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小孩在成長的階段中都有『偷錢』的經驗,那是段見不得光的歲月。
有些小孩被父母抓到後免不了被責罵挨打,有些則是在學校大庭廣眾下被老師揪出來,從此在班上遭受著同學的嘻笑怒罵,喪失自己寶貴的尊嚴。
今天小編要分享一位媽媽的故事
當她發現自己的小孩偷錢,她不像一般家長馬上逼問責問而是循循善誘的點醒小孩犯了錯。
在一個家庭里有個12歲的男孩與8歲的女孩,他們倆買了一隻新手錶,而哥哥從媽媽的錢包里偷拿了兩張一千塊,哥哥將一張一千塊給了妹妹,另一張留下來自己花用。
當媽媽發現自己的錢少了,立即猜測到有可能是孩子們拿的,只是不知道是誰拿的。
吃晚餐的時候,媽媽對兩個小孩說:我的錢包好像少了兩千塊,是不是有小偷跑進來?這讓媽媽很擔心!哥哥聽到馬上把頭壓得低低的,妹妹則是有些局促不安,媽媽看了兩位小孩的表情,心中有了底。
妹妹比較膽小,偷偷的將一千塊放回媽媽的錢包里,爾後媽媽說:媽媽弄錯了,前幾天說錢少了兩千塊,其實是我算錯了應該是少了一千塊!
妹妹的表情變得坦然,但是哥哥還是沒有動靜
之後媽媽說:我不相信是家裡面的人偷的,可能真的有小偷進來,我們去叫警察好不好?
妹妹看了看哥哥,哥哥的神情變得有點緊張,他趁著媽媽做飯的時候,偷偷的將偷來的一千塊放回媽媽的錢包里。
看著孩子雙雙歸還的錢,讓媽媽的心裡感到欣慰,於是跟孩子說:媽媽搞錯了,一千塊根本沒有丟,是媽媽數錯了!
哥哥和妹妹聽到兩人對視著一笑,從此家中再也沒丟過錢了!
孩子偷錢,到底該怎麼做?
發生這種事情,先不要責罵審問,應該先以較緩和的方式點醒他們,讓他們知道所犯的錯,若不分青紅皂白的逼問,將會大大傷了小孩的自尊,而形成對立。
弄清楚小孩偷錢的原因,才能想出杜絕這種惡劣的行為。
若是為了物慾,要看是否合情合理,合理的父母可以滿足,若是孩子已經有一個手錶了孩子但還要買手錶,父母盡可以「借錢」給孩子,讓孩子日後還,一來可以避免孩子偷錢,二來還可以養成審慎的購買習慣。
家長的教育方式決定孩子的性格與習慣!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