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發育專家為什麼這麼看重孩子的睡眠時間,規定孩子小學時必須在晚8點半前上床?這是因為對現在的孩子而言,睡眠已成為影響他們身高最重要的外在因素。
年輕父母睡得晚,結果孩子也跟著熬夜,甚至認為白天補補覺就好了。殊不知,寶寶長期晚睡將會影響生長激素的正常生理分泌,對生長發育頗為不利。
♥
生長激素主要在夜間睡時分泌
生長激素是由人的腦垂體分泌的。腦垂體一天的工作量很大,除了要分泌生長激素外,還要分泌性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等人體所需的多種激素,也因為「太忙了」,所以它並不是24小時都在分泌生長激素。21:00-凌晨1:00 是生長激素分泌高峰。
但嬰兒期是個例外。嬰兒期時,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腦垂體在不斷地分泌生長激素,所以1歲以前的嬰兒,長得特別快。
幼兒後,生長激素在白天的分泌量就非常少了,分泌量主要集中在晚上入睡時。其中有兩個時間段對長高至關重要——一個是晚9點至第二天凌晨1點,特別是晚上10點前後,生長激素的分泌量達到最高,可以達到白天的5-7倍。另外,早上6點前後的一兩個小時,生長激素也有一個分泌小高峰。
不過並不是一到晚上9點,生長激素就開始按時大量分泌,它的大量分泌必須有個前提:只有在你深度睡眠時才會發生。如果你還沒上床,或者已經上床但還沒睡著,又或者已經睡著但還沒進入深睡眠狀態,那麼它的分泌量就會大大降低。所以睡得越遲,分泌的生長激素就越少,對孩子的身高越不利。
而人一般在入睡後半小時至1小時,才進入深度睡眠狀態,所以生長發育專家的建議是:想要孩子長得高,最好在晚上8:30前就上床,最遲不要超過晚9:30,並在早上7點以後再起床。
♥
怎樣讓寶寶睡的更好?
1、合理安排孩子睡眠的時間與次數。孩子年齡越小,所需要的睡眠的時間就越長、次數也越多。一歲至三歲小兒每日睡眠時間需13-14小時;三歲至七歲孩子每日睡眠時間需12-13小時。
2、為孩子創造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如燈光應暗一些;大人的說話聲放低一些;大人的腳步聲放輕一些;電視的聲音小一些;各種噪音減少一些;讓孩子意識到是睡覺的時間了。時間長了就會形成條件反射,大腦就會適時的發出睡覺的信號,孩子的身體細胞不斷接收到這種信號後,肢體就會產生倦乏的感覺,就會有睡意出現。這種自身產生的睡意強過家長十遍、百遍的催促。
3、睡覺時不要緊抱孩子,許多家長會有摟著孩子,讓孩子更好入睡的習慣,其實,這是種不好的習慣也是錯誤的做法。要讓孩子全身放鬆、自由呼吸的入睡,孩子會更容易睡著。如果孩子需要家長陪睡,那家長只需在旁邊陪著孩子,沒必要抱著孩子睡。
4、睡前不使孩子做劇烈運動,這樣會造成孩子睡眠不深沉而降低睡眠質量;不給孩子看新的圖書或玩新的玩具,以免孩子過度興奮不易入睡。
♥
大人之所以無法督促孩子早睡,多半與以下有關
1、有可能是全職照顧孩子的母親,一個人分身乏術,沒有把一日的生活節奏安排得當;也可能是父母工作到太晚,孩子等待父母陪伴入睡,結果等到三更半夜;還有可能是父母下班回到家都已經晚上六七點,煮好晚餐,吃完飯,時間已過八九點,等到上床睡覺就自然是十點以後的事了。
2、還有的是晚下班的父母珍惜親子共處的時光,也就延後了孩子的就寢時間;而和祖父母同睡的孩子,有時看到家裡還有人醒著,就捨不得去睡,於是養成和大人一樣晚睡的習慣。
所以,辣媽們要注意了!讓孩子擁有健康睡眠,還需要反省大人的作息狀況,和孩子儘量同步,給TA做出表率。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