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寶寶的視力發育過程竟然這麼萌

胎兒期

6周時,視神經就開始講視網膜連接到初級大腦,眼角膜和晶狀體形成,眼皮覆蓋在眼睛上。胎兒對光敏感的形成大概在6個月左右,光可以穿過媽媽腹部的組織和肌肉,照射到子宮內,寶寶能感覺到光的強度。伴隨著即將出生,慢慢練習睜開眼睛。

新生兒

新生兒視力低,玻璃體還沒有完全透明,視神經還不能有效發揮作用。信號太強,視覺裝置已到位,但還不成熟,無法分辨,有效的工作。寶寶出生幾個小時後,眼睛這不機器經過調試後,大概能看到18-38厘米內映入眼帘的物品的輪廓。

分辨細節和識別色彩的視錐細胞,約600萬集中在視網膜的中間;幾億個負責接受光線的視杆細胞分布在視網膜的周圍,有更廣闊的視野看到三維世界。

剛出生,細心的媽媽會發現,寶寶靠近鼻側的眼白要比靠近耳側的眼白小的多,有點像小對眼。原因是:和寶寶的頭相比,兩眼間的距離會顯得比較寬,加上他的手臂比較短,只有使眼球轉向鼻側來聚焦,形成好像對眼或輕微斜視的樣子。輕微的斜視隨著孩子的成長而消失。

1-4個周

出生一周,寶寶的視力趨向於近視,嬰兒從媽媽嘴裡發生的聲音,尋找注視,媽媽會更加開心的和寶寶說話,同時寶寶的大腦拚命的工作,記錄儲存。比如媽媽把奶餅或者手,在寶寶的眼前晃動,會眨一下眼睛,這是瞬目反射,寶寶有視覺。寶寶也會隨著水平方向的光線緩慢移動,但這項技能還需要寶寶鍛鍊。

2個月

寶寶視覺集中的現象就越來越明顯,喜歡看活動的物體和熟悉的大人的臉和衣服的顏色,但不能分辨深淺。當有人活著物體靠近眼前,會出現眨眼等保護性反射,注視小手5秒以上。每當爸爸媽媽來到寶寶身邊,只要寶寶醒著,就會目不轉睛盯著,吸引著寶寶的目光;爸爸媽媽的面部特徵也會給寶寶留下深刻的印象;假如家中有客人,寶寶的目光偏好,會告訴你,寶寶知道。媽媽如有寶寶發育問題,可在線鴿子醫生獲得及時回復,我們與媽媽一起守護寶寶的成長。

3—4個月

3個月,寶寶能固定視線,基本能像成人一樣聚焦,對顏色很敏感,能夠區分紅綠色,尤其是紅色,寶寶小床上的玩具,更多對紅色注視較多;注視的時間明延長了,視線還能跟隨移動的物體而移動。

5—6個月

寶寶辨認顏色能力似乎是天生的,同時這個時候世界的認知是立體的,不再是平面的,利用雙眼視力的深度視覺開始發展:平面畫和立體畫,寶寶目光注視立體畫的時間更長。寶寶眨眼的次數增多,可以準確看到面前的物品,還會將其抓起玩。

6個月內,嬰兒的大腦把來自各個感覺通道的信息加以整合,幫助解讀看到的信息。 因此,當寶寶醒著時,看、動、轉動眼球、抬手觸摸、爸爸媽媽之間的相互回應,捕獲信息和加工信息的過程,對視覺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寶寶經常盯著天花板,或者眼睛被遮擋,都不利於視覺發育。

此時寶寶的眼球只有成人的2/3大,眼軸距離短,光線到達視網膜時還未聚焦,「遠視」之狀況很正常。將手搖鈴掛在嬰兒床旁邊,寶寶會循聲追物,寶寶的目光可向上向下跟隨移動物體轉動90度,能注視較遠距離的物體,如街上行人、車輛等。

7—8個月

寶寶能辨別空間和遠近,有些物品太遠,或突然消失,寶寶會大叫,尋找幫忙。跟寶寶玩「躲貓貓」的遊戲,觀察寶寶的興奮程度和反應及時與否。

9—10個月

寶寶的視線能隨移動的物體上下左右地移動,能追隨落下的物體,尋找掉下的玩具,並能辨別物體大小、形狀及移動的速度。能看到小物體,能開始區別簡單的幾何圖形,觀察物體的不同形狀。

10—12個月

寶寶開始出現視深度感覺,立體知覺。

1—2歲

寶寶喜歡看圖書,能區別物體,會模仿動作。在外界環境光線的不斷刺激下,寶寶的視力逐漸在發展,能看見細小的東西如爬行的小蟲、蚊子,區別簡單的形狀。

2—5歲

寶寶能判斷出物體前後、大小、上下、內外、遠近等空間。

6歲

六七歲時,寶寶進入成人的視覺。

鴿子醫生:一名兒科大夫。諮詢育兒,孕期,飲食,疾病和更多小兒視力問題,加微信留言。 微博@鴿子醫生 請加微信號:air863

作品版權歸屬鴿子醫生,轉載格式如下:

轉自微信公眾平台【問及說】 【微信帳號:air863】

不按格式轉載,直接舉報,追究法律責任!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64649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