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晃嬰兒,造成慘烈後果,家長們該怎麼辦?

Cheyenn,2012年,不滿一歲的她因為哭鬧不睡覺被親爹猛烈搖晃,造成嚴重的腦部傷害。當時小Cheyenn被醫生診斷為「嬰兒搖晃綜合徵候群」,腦出血,手術了好幾次才撿回一條命。他的父親也因虐待兒童而被判刑。

如今三年過去了,Cheyenn情況已好轉很多,但依舊有一些後遺症,如癲癇,右腿無力等。她的媽媽一直堅持把女兒的狀況分享給關心她的網友,就是為了提醒大家,遠離「嬰兒搖晃綜合症候群」。寶寶身體各方面都比較脆弱,短短几秒的失控,就會給孩子帶來無法彌補的傷害。

嬰兒搖晃綜合症候群,是指瞬間以不當的方式劇烈搖晃嬰幼兒,或長時間無數次的快速搖晃嬰幼兒,造成其腦部傷害,失明、癱瘓、甚至死亡。

目前臨床病例多發生於0-4歲的嬰兒或幼小兒童,但主要好發對象為0-8個月大的嬰兒。因為在正常情況下,嬰兒頭部的體積和重量占全身的比例遠比成人大得多,嬰兒頭長占身體的20%,而成人約為10%。並且嬰兒腦部發育仍未穩固,頸部的肌肉力量較弱,韌帶彈性較差,頸椎也未完全骨化,難以承受較大幅度的搖晃和高拋的震盪。如果不停地搖晃嬰兒,或是將嬰兒一次次地拋起來又接住,便容易使嬰兒頭顱內的腦組織隨搖晃或高拋的晃動,與較硬的頭顱相撞,從而引起腦損傷。

由於臨床症狀與受搖晃次數、程度有很大的關係,一次劇烈的搖晃會造成搖晃症候群。即使搖晃動作不劇烈,但若長期反覆地施行,也容易讓寶寶出現這種症狀。有搖晃症候群的寶寶,初期可能只是嗜睡、食欲不振或煩躁不安,接著出現抽搐或意識不清等現象。抽搐也許是偶發或局部抽搐,但也有可能頻繁發生,嚴重者甚至造成昏迷或死亡。有時即使性命保住了,卻會帶著嚴重的神經系統後遺症。

遠離「嬰兒搖晃症候群」,媽媽要學會如何正確的安撫寶寶,首先要辨別出寶寶為何哭鬧:

1.撒嬌哭的聲音偏高,且哭了很久連一滴眼淚也沒掉,這是撒嬌的哭聲,也是想要媽媽抱抱。

2.尿布濕了若是聽起來較為刺耳的哭聲,哭音尖銳並夾雜低音,就是寶寶尿布濕了,希望媽媽快幫忙換尿布。

3.飢餓仔細聽寶寶的哭音,可發現哭音中有「M」的音節,這是寶寶肚子餓了。

4.想睡覺哭聲聽起來比較低沉,則代表寶寶想睡覺了。

5.生病如果哭聲持續且反覆發作,可能代表寶寶生病了。如果哭聲尖銳異常或聲音由強變弱,這時家長就要注意了。

正確安撫寶寶方法:

1.可以溫柔地抱起他,輕輕撫摸後背、四肢等,讓他感到安全、放鬆,同時檢查一下寶寶是否過冷或過熱、衣服是否舒適,給他一個玩具分散注意力等。

2.嬰兒放在搖籃里或者抱在懷裡,一邊哼著甜美小調,一邊輕輕地、舒緩地搖一搖,能促進嬰兒神經反射和運動器官的健康發育

預防「嬰兒搖晃症候群,切記以下行為:

1.不要以劇烈搖晃的方式安撫寶寶。

2.在空中拋接寶寶。

3.將寶寶拋到床上。

4.抱著寶寶旋轉。

5.讓寶寶坐在大人膝蓋上,往後用力翻躺。

6.不要過度依賴搖籃,控制使用的時間與搖晃的程度。

鴿子醫生:一名兒科大夫。諮詢育兒,孕期,飲食,疾病和更多兒童搖晃等問題,加微信留言。

微博@鴿子醫生 請加微信號:air863

作品版權歸屬鴿子醫生,轉載格式如下:

轉自微信公眾平台【問及說】 【微信帳號:air863】

不按格式轉載,直接舉報,追究法律責任!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58679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