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花錢買玩具!!!6個超酷的感官遊戲在家和寶寶一起玩

聽說國內馬上十一長假了,大J羨慕嫉妒沒有恨啊。今天小D午睡時,我在整理照片,發現小D的認知老師之前和小D玩了不少感官遊戲,這倒是提醒了我可以把這些分享給大家。十一長假如果在家不出門,不妨嘗試和寶寶這麼玩吧。前方預警,大量照片,而且這個玩起來會很髒,清潔癖媽媽繞道哦!

什麼是感官遊戲?

當寶寶剛來到這個世界,他們是不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遇到的事物的感受的,而是通過自己的感官來吸收信息。一開始,寶寶的感官都是有局限的,比如視力只能看近距離,隨著寶寶慢慢長大,她的感官才慢慢成熟。這其實也在提醒我們,寶寶的感官也是需要開發刺激的。

而感官遊戲,就是有意識提供寶寶一些途徑來刺激寶寶的感官。生活中有些寶寶會特別敏感,不愛某種材質、聽到一點點響聲就會受驚嚇,這就是感官沒有發展好的特點。想像一下,寶寶的感官是他們最初學習認識這個世界的途徑,如果感官沒有發展好,那他對外面世界的接受能力就會減弱。有研究表明,感官遊戲可以很好地開發嬰幼兒的認知和精細能力。

如何和寶寶進行感官遊戲?

很多感官遊戲看上去非常簡單,甚至在我們大人眼裡這都不算是「遊戲」。但要知道這些體驗對於寶寶來說都是全新的。進行感官遊戲最關鍵的就是我們需要用語言或者問句幫助寶寶表達她正在進行的感受,這是有助於幫助寶寶認知發展和語言發展的關鍵。下面就是一些例子:

觸覺:「我把溫水澆在你頭上,你感受到了嗎?」

視覺:「你看到小鳥在樹上了嗎?」

嗅覺:「你要不要聞一下花朵?嗯。。。真香。」

味覺:「你喜歡草莓嗎?真甜。」

聽覺:「那是汽車開過的聲音。好吵。」

用一些描述性的語言(比如,熱的、冷的、粗糙的、香的等)結合寶寶正在進行的體驗,可以很好地幫助寶寶體會到這些感受。

好了,理論說完,馬上來點實際例子吧。

氣球

準備一些氣球,裡面可以發揮創意灌任何你想得到的東西,比如豆子啊、麵粉啊、水啊等等等等,放在一個籃子裡,讓寶寶自己用手指去感受每個氣球的不同觸覺,還可以拿起來晃一下,聽聽裡面的聲音。注意氣球千萬不要滿,像下圖這樣癟癟的最理想。

還可以額外準備一個氣球讓寶寶伸手去夠,這是鍛煉寶寶雙肩控制力量的。很多核心還比較弱的寶寶一開始是有困難雙手去抓一個比她大的物體,同時舉高的。

準備一個小臉盆,裡面放一些水,放上一些小容器,就可以盡情讓寶寶玩水了。寶寶會拍打水,感受水花;也可以用容器盛水,然後澆在自己手上。如果願意,還可以在水盆裡放一點點肥皂,讓寶寶感受泡沫和滑膩膩的感覺,又是一個不一樣的感官體驗。

義大利面

這個之前專門寫過一篇文章的,有興趣的可以回復「29」。那次玩的時候我用的是生的pasta,不同形狀的。也可以用煮熟的麵條,裡面可以放些不同的醬汁染一下顏色,比如番茄醬、咖哩、香蒜沙司(Pesto)等等,這樣不僅有觸覺體驗,還有五顏六色的視覺體驗。

小毛球

我不知道國內這個叫什麼,在國外這個叫Pom Pom,一般在派對準備材料的店裡都可以買到,材質有絨的也有塑料的。小D一開始特別害怕塑料的材質,摸上去紮手,很不喜歡。我們就隔三差五讓她玩,慢慢她就接受了,這其實也是一種「脫敏」的過程。

一開始,我們讓她從一個盒子裡拿出來,然後再放回去。這個為了訓練她雙手合作,同時也讓她開始明白「Out」和「In」的概念。

然後,我們又利用這個訓練她的手指抓握。我們把這些圓球放在雞蛋盒子裡,這樣她為了拿到就不得不用大拇指和食指去抓握。

奶油

是的,你沒有看錯,奶油也是可以玩的。小D很怕這個材質,所以我們只試了一點點,讓她感受這種在手指尖粘糊糊的感覺。

如果你家寶寶不那麼排斥這個的話,可以像下面圖片所示,準備一大盆,盡情讓寶寶倒騰。

這個之前也專門寫過一篇文章的,有興趣的可以回復「50」看怎麼玩轉動力沙。如果沒有動力沙,還可以用培樂多彩泥代替,甚至是麵粉團。之前這篇動力沙寫了以後,很多媽媽後台留言,說寶寶要放到嘴裡吃怎麼辦。我的經驗是,多帶領寶寶想各種創意的玩法,讓她的注意集中在怎麼用手玩,而忽略吃這件事。

後來,小D的老師還給了我一個方子,可以做可食用的麵粉團,效果和動力沙差不多,但不用擔心寶寶誤食了。配料特別簡單,就是嬰兒米粉加一些椰子油,攪拌到差不多可以成型就好了。下圖就是成品。

好了,今天分享的這些感官遊戲,有沒有腦洞大開,想馬上試試?最後提醒一句哦,玩的時候一定記得配合語言描述,這才是感官遊戲玩的精髓。

如果你也有什麼好的遊戲點子,歡迎後台給我留言哦。

Pasta也是玩具,紐約老師告訴你和寶寶不一樣的玩法;動力沙|寶寶玩沙好處多,在家隨時玩不怕髒;容易受驚嚇,出門秒睡,我家寶寶是個「小慫貨」怎麼辦?;感統失調|簡單日常活動幫助摘掉「小慫貨」帽子;

寶寶是不是太輕了?美國營養師教我看懂生長曲線;寶寶聰明嗎?1歲以內認知能力發展也有里程碑;開口說話晚?語言康復師教我,1歲內語言啟蒙這麼做;

手巧才能心靈-精細運動發展的重要性;美國兒醫推薦,家庭必備幼兒常用藥;寶寶吃手是一種病嗎,到底該不該制止?;過敏與不耐受|出疹子了,一定就是食物過敏?!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61800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