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哧,呼哧」經過樓道聽到一個1歲多小女孩的喘息聲。「這是新來的病人,喘的挺重的,您先看一眼!」工作多年的護士長急速的跟我說。
映入眼帘的是一位焦急的母親懷抱一個面色的,急促喘息的孩子,孩子口唇發紫,鼻子和胸廓隨著呼吸不停扇動和上下起伏。
看到此景我立即拿來氧氣袋先給她吸上。隨後問道:「孩子喘息幾天了?以前喘過麼?嗆過什麼東西麼?」。
家長由於整夜沒睡已經說不太清楚具體的情況,模模糊糊說已經有10多天了,後來說前兩天吃排骨時有哭鬧。
「您現在要注意是不是嗆東西了!」我說。「我們把骨頭都剔下來了,只給了她點肉吃,發現孩子嗆咳後給她拍了拍,當時吐出來點肉。」家長補充。「那也要注意是不是有異物殘留,咱們做個胸部數碼照相先看看。如果有必要還要做個胸部CT。
數碼和胸部CT 重建後均提示右支氣管異物,而且堵塞氣道很嚴重。看到這個結果我趕緊和家長交代了孩子的嚴重病情,並且和主治醫張奕緊急討論她的病情。
這時家長兩眼通紅的出現在醫生辦公室焦急的詢問「我是不是把孩子的病情耽誤了?」安撫好家長,我們緊急安排了支氣管鏡檢查。同時跟家長交代由於孩子誤吸時間較長,且嗆入物可能為骨頭,不排除異物很難取出,可能需要多次鉗取。隨即的內鏡室的取異物術過程證實了我們的判斷。
給患兒做好鎮靜及術前準備工作,手術開始了。剛開始過程順利,支氣管鏡下到右主支氣管開口處即發現一白色形狀不規則的異物,不象是肉,好像是骨頭,異物性質不清,位置還好,不算是很深,卡得似乎也不是很緊,大家心裡一陣竊喜。我們討論後決定先用異物籃套取。可能由於異物質地較硬,異物籃在套取過程中被擠得有些變形,很難將異物套在異物籃中,因此也就不能將異物取出,反覆試過多次還是不行。
經過前面的操作,異物已經位置改變下移到右下葉開口處。我們決定換用異物鉗夾取。在螢幕上看似取異物很簡單,實際操作起來就連醫護配合調整個角度都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好不容易找好位置,異物鉗終於夾住異物了,「好!夾住啦!一起往上提!」可往上一提,異物便滑脫了,異物鉗的鉗頭都被夾歪了。
反覆試了幾次還是沒有成功,汗水漸漸滲透帽子,此時已經一個小時過去了,找來幫手繼續夾取,手掌酸脹,雙腿麻木早已顧不上。注意力全在顯示器上那微小的孔道里,鉗子不好用我們又換上異物籃,我們一邊進行著手裡的操作,一邊嚴密監測患兒的生命體徵。
經多次套取均不成功,異物仍然卡在支氣管中,阻塞很牢固,並且位置很深,很難找到合適位置取出異物。又是半個小時,此時孩子也開始煩躁,不停地搖晃著,我發現自己壓著孩子的手開始止不住的顫抖,肩膀和雙臂也開始酸疼,看著異物就在眼前卻取不出,真是讓人心急如焚。
此時手術已經進行了快2個小時。護士又換了新的異物鉗,異物終於開始鬆動了,我們看到了希望,大家眼睛緊緊盯著螢幕中的異物,慢慢地把異物從氣管中取出了,正當我們想看看這異物究竟是什麼時,孩子一咳嗽把取到喉中的異物咽了下去。
我們再次下鏡子仔仔細細檢查了一遍氣道,確定異物完整取出!大家都鬆了一口氣。雖然異物取出來了,但是沒能親眼看到異物的真相,都不免有些遺憾。
孩子纖支鏡後恢復很快,看著孩子開心健康如初,我們內心覺得很欣慰。提醒家長朋友,孩子喂食,一定要小心謹慎,如果出現了狀況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就醫,做到早診斷、早治療,避免錯過了最佳的診療時機。
———————————————————
微信號:sanjiachuanzhen→長按可複製
———————————————————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