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你是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
「媽媽!」孩子天真無邪地回答。
「哎呀,你喜歡媽媽啊,你看,爸爸不高興了!」
孩子茫然無措,「那,喜歡爸爸?」孩子看著大人的眼色猶猶豫豫地回答。
「啊,這回輪到媽媽不高興啦!」
孩子慌了,眼睛眨巴眨巴,淚水都要掉下來了。
「傻孩子,哭什麼,你就說你都喜歡啊!」
孩子連忙說:「我都喜歡,都喜歡!」
▲▲▲
大人高興了,孩子也解脫了,但這樣真的好嗎?你讓你的孩子在察言觀色中學會了說謊。
當然,這並不是說,察言觀色是不對的。孩子應該懂一點察言觀色,這對培養他們的社交、與人相處的能力都有好處,但懂得了察言觀色,目的就是為了討好他人而撒謊,左右奉承而不講真話嗎?
學會察言觀色,是為了讓孩子在發表自己的意見時,儘量委婉,不傷害別人。
比如,在吃飯的時候,孩子覺得菜很難吃,皺著眉頭嘟囔:「好咸啊!媽媽你到底放了多少鹽啊!」如果孩子懂一點察言觀色,他察覺到媽媽忙了一天回家還要做飯好辛苦,或許就會換種表達方式,「媽媽辛苦了,不過明天可不可以少放一點鹽,這樣會更好吃。」
你更喜歡孩子哪一種說法呢?無疑是第二種!這還是在家人面前,如果孩子在外人面前也能懂得這樣的說話方式,他一定是個討人喜歡的小孩。
❖ ❖ ❖
我們回到「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的問題上來,這個問題其實是個很艱難的問題,就像我們經常問某個男人「如果老婆和媽媽一起掉到河裡,先救誰?」一樣,很容易讓天真的孩子左右為難,為了討好父母而順著父母的意思去說,久而久之,學會了說謊。
其實,我們有必要去改變孩子的答案嗎?孩子畢竟還小,很多時候分不清什麼對他好還是不好,也許我們的管教他會反感,但我們為孩子付出,就是那麼想得到肯定和回報嗎?孩子說一句「更喜歡爸爸」,做媽媽的就要委屈、氣憤、傷心嗎?
只能說,媽媽們,你們有點玻璃心了。
也有媽媽說了,這個問題就不該問,在孩子面前都不要提。其實,問一問也無妨,問完之後可以這樣做:
第一、這個時候可以先問問孩子「為什麼喜歡爸爸、不喜歡媽媽呢?」孩子總會有理由的,「爸爸給我買吃的了」、「爸爸幫我做小飛機」、「媽媽罵我了」、「媽媽也不喜歡我」……
第二、然後反思一下自己為什麼跟孩子相處得不愉快,自己是不是過於急躁了?是不是過於嚴厲了?是不是忽略孩子的感受了?不要一味埋怨孩子不懂事,多反思反思自己,先改變自己再改變孩子,身教重於言傳。
第三、沒有人天生就懂得做父母,我們都是在學習和摸索中進步的,這時候,我們就要思考了,能不能有一種更好的相處方式呢?讓孩子能夠理解的,讓他明白我是在為他好,我們能愉快相處,能幫助孩子進步的方式。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62929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