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要買什麼迎接寶寶出生的問題,下面是周娘娘的剁手體驗,每一樣我都解釋了為什麼買,還特意把沒必要買的東西也標註出來,避免大家花冤枉錢。怕麻煩的,直接拉到最後看購物清單即可。
個人豐儉習慣不同,僅供參考。寫上自用款也純屬分享,認為有廣告嫌疑的請繞道。開始!
一、「口糧」類
1、奶粉:
因為不確定自己究竟能不能做到純母乳,所以還是提前備了奶粉。但究竟備多少為好呢?備少了,萬一寶寶吃得快,供不上怎麼辦?備多了,萬一純母乳,寶寶不用吃那不是浪費了?在請教多位乳業專家的基礎上,姑娘給寶寶選擇了某國產著名品牌,不用擔心臨時買不到,所以就只備了一罐400克的,大約200多元。果然,產後我就成為了「奶牛」,不僅寶寶可以純母乳,還能多出奶來送親友家孩子。
娘娘自用款:三元金裝愛力優
2、奶瓶:
即使是純母乳,我外出時也需要擠出來由家裡人喂給寶寶吃,所以還是準備了奶瓶。不過沒有特意買,是買某外國著名品牌消毒鍋時送的,4大4小,塑料的。後來有朋友送了一個玻璃的,也一起用。
個人經驗是,保證你買的奶瓶大小能放進你的溫奶器就行;材質的問題則各有利弊,玻璃很重,但塑料的也許會讓你不放心(其實是安全的)。所以,只要是正規廠家,不在問題產品之列,那沒必要在選什麼奶瓶的問題上太糾結。
先買一兩個,出生後看寶寶的適應情況,不夠了再買就好,不喜歡也能換牌子。
娘娘自用款:湯美天地塑料奶瓶,貝親玻璃奶瓶,各階段奶嘴若干。
3、溫奶器、消毒鍋、奶瓶架:
這三者都不是必需。溫奶可以把奶放在奶瓶里,再用熱水泡奶瓶;消毒可以用一般的鍋子煮奶瓶;奶瓶架則可以用餐具控水架,或是一把筷子插在一個瓶子裡解決。
但溫奶器的好處是溫度更精確,還可以在寶寶醒來前,提前熱好奶並控制溫度,保持恆溫;消毒鍋的好處是,不用專門找一個沒有油膩的鍋子每天煮,自帶烘乾的消毒鍋則更方便。
娘娘自用款:溫奶器、消毒鍋為湯美天地套裝,奶瓶架為Chicco。
4、奶瓶刷、奶瓶清潔劑:
正規廠家即可。奶瓶刷以你用著方便為好;奶瓶會很油,所以奶瓶清潔劑還是需要的,儘量不要用一般洗潔精替代。
娘娘自用款:貝親奶瓶清潔劑,貝親海綿奶瓶刷、湯美天地奶瓶刷。
5、維生素D3:
寶寶出生15天後需要每日補充400UI的維生素D3,通常出院時可以從醫院帶,國產的補充劑在藥店也可以輕鬆買到,國外的著名品牌也可以在各大電商平台容易地購到。姑娘我在產前囤了很少量,最後發現,等娃生了再買,完全來得及。
娘娘自用款:伊可新AD滴劑,D Drops滴劑(90滴裝)
6、鈣劑:
查閱文獻後發現,正常情況下寶寶沒有必要補鈣,所以沒有購買。直到孩子滿月體檢時發現前囟過大、頭圍過大,醫生要求補鈣時,才按照醫生的推薦從醫院購買了鈣劑。
娘娘自用款:蓋笛欣小兒鈣劑
二、穿戴類
1、尿不濕:
如果你真的不知道在娃出來前要囤些什麼,那囤尿不濕一定不會錯。因為根據最新的育兒理論,不要過早給寶寶把屎把尿,而要等到TA自己能夠走向便桶、試圖拉下髒了的尿不濕。這樣的話尿不濕就往往要用到1歲甚至2、3歲,所以趁著打折、活動等囤一些還是划算的。
但是尺寸要選好,NB和S號的,長得快的寶寶用得很少,比如周姑娘家的娃,NB和S各用了三周就穿不下了。隨著生長曲線的放緩,M和L則往往會用得比較久。話說回來,各種尺寸都囤個兩三包,還是不會錯的。
娘娘自用款:我家用成了「八國聯軍」,什麼打折買什麼。花王、妙而舒(國產花王)、大王、媽咪寶貝、幫寶適、好奇鉑金裝、Bella Baby、貝舒樂,都用過。由於護臀霜用的勤,目前還沒有發生過紅屁股的情況。
嘗試紙尿褲的原則是,(1)從你能接受的最好的牌子開始用,通常白天可以試一試更經濟的種類,勤加更換,夜晚用比較好的;(2)每種都少買一點,等確認寶寶可以用之後再買大量的。
2、濕巾:
寶寶專用的即可。手口濕巾一開始沒啥用,建議不囤;屁股濕巾從一出生就要開始清理屁股,但不要囤太多,容易幹掉。
娘娘自用款:心相印、喜多、強生都用過,哪個打折做活動我就買哪個。
3、護臀霜:
每次換尿不濕時塗上,預防紅屁股。嬌貴的寶寶會有某些護臀霜不適應,建議買一支小的,以保證剛出生的幾天能用即可;如果寶寶不適應也可以及時更換,不浪費。等找到寶寶最適合的牌子後,可趁打折買一些,因為要用到寶寶停用尿不濕。
娘娘自用款:愛森爾護臀修復膏,因為閨蜜在賣這個我就買了,沒用過其他牌子,所以無法比較。聽聞各種大牌子都還不錯,關鍵是每次都要用。別等紅屁股了再想起來用,就晚了。
4、護理台/尿布台:
非必需。這東西典型體現了「花錢免罪受」的原則,無論是那種推車型的還是一個盤子架在小床上的,都可以讓你在幾乎不彎腰的情況下,完成給寶寶穿衣服、換尿布、撫觸、洗澡後護理等活動。
娘娘自用款:巴布豆嬰兒護理車。因為一個開月子中心的朋友,給月子中心的媽媽們用的都是這款,有輪子可移動,浴盆和尿布台可兩用,下方有置物架,所以「懶得選」的我,就直接預訂了這一種。尿布台和洗理台的使用一定要注意安全,寶寶稍微長大一些後,很容易從兩側翻出來。
5、寶寶衣服:
新生兒上身一般穿和尚衣,即大襟、綁帶的衣服。由於給新生兒剪指甲有一定風險,而留著指甲容易抓傷他們自己的臉,所以買一件袖口可以翻出來,包住小手的衣服,是個不錯的選擇。褲子嘛,除非在南方寒冷而沒有暖氣的冬天,否則新生兒一般不需要穿褲子。有的衣服很長可以直接包住腳,即使不長,那麼穿了尿不濕,外面再蓋上毯子或包上包被,也足夠了。新生兒衣物都別買太多,寶寶早起成長得非常迅速,小衣服沒幾周就都穿不下了。姑娘我全都是收閨蜜家寶寶的二手衣服,總共3、4件,足夠了,穿到滿月就都太小了,換新的了。
6、包被/被子:
3個月之前抱出去都會需要,3個月之後可以當被子或毯子用。根據季節,先準備一兩條就足夠。隨著成長和季節變換,需要時再添置。
娘娘自用款:收朋友家二手的,薄的和厚的各兩條,放在家裡用。車上再放置一條不厚不薄的珊瑚絨包被,以備不時之需。
7、口水巾/紗布:
周娘娘給寶寶準備了10條竹纖維紗布,大約60厘米見方。剛出生時當枕巾用,喂奶時當口水巾用,吐奶了當毛巾擦,據說不樂意用尿不濕的還能當尿布使……總之,萬用神器。
8、小帽子:
醫院要求帶進產房,出生後給寶寶戴。姑娘我也用的是閨蜜家閨女的蕾絲花邊布軟帽,以至於被護士開玩笑說小小田真是「英倫簡愛淑女范兒」,這頂帽子自打出生後就再沒用過。後來買了一頂寬邊太陽帽,外出時防風、防雨、防太陽,睡覺時遮光,準備等到戴不下了再買下一頂。不用急著囤貨,需要時再買就來得及。
9、枕頭:
出生後再買即可,寶寶頭會豎起來之前沒必要用枕頭。
10、被子/睡袋:
根據季節準備即可,出生前準備一條足夠了,姑娘家就直接用包被代替了。會踢之後,就用睡袋了,它比被子的優勢是——不會被寶寶蹬掉。
11、嬰兒床:
如果你決定自寶寶出生就要讓TA睡小床的話,那就可以提前買,有利於散味、購置合適的床品等,否則沒必要著急買。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必須滿足,比如實木、欄杆間隙小於6厘米、環保無害等等。
此外,小床的眾多功能和要素中,比較重要的有兩個,(1)一側圍欄能放下來(但是最新的安全標準中,認為一側圍欄能放下來的嬰兒床並不安全,所以請大家自行抉擇);(2)高度和大床差不多,或是高度可調節,其中一檔的高度和大床差不多,這樣就能在晚上睡覺時把小床和大床拼接在一起,方便媽媽照顧及喂奶。其他的各種功能,就看你的喜好了。
此外,如果寶寶和大人同床睡,為防止壓到嬰兒,可以考慮購買專用的、放置在大人床上的那種「嬰兒盒」(名稱也是baby cot),但非必需。
12、蚊帳:
如果出生在有蚊子的季節,那麼最好不要使用滅蚊液、片、劑及花露水等,蚊帳這種物理防蚊方式最靠譜。
娘娘自用款:鑒於蚊子超強的鑽縫能力,買「坐帳式」、入口可用拉鏈封閉的蚊帳,是最合適的。
13、雙環背巾:
非必需。3個月以下、不適合豎抱的寶寶如果要外出,又或者是需要長久抱著安慰的高需求寶寶,或有抱睡習慣的寶寶,一個雙環背巾可以極大地解放家人的雙手。
娘娘自用款:睿米雙環背巾,全棉質地,適合春秋冬使用。夏天的話,可以買淘寶上那種薄款、透氣型背巾。
三、洗浴及其他類
1、浴盆:
新生兒非必需。剛出生的寶寶通常體積太小,一個家用的臉盆,洗洗乾淨就能當浴盆了。等TA長到臉盆裝不下了,再根據洗手間大小、寶寶大小等因素購置浴盆即可。
2、毛巾、浴巾:
洗臉和洗屁股毛巾各一塊,大小以單手可以擠干為宜,想想你一個人帶寶寶洗澡時,一手抱寶寶,如果毛巾太大,怎麼攪干呢?浴巾非必需,但好處是洗澡完直接包上,避免著涼,還方便。
3、沐浴液、洗髮水:
沒必要天天用,用多了反而容易引起皮膚問題,所以買小瓶的即可,二合一、三合一的就行。姑娘家的寶寶,大概兩周到一個月才用一次。
娘娘自用款:aveeno二合一沐浴洗髮乳
4、水溫計:
對於「照豬養」的娘娘而言,這東西真沒必要使用,因為——難道你不能用手去試水溫嗎?
5、撫觸油:
醫院要求購買,擦胎脂用,否則就非必需。好處是冬天可以當潤膚油用,其餘時候可以用來做撫觸,據說可以增進親子感情,促進寶寶發育,這是「據說」啊,但姑娘我覺得藉機「揩油」摸摸寶寶細嫩的皮膚,手感實在很棒。
娘娘自用款:Burt’s Bees小蜜蜂撫觸油。
6、寶寶霜:
塗在皮膚上,保濕,各大牌子其實沒啥區別。
娘娘自用款:Aveeno燕麥霜,性價比非常好。協和醫院自己出的「精心牌」矽霜,這個是協和醫院皮膚科的一位大夫推薦的,我家寶寶剛剛出了點濕疹,不太嚴重時,一抹就好了。
7、暖風機:
出生時天冷則可考慮使用,洗澡時避免著涼,又不像浴霸會傷眼睛。
娘娘自用款:海爾立式暖風機。
8、棉簽:
臍帶消毒、洗耳朵、清理鼻屎……總之備一點,用處多多。不一定要嬰兒專用的,我家一直用的普通的醫用棉簽。
9、酒精、雙氧水:
主要就是消毒期待用,一般出院時醫院給帶。
10、嬰兒洗衣液、洗衣肥皂:
不僅配方溫和,而且能專門對付奶漬、血漬、屎漬等,超市有售,出生後再買也來得及。
娘娘自用款:貝親嬰兒洗衣肥皂,藍月亮嬰兒專用洗衣液。
11、臍帶防水貼:
非必需。據說是臍帶未脫落時防水用,但經諮詢兒科醫生,表示洗澡後輕輕擦乾,再用酒精消毒即可,沒必要使用臍帶防水貼。
12、耳溫槍:
非必需。方便,不需要寶寶配合,但最大的問題是——不准。我的做法通常是,用耳溫槍大致判斷體溫,需要精確測量時仍採用水銀溫度計,放置在新生兒頸部測量。
娘娘自用款:博朗耳溫槍。
13、嬰兒指甲刀:
專用的指甲刀或剪刀都可,好處是設計獨到,不易傷人。但給寶寶剪指甲其實就是個熟練活,無論你使用什麼工具,多做就好。姑娘我從一開始戰戰兢兢,必需等寶寶睡著才能下手,到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勝任這一工作(當然,其實不推薦在動盪、光線不充足的情況下進行,太危險)。
娘娘自用款:日康嬰兒指甲剪刀
14、推車:
出生後再購買也來得及。6個月前要使用的話,則必需有大於150度的平躺模式,或有完全平躺的搖籃配備。太小時不推薦外出使用,專攻兒童神經外科的田博士激烈地阻止周姑娘把平躺的寶寶推出去玩,說即便減震裝置靠譜,室外地面造成的震動對寶寶的大腦發育也有害無益。
所以寶寶都4個月了,我只用過推車2次,其餘全都是直接抱著外出。準備等寶寶6個月可以坐時,再使用小於150度的推車推出去。
娘娘自用款:Chicco推車(配嬰兒平躺式搖籃)
15、安全提籃:
注意,不是安全座椅,而是0-6個月寶寶專用的安全提籃。可以買和推車互動的,外出時可直接把安全提籃裝在推車上。提籃、推車等都不能作為家中寶寶長時間坐臥的工具,對脊椎發育不好。
娘娘自用款:土豪朋友送了義大利一個叫Chicco的牌子的,可以和推車互動。其實各大牌子都差不多,目前有美國標準和歐洲標準的,注意是否有標明符合這些強制性標準。另外,聽聞今年9月,中國會出自己的標準。至於哪種標準更靠譜,其實我覺得差不多。與其花費時間去選擇一個標準,不如花點心思好好開車。
新生兒在出生30天內,幾乎就是「吃睡」模式,他們需要用到的東西不會太多,所以真的沒必要在「生前」就統統囤好。因為對很多被限制外出的產婦而言(雖然這種限制很沒有科學依據,比如姑娘我生完沒幾天就外出玩耍了),上網購物也是消磨無聊月子時光的重要活動哦。不過,每個寶寶情況不同,每個家庭千差萬別,所以姑娘我的經驗也僅供參考。別什麼都「買買買」,也別什麼都「摳摳摳」,理性消費,才最重要!
附:購物清單
必需:奶粉、奶瓶、奶瓶刷、奶瓶清潔劑、維生素D3、紙尿褲、濕巾、護臀霜、寶寶衣服、包被/被子、口水巾/紗巾、嬰兒床、毛巾/浴巾、沐浴液/洗髮水、寶寶霜、醫用棉簽、酒精/雙氧水、嬰兒指甲刀、嬰兒推車、安全提籃
非必需:奶瓶架、溫奶器、奶瓶消毒鍋、鈣劑、護理台/尿布台、小帽子、枕頭、睡袋、蚊帳、雙環背巾、浴盆、水溫計、撫觸油、暖風機、期待防水貼、耳溫槍、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57989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