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的孩子31個月了,如果我不對你說她曾經有斜頸的症狀,你一定看不出來。之前我做過的努力,今天得暇寫給大家參考,當然每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本文只針對我的孩子子欣的狀況分析展開,不是學術性的文章,只是個人經驗談。希望給予各位焦急的母親帶來內心的穩定與未來的希望。
發現斜頸症狀
子欣四個月前,我一直煩惱於她的喂養狀況,因此未曾上過網,也不了解小嬰兒的病症狀況,直至有一天我翻開育兒知識的書籍才發現了一個我之前一直覺得是子欣的毛病,但又不認為這是一種病理特徵的狀況――即為她總是愛往一邊耷拉著頭,也就是說脖子有一邊的筋感覺沒有另一邊的有力度,好像不能平穩的支撐頭部。學術上對此有專門的名詞「斜頸」
當然,那時候欣只有四個月大,我認為,她只是年齡太小,肌肉沒有發育好,因此頭部不能立直。沒有見過斜頸症狀的家長,怎麼也不會理解我此文的語言,我想,有斜頸症狀的家長一定能對我這些大白話有所感觸吧,斜頸的幼兒,總是將頭歪向同樣一邊,比如欣總是將頭歪向左邊。觀察很多同樣4個月的孩子,雖然大部分孩子不能將頭直立的時間很久,但是只要他們將頭抬起時,一定是頭部與肩膀平行的,可欣做不到這一點。由於她只有四個月,因此我決定再繼續觀察,同時查閱網上的資料。
網上大部分的論調為:斜筋從發現到家庭治療,最佳的治療時間到寶寶六個月,過了六個月後,治癒的可能性將不大。那時候我很焦急甚至哭泣過,因為從欣4個月觀察到欣6個月,我將逗引她的方向改在了右邊,但還是效果不大,頭仍然是歪向左邊。我決定去權威醫院確診。
確診斜頸病
我在網上查閱資料後發現,國內最好的斜頸治療醫院是上海新華醫院骨科,因此我很快通過網絡掛號,掛到了專家門診,在這裡順便感慨一下看病難的問題,我們家距離上海還算是十分便利,但也遇到專家號難求,專家號貴且不說,關鍵是需要很早就看,因此需要提前定附近酒店,這樣一來,一分鐘的病還沒看,銀子先花去了500多,到了醫院看到鋪張墊子睡在露天等候看病的家長,心中一陣心酸。我們掛的是特需門診,因此醫生可以跟你做很詳盡的解釋,當她看過我的孩子後,沒有立即斷定是斜頸,讓我帶回去繼續觀察。我觀察了2個星期,就耐不住性子了,我感覺她一直都歪在左邊,心裡很希望醫生能斷定一個病理原因,所以我們又帶欣去了新華醫院,醫生安慰我說,不要太著急,至少等到寶寶8個月,一般來說寶寶可以坐著時,從背後看寶寶的脖子,如果頭還是朝一邊歪,再帶去。回家後我練習欣多抬頭,加大頸部力量的運動。但幾個月下來,效果不明顯,欣8個月時,我們又帶她去了新華醫院,同樣是特需門診,這一次,醫生好像有些含糊的說她疑似斜頸,但仍然不能肯定,後來又推測她運動發育遲緩,安排她最好在上海呆一個月,做一段時間的運動康復治療,新華醫院康復訓練的地方,環境不錯,設置也不錯,但是給每個孩子都帶來了壓力。因為,這是他們不願意去的地方,一切都是強制性的。我看到沒有哭泣的孩子,一定是經過無數次加壓後無奈而無語的孩子。
我們帶欣做了半小時的項目,就讓欣哭的快岔氣了,醫生只是強制的壓迫這麼小的孩子做他們設定的「運動項目」,小孩子被突如其來的外力嚇得全程大哭,我看到該情景,毅然決然的放棄「強制性運動治療」,我決定不再來上海看,一切都由自身去給孩子調整。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不同,我的孩子10個月會坐,16個半月會走,但現在的跑跳能力均強過很多孩子,你能說她晚於人家坐或走的時候,就是運動發育遲緩的時刻嗎?
所以,我對上述的總結是:如果孩子的脖子上沒有硬筋,無需帶去醫院確診,因為沒有明顯病理問題的孩子,醫生也看不出個所以然出來。另外,不要聽信醫生一定要留院做「康復治療」,對於那麼小的孩子,去陌生環境讓陌生人強制壓迫,也許人格上也會產生障礙,比起歪脖子的毛病,心理上出現的毛病才會更糟糕,所以如果家住外地的家長,到上海來看脖子相當的不方便,請三思後行。
家庭的自我治療
因此,從欣8個月起,我才正式開始對欣進行「家庭治療」,我不再相信網上說的六個月後無效的論調。只要孩子還未曾獨立行走,我相信骨骼的發展都沒有那麼硬,一定能調整好的。從那時候起,每個晚上我都先抱著欣哄睡著,然後將她的頭放在右手臂上,然後,將兩手輕輕壓住她的左右耳朵,貌似托住她的整個頭,向她的患側轉(請注意,欣的頭是歪向左邊,那麼就將臉朝左邊旋轉),這樣轉100次,然後將她的頭倒向健側(請注意,欣的頭歪向左邊,那麼健康的一邊是右邊,因此倒向右邊。醫學上的專有說法是「轉向患側,倒向健側」,我曾經帶欣去嘉興兒保科看的時候,那醫生居然解釋成了相反方向,那時候的我一味信奉醫生的權威,直至多方研究資料才最終肯定了我的手法正確。因此,所有準備自行在家調整孩子的家長,首先請確定好你的孩子臉部需要轉的方向,和頭部需要倒的方向。(請注意:轉是指臉部轉,倒是指頭部倒)頭部朝健側倒也請做100次。做完以後,將手壓在患側(也就是脖子歪的一側)的肌肉上,加大些力度幫助按摩100次。
我認為,家庭護理與去醫院做牽引的道理一樣,網上很多帖子寫孩子做牽引時的號哭,我估計需要做牽引的孩子,一定是脖子上有筋的孩子,脖子上沒有筋的孩子,我相信可以不通過去醫院去做痛苦的牽引達到目的。當然,也有很多家長說,在家做按摩根本不可行,因為她睡著後,根本不讓你動。我不知道是否是很多家長沒有耐心,不能等候到孩子全然睡著再給孩子做按摩動作,請記住,每一次的按摩動作,一定要讓孩子睡著後進行,一旦她沒有完全入睡後你就貿然開展,孩子敏感的神經就會防備下一次的活動,那下一次你等她入睡就沒那麼容易了。我上述的一共300下的方式,也當然要依據孩子的當天狀態決定,如果她睡的比較淺,總是會突然動幾下,那麼你就相對減少一下按摩次數。如果你抱著她時,感覺睡的很沉,那麼就相對加大按摩的力度。我這樣堅持了三個月,一度手臂和肩膀很疼,但是堅持關著門,一個人跟孩子做這樣的按摩,按摩必須媽媽一個人完成,切不可很多人圍著幫助,孩子很敏感,她睡覺的時候,很多人在旁邊,她是會警覺的,這樣你根本無法完成那麼多次的按摩活動。你靜靜的跟她按的時候,也應當會感受到力道和手法的合適度。總之還是那句:相信媽媽直覺,相信堅持的力量。三個月後,也就是欣11個月時,我停止了這樣的按摩,她的脖子的歪斜程度有很大改善。在按摩的同時,請在抱著孩子出門的時候,也刻意引導頭部轉頭的方向,道理一樣,頭歪左邊的,臉部多看左邊;頭歪右邊的,臉部多看右邊。大人抱著的姿勢不同,一定能引導孩子看的方向不同,請耐心嘗試。
好了,以上就是我對於斜頸的經驗談,看上去沒什麼出奇的地方,就是相信自己,耐心細緻,堅持不懈。無論是情況多麼糟糕的寶寶,只要家人堅持了,在她自行行走前做過最大的努力,一定能改善現有斜頸狀況。
至於欣為何會斜頸,我的觀點是:當初我太聽信各種醫學論調和媒體報道,孕期一定要朝左邊側臥,因此從懷孕第一天起直至最後一天,我都是左側臥,我想,一個孩子長期的一個姿勢朝向,即使在娘胎里也會造成頸部某一側的發育不健全吧。
現在的我,當然也會聽取醫生的觀點,但也必須加入自我的分析。「聽大家之言,但只結合自己的實際選擇媽媽直覺認為對的東西。」我認為才是一個健康的育兒理念。
更多有關育兒的知識盡在「萌媽育兒」微信公眾號: mengmayuer (長按複製,去微信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58910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