的孩子是最好的朋友

兒童行為治療師 Janet Lehman 提醒我們,朋友之間是平等的,當你把孩子視為朋友,你的權威就會減少,然後無法有效地執行規則或做出有影響力的行為。

圖片來源:howtoparentateen.wordpress.com

應該怎麼做: James Lehman 指出,對你的孩子友善與成為孩子的朋友是不一樣的,而前者會遠比後者來得有效。用積極的態度對待他們,並且要制定明確的界限,規則還有期望。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68871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