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拉肚子,你千萬不能去做的三件事

一、腹瀉後馬上要止瀉

有些媽媽看到孩子腹瀉後上吐下瀉,身體十分虛弱,就會給孩子採取立即止瀉方式。其實腹瀉是腸道排泄廢物的一種自我保護性反應,通過腹瀉可以排除病菌等有害物。所以,腹瀉並不一定就是壞事。治療腹瀉重點應該是找到腹瀉的原因並解決掉,而不是單純的止瀉。

在寶寶出現腹瀉狀況後,應當在不刻意止瀉的前提下,注意預防脫水並及時補充營養,以及針對腹瀉原因適當用藥。

二、腹瀉要用抗生素

秋季寶寶腹瀉往往起病急,開始表現為發燒,隨後24小時內開始出現腹瀉,少則一天數次,多則數十次,大便稀薄,呈清水樣或蛋花湯樣。

很多媽媽此時會選擇給寶寶服用抗生素。但事實上,70%的急性水樣便腹瀉寶寶不必使用抗生素,一般可以服用腸黏膜保護劑,如思密達,可以固定吸附有害病菌及其毒素,使病原物不易侵入腸壁,保護並促進腸黏膜再生修復。濫用抗菌藥物會造成細菌耐藥菌株不斷增多,同時還可繼發腸道菌群失調、黴菌性腸炎等,使腹瀉病遷延或加重。

哪種腹瀉類型要服用抗生素呢?需要抗生素治療的腹瀉有:菌痢、霍亂、嬰幼兒沙門菌腸炎、各種重症腹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腹瀉。通常來講,如果大便帶膿血,就需要使用抗生素;12歲以下的腹瀉患兒,突然發熱,面色蒼白,四肢發涼,肌肉發緊,這樣的痢疾,也要使用抗生素。

三、寶寶腹瀉後要禁食

對於寶寶急性腹瀉,長輩們的做法常常是要給孩子禁食。但較長時間飢餓,不僅不利於患兒營養的維持,並且如果原來有營養不良者,其營養狀況將更進一步惡化,還會影響腸粘膜修復、更新,降低小腸的吸收能力,使免疫力下降,反覆感染,最後導致「腹瀉,營養不良,再次腹瀉」的惡性循環。

有些患兒還會因禁食飢餓而哭鬧不止,甚至發生低血糖,體重明顯減輕等症狀。目前的主張是對急性腹瀉應繼續母乳喂食。繼續喂食的寶寶食慾恢復快,腹瀉和嘔吐次數並未因此而增加,且體力恢復早,抗病力較強,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鴿子醫生:一名兒科大夫。諮詢育兒,孕期,飲食,疾病等問題,加微信留言。

微博@鴿子醫生 請加微信:air863

作品版權歸屬鴿子醫生,轉載格式如下:

轉自微信公眾平台【問及說】 【微信帳號:air863】

不按格式轉載,直接舉報,追究法律責任!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63406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