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產婦入院,都會問一個問題「醫生,我是順產好,還是剖宮產好呢?」
這個問題還需要選擇嗎?需要嗎?
這原本就不是什麼問題,因為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人類都順產了幾十萬年了,這個問題哪裡還需要問?
理由一:經陰道分娩,創傷小
想要不留疤,陰道分娩才是王道!
現在許多手術都可以微創,唯獨剖宮產絕不可能微創。許多產婦都會在術前對醫生說:「可不可以把口子開小一點?」
面對這樣的提問,我直想笑!這麼大的小孩,哪怕是早產兒,哪怕只有四五斤,這腦袋至少也得有七八公分的直徑吧,再加上醫生的一隻手,十公分至少是有的吧,為了把孩子從肚子裡快速、順利地撈出來,口子還需要儘量寬敞一點。這口子怎麼能小?怎麼能小?!就算我儘量滿足需求,原本該開15公分的口子,我開了12公分,從美觀角度來說,有、區、別、嗎?!
理由二:陰道分娩痛苦小
許多人可能會說:「逗我吧?生孩子痛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小時,你居然說痛苦小?!」事實上,陰道分娩在分娩之前的確很痛,但是只要孩子一出來,一切的痛苦都會立刻煙消雲散。陰道分娩頂多就痛了那十多個小時,而剖宮產卻會痛上好幾天。
理由三:陰道分娩能保護子宮不受傷
陰道分娩保護了子宮不受到傷害是非常關鍵,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我們說的創傷小、痛苦小,對於產程不那麼順利的病人或者出現分娩併發症的病人而言,都有可能成為謬論,但無論這個過程有多麼痛苦,陰道分娩都給予了子宮最佳的保護。
有的人生到最後拉產鉗,會陰傷口很大,也很痛苦;有的人恥骨聯合分離,可能痛得半個月走不了路……但是在「子宮完整性的保護」面前,其他所有的痛苦其實都可以忽略的,因為子宮受損才是剖宮產的原罪所在。
前面提到的切口妊娠、兇險型前置胎盤……全都歸咎於剖宮產對子宮造成的損傷。剖宮產的女性,她終身都要面臨再次妊娠(哪怕是意外懷孕)高風險的可能。
理由四:自己生,胎兒更成熟
很多媽媽都覺得生孩子很痛,我經常對她們講:「你以為就你在痛嗎?其實孩子也不好受的。」為什麼呢?因為每次子宮收縮的時候,胎盤是沒有血供的,換句話說,整個分娩過程中,胎兒都在忍受間隙性的缺氧。許多人一聽我這麼講就不幹了:「讓我孩子缺氧,那怎麼行?」
對於一個健康的胎兒而言,它是完全能夠耐受這個間隙缺氧過程的(當然,對於先天有異常的胎兒可能另當別論)。這個間隙缺氧的過程,可以理解為我們在給孩子一個信號——你就要出來了,以後得自力更生了,媽媽不能再給你提供營養了,不能再當媽媽肚子裡的「寄生蟲」了。
其實生物進化千萬年,進化出這樣一個過程,總有它的道理。於是,孩子在這個缺氧的過程中,它的肺、腦以及各個重要臟器都會更加成熟,從而更好地適應外界惡劣的自然環境。這是媽媽給孩子上的第一課,也是最重要的一課。而且這堂課對人的一生來講,是唯一的、不可複製的。
有人會想:「要是我的寶寶不能耐受這個考驗該怎麼辦呢?」其實現在產時監護這麼嚴密,分娩過程中如果發生胎心變異,出現剖宮產指征的話,只要及時剖出來,對絕大多數孩子來講是沒有壞處的。
理由五:哪怕生到半途剖,也比沒發作時剖更有利於大人和孩子
這一點許多人都理解不了:都挨兩茬罪了,怎麼可能還受益?早知道要受兩茬罪,還不如一開始就直接剖了!許多患者對醫生不滿,也是源於此。「一開始我就不想自己生,非得讓我自己生,現在還不是剖了,早幹嘛去了?」——這也是許多有這類經歷的產婦的心裡話。
但是我想告訴你們的是,在這個問題上你們真的沒有吃虧。無論對你還是對孩子來說,自己生過,都是有好處的。
從孩子的角度來說,無論如何,孩子都經歷了產道擠壓這個過程,雖然沒能出來,但效果也是有的。
幾乎所有產科醫生和產房的兒科醫生都有這樣的體會:順產失敗中轉剖宮產的新生兒,和沒經歷順產直接做剖宮產的新生兒相比,第一聲啼哭的洪亮程度,那真是幾個數量級的差別。中轉剖宮產的新生兒,第一聲啼哭的聲音通常都是無比洪亮、乾淨、沒有雜音的。說穿了,就是成熟度不一樣。
從媽媽的角度來說,經歷順產失敗的媽媽做剖宮產的時候,由於子宮下段、子宮頸都已被拉得很長,在選擇子宮切口的時候,哪怕我們切得再高,實際上損傷到子宮的部位可能還是在子宮下段甚至子宮頸上,這裡是妊娠最不容易著床的部位,從理論上講,再次妊娠風險的發生率肯定要小於子宮體的直接損傷。
但是對於沒有經歷分娩陣痛就直接剖宮產的產婦而言,子宮下段沒有拉長,就算我們在選擇子宮切口的時候選得再低,那也是比較接近子宮體的,越接近子宮體的內膜,就越接近正常宮腔內膜,受精卵就越容易著床於此處。因此,理論上講,再次妊娠發生在子宮瘢痕部位的機率就會更高。
貼心提示:剖腹產的寶寶,健康隱患多!
與自然分娩相比,剖腹產新生兒的免疫力及抗感染能力相對較差。所以,剖腹產的新生兒更易感染疾病。
一位幼兒園老師說,自己帶的小托班孩子有25個,其中9個孩子是剖腹產出生的,只要有個感冒發燒的,這9個孩子首當其衝,輪番病倒。所以每次孩子入 園時,都要先問問孩子是剖腹產還是順產,這樣照看起來也有個重點。除了小托班有這樣的情況外,大班裡剖腹產的孩子則存在注意力缺陷的問題,讓幼兒園老師煩 惱不已。這些孩子表現為多動、自控能力差、易緊張、膽小、內向、愛哭、不合群、脾氣暴躁、挑食等現象。
與自然分娩相比,剖腹產新生兒的免疫力及抗感染能力相對較差。研究發現,剖腹產新生兒的臍血中,免疫球蛋白含量比自然分娩的新生兒要低,能抗病的抗體含量更低。所以,剖腹產的新生兒更易感染疾病。
2. 易患「兒童感覺統和失調」
剖腹產的孩子,因產道的改變,使孩子降臨人世時的自然環境發生變化,正常產道生產過程帶來的神經接觸等感覺缺失,從而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易患多動等神經精神疾病,在日後容易發生「感覺統合失調」。
3. 情緒敏感
經剖腹產出世的小孩,和其他小朋友相比,比較容易膽小退縮,哪怕很小的聲響也能產生過強反應,以致經常驚醒哭鬧。快捷的剖宮產使胎兒失去了分娩過程中被擠壓的經歷,缺乏了早期大腦和皮膚的壓力觸覺感受,從而產生以觸覺防禦性反應過度為主的諸多的行為問題。
作為即將臨盆的媽媽,最後的衝刺是否漂亮,勇敢,對自己和胎兒的健康都很重要,所以,一定要謹慎選擇。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