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生完孩子後,常常會因為身體過於虛弱而需要一定的恢復和保養,而這種恢復和保養被稱之為產後恢復。產後恢復包含的主要方面有產後會陰部位的私處細胞活力因子護理以及產後的體形恢復、產後的子宮恢復和產後的心理恢復,寶媽們在恢復期間一定要注意營養飲食的均衡。
子宮恢復
產後收縮痛是產後不連續的子宮收縮所引起,通常較多發生在經產婦,較少發生在初產婦。初次生產的母親,產後子宮會呈現持續的收縮,但多次生產者,則因子宮肌肉張力減少,而致使產後子宮會斷續的收縮、放鬆,尤其當子宮過度伸張、羊水過多、多次生產、或子宮內尚有血塊或胎盤殘塊,則較容易發生這種現象。子宮收縮疼痛,會使母親們在產後二至三天內非常不舒服,若曾給予催產性藥物,則因刺激子宮收縮會更不適。另外,哺餵母乳時,會刺激催產激素分泌,雖然會產生更多乳汁,同時亦會增加子宮收縮痛。值得一提的是產後「惡露」的變化,它最初呈現紅色,逐漸變為褐色,最後變成黃色;通常約需二至三星期,過度操勞可能會延長惡露的時間,但持續有血塊或惡露有異味時,都必須去看醫師為上策。
快速恢復的 4 個方法
由於有產婦在分娩之後,因子宮頸充血、水腫,會變得非常柔軟,子宮頸壁也很薄,皺起來如同一個袖口,7天之後才會恢復到原來的形狀。7-10天後子宮頸內口會關閉。一直到產後4周左右,子宮頸才會恢復到正常大小。想讓子宮快速恢復可以參照以下四個方法:
1、產後應及時排尿:不使膀胱過脹或經常處於膨脹狀態。
2、產褥期應避免長期臥位:產後6-8小時,產婦在疲勞消除後可以坐起來,第二天應下床活動,以利於身體生理機能和體力的恢復,幫助子宮復原和惡露排出。如果子宮已經向後傾屈,應做膝胸臥位來糾正。
3、產後應該哺乳:因為嬰兒的吮吸刺激,會反射性地引起子宮收縮,從而促進子宮復原。
4、注意陰部衛生:以免引起生殖道炎症。
如何能夠在剖腹產後儘快進入做媽媽的狀態,並保持身體的健康和心靈的愉悅呢,剖腹產後又怎樣恢復身體呢,以下是來自其他媽媽和醫生的建議。
產後 6 小時以內
躺著的姿勢:術後回到病房的媽媽需要頭偏向一側、去枕平 臥。去枕平 臥的原因是大多數剖腹產選用硬脊膜外腔麻醉方式,術後去枕平 臥可以預防頭痛;同時,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還可以預防嘔吐物的誤吸。護士會將尿管引流袋及輸液管妥善固定放置在合適的位置,並在產婦臀下墊好衛生巾,還會定時為產婦按摩子宮,觀察子宮收縮和陰道流血情況。
腹部放置沙袋:有時護士會在產婦的腹部放置一個沙袋,這樣做是為了減少腹部傷口的滲血。護士們會按規定每隔一段時間為產婦測量血壓,查看面色,測量脈搏和體溫,每隔一段時間觀察小便的顏色、尿量的多少、尿管是不是通暢等等,並將這些情況 記錄下來。
及時哺乳:寶寶餓了,護士會把他抱給媽媽,媽媽一定要將這最珍貴的初乳喂給寶寶。這是值得回味的經歷,留給寶寶也留給自己。寶寶的吸吮還可以促進子宮收縮,減少子宮出血,使傷口儘快復原。
禁食:在術後6小時內應當禁食。這是因為手術容易使腸子受刺激而使腸道功能受到抑制,腸蠕動減慢,腸腔內有積氣,因此,術後會有腹脹感。為了減輕腸內脹氣,暫時不要進食。產後第一天(6小時以後)躺著的姿勢:產婦產後平臥6小時以後就可以枕枕頭了,這時最好採用側臥位,可以將被子或毯子墊在背後,使身體和床成20~30度角,這樣可以減輕身體移動時對傷口的震動和牽拉痛,會覺得舒服一些。
止痛的辦法:麻藥勁過了以後,大多數產婦會感覺腹部傷口疼痛,這時可以請醫生開些處方藥,或者可以使用陣痛泵緩解痛苦。
儘快進食:剖腹產6小時後可以飲用一些排氣類的湯,如蘿蔔湯等,以增強腸蠕動,促進排氣,減少肚脹,同時也可以補充體內的水分。但是,一些容易發酵產氣多的食物,如糖類、黃豆、豆漿、澱粉類食物,應該少吃或不吃,以防腹脹更加嚴重。
儘早活動:此時特別需要注意保暖以及各種管道的暢通情況;勤換衛生巾,保持清潔;腹部的沙袋需放置8小時;12小時後,產婦在家人或護士的幫助下可以改變體位,翻翻身、動動腿。術後知覺恢復後,就應該進行肢體活動,24小時後應該練習翻身、坐起,並下床慢慢活動,條件允許還應該下地走一走,運動能夠促進血液循環,使傷口癒合更加迅速,並能增強胃腸蠕動,儘早排氣,還可預防腸粘連及血栓形成而引起其它部位的栓塞。
- See more at: http://www.babylike.com.tw/archives/62696#sthash.EqvIyNTu.dpuf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666219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