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上孩子鬧脾氣,要當媽的不生氣,實在是很難的一件事…
「孩子鬧脾氣不僅可怕、令人討厭,卻是童年必定發生的事」心理學家Ray Levy說,「1歲到4歲孩子,由於模仿技巧尚未發展完全,他們乾脆唱反調!」而事實上,是什麼原因讓他們這樣做? Levy說,每次發脾氣其實都從「無法得到他們想要的」情況開始。
Pic via Flickr@ Lance McCord
對2歲以下的孩子來說,發脾氣通常是出於想表達自身需求,像是喝奶、尿布要換了、玩具拿不到等等,然而,還不會用言語表達,身為爸媽又沒能理解,他們理所當然感到挫折;對3到4歲,大一點的孩子來說,正在學習自主,能敏銳地注意到自身需求與渴望,會硬說想要更多,如果你不照辦,等著接收孩子的脾氣吧!
所以,要如何阻止災難爆發呢?以下10個由育兒專家和媽媽所提供的溝通方式,讓你不用再和孩子大小聲!
1.忽略孩子,等孩子冷靜後再和他溝通
這原理是很有意思的,「發脾氣時,孩子根本失去理智,他的情緒是由大腦的前額葉皮質(負責做決定、判斷的區域)所接管的」兒科醫師Jay Hoecker說。
「這也是為什麼講理沒什麼幫助,因為他大腦的前額葉皮質根本暫停運作了」育兒書作家Alan Kazdin說,「一旦某人在溺水的狀況下,你是很難教他游泳的,發脾氣也是一樣。所以,孩子生氣時,什麼都不做或許會比較好。事實上,你試圖做什麼反而會使情況更糟,倒不如等孩子冷靜下來,再和他溝通。」
2.給孩子一些空間
「有時候就是要讓孩子的怒火發泄完,所以就讓他去吧!(但要確保在不會受傷的情況下)」專科護理師Linda Pearson說。「我是這理論的擁護者,我覺得這會幫助孩子學習到,如何在不破壞東西的情況下,發泄情緒。而且是在沒有和你大小聲、討價還價之下,他們能表現出自己的感覺、提振精神、再次地學習自我控制。」這招能自行運作,亦或是和上述第一點同步進行。
3.轉移注意力
這招是個巧妙的心理轉移技巧,讓你的孩子參與,並對其他事物感興趣,這樣他就能忘記剛剛到底為什麼發脾氣。
「我的包包總是充滿能吸引孩子注意的東西,像是,還沒看過太多次的玩具、書、好吃的零嘴」身為兩個孩子的媽媽Alisa Fitzgerald說。不論孩子什麼時候發脾氣,她會拿出玩具,而且一次只拿一個,直到其中一項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同時也發現,如果能即時拿出小東西,就能成功轉移注意力,避免孩子發脾氣。」
如果在超市,孩子因為你不買糖果給他,準備鬧脾氣不走時,儘量快速轉換焦點,熱情地說些:「嘿!我要買冰淇淋,你要幫我挑口味嗎?」或是「看看龍蝦在那裡!」Levy解釋:「孩子的注意力非常短暫」這表示小孩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如果你的聲音能表現的有些激動,這招是非常管用的,能夠成功把他們從發脾氣中拉開,並快速轉移到其他事物上。Fitzgerald認同一點:「你必須打開內在那演戲的靈魂,去試圖扮演一個會用道具的諧星。」
4. 找出讓孩子深感挫折的原因
「這招是給兩歲半以下的孩子」醫師Hoecker.說,「這年紀的孩子大概只懂50個字彙,而且一次無法連接超過兩個以上的單字,溝通非常受限。然而他們有許多的想法、渴望、需求需要被看見,而當你無法接收這些訊息或是誤解了,他們就會驚慌地展現出他們挫折的模樣!」有個解決辦法:「利用手語」教你的孩子學幾個重要字詞的手語,像是,吃東西、喝牛奶、累了,能讓你們之間有更良好的溝通。
另一個辦法,是對小孩表現出同情心,這將有助於減低一些脾氣的情況,接下來就好像在玩偵探遊戲。「我那一歲又十個月大的孩子,可以鬧脾氣將近二十分鐘」三個孩子的媽媽Melanie Pelosi說,「我們已經有教她一些手語,但如果想要的東西,像是電影,她就不知道該如何表達,然後就生氣了,所以當我說『告訴我你想要什麼』如果看她指某樣東西,我就懂了。」儘管並非每次都那麼容易懂,但只要花些時間,多練習幾次,你和孩子的溝通會逐漸改善。舉例來說,如果她指著哥哥,通常是指哥哥搶走了她某樣東西,這樣我就能要求哥哥把東西還她,因為手語,我不曉得避免了多少可怕、又漫長的孩子鬧脾氣呢!
Pic via Flickr @sean dreilinger
5.一個確切、大大的擁抱
「當孩子鬧脾氣時,擁抱這招通常是最後才會做的事,但是真的有用!」Levy說,「我指的是一個很大、確切的擁抱,不是隨便抱一下那種,而且做的時候,不用說什麼,因為這樣不過是陷入口舌之戰而已。即便你不同意他們的行為,但擁抱能讓孩子感到安全感,而且會讓他們知道你有多麼在乎。」Cartwright Holecko也發現擁抱很有幫助,「有時候孩子只是需要一個安全的地方,讓情緒發泄出來而已。」
6. 給予食物
「促使孩子發脾氣的兩大原因,基本上脫離不了玩累了或是肚子餓」Levy說。孩子已在爆發邊緣,不會有太多耐心。
「很多爸媽總是跑來問我,為什麼他們的孩子每天總會發生情緒爆炸,而且是在固定時間發生,像是午餐前、睡午覺、或是較早起床的時候,這感覺不像意外! 我的建議是,給他們吃點東西、喝水或吃一些蔬菜,不論是要送他們上床睡覺,或是讓他們再看一下電視。」想想自己失眠或血糖過低時,自己有多胡思亂想,他說,對小孩子而言,有足夠的睡眠和東西吃,影響遠超過十倍大。
7.給孩子誘因去表現
試圖在某些情況讓孩子表現,可能是在餐廳吃很久或是要求在教堂保持安靜,無論旁邊的噓聲如何,這是個任務,「當你要求孩子前,給他一些誘因。」Pearson說。
「如果在餐廳,舉例來說,告訴孩子,『艾力克斯,媽咪要求你乖乖坐好吃飯,我覺得你能做到!如果你能辦到,這樣回家,我就會讓你看影片。』」Pearson說,根據記錄,這樣賄絡的方式是不要緊的,只要你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千萬別在發脾氣的當下脅迫孩子。
如果孩子有出現任何認輸的情況,溫柔地提醒他,你們先前講的約定,「這真的很神奇,孩子會立即回到原來的軌道上,繼續執行下去」Pearson說。
8.冷靜地說
很多人覺得冷靜沒什麼大不了,但說比做簡單。專家堅持家長必須在孩子發脾氣時冷靜下來,「否則,你會陷入權力之爭,讓整個情況更糟,加上,有些孩子發脾氣只是為了要吸引你的注意」醫師Hoecker說,「他們才不管得到正面或反面的回應,他們只在乎你有沒有回應」Levy表示同意,說:「雖然說此時此刻真的很想吼回去,但利用平穩的口氣和孩子說,會讓孩子感受到你並沒有因為他的脾氣而受影響,這也有助於你放鬆。這招對大人有用,對小孩也一樣,如果你很緊張,孩子會抓這這點,然後說得更大聲。」
9.一笑置之
顯而易見,多數新手爸媽對孩子在公共場合鬧脾氣非常感冒,你會擔心其他爸媽怎麼看你?覺得你沒把孩子教好?認為你是壞媽媽?對於這點,Kazdin覺得,這反倒逼你做出選擇,只會更手忙腳亂而已。
「孩子,即便是非常小,都很聰明。在吸引其他人注意前,如果你生氣、壓力很大、崩潰,或乾脆讓孩子亂髮飆,孩子會發現,這招有用。」Kazdin說,你最好的選擇,就擺出蒙娜麗莎式的微笑,假裝沒什麼大不了。
至於其他人怎麼想?「從研究顯示,其他人最能評論的就是你的脾氣。」Levy說「如果你表現很冷靜,好像一切在你的掌控之中(即便事實並非如此),他們也會覺得,阿…這沒什麼,她也是個好媽媽。」
10.遠離現場
把小孩帶離發脾氣的現場,有助於脫離當下的情緒。「這也是你在戶外活動時,很好的一項策略」Levy說。「如果孩子因為拿不到想要的糖果或玩具而開始崩潰大哭時,把他帶到商店的另一個地方或是外頭,直到孩子冷靜下來為止。轉換區域對於改變孩子的情緒是有幫助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67769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