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來臨,小兒泌尿外科門診的高峰又來到了。粗略統計,我院泌尿外科門診的暑期接診量比平時增加一倍。
而大部分利用暑假帶著男孩子來看病的家長,只有一個核心問題:我們孩子的包皮到底要不要割呀?這讓筆者深感此問題的緊迫性,借【媽咪知道】平台跟廣大家長做點解釋——我們應該如何對付包皮?
什麼是包莖
正常男嬰在出生之初,包皮都是和陰莖頭部粘連在一起的,也就是說,陰莖頭部都是在包皮的包裹之下的,我們稱之為生理性包莖。
那麼隨著年齡的增長,結合生殖器的自行上翻,大部分的孩子的陰莖頭部都會慢慢的露出,多數孩子是露出部分。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始終不能露出陰莖頭部,通過努力也不能翻開包皮露出陰莖頭部,那麼就是包莖。
什麼是包皮過長
包皮過長,顧名思義,是描述包皮的長度的。
如果包皮比陰莖長出很多,那麼可以稱之為包皮過長。包皮過長和包莖是兩個獨立的情況,過長的包皮如果能夠完全翻起來,就不是包莖;如果包皮口無法翻開,那麼就是合併包莖。
包皮垢是什麼東西
有些家長帶著孩子來看醫生,是因為發現包皮裡面有個塊,而且,隨著包皮上推,還會上下移動。這種呢,就是包皮垢,就像我們人出汗一樣,陰莖頭部的皮膚也會有分泌物。
如果包皮長期沒有翻開清洗,那麼皮膚的分泌物就會積聚在包皮下的陰莖頭部表面,時間久了,就堆積成豆渣一樣的東西,有時還會伴有惡臭味。
而包皮垢也是引起包皮感染的危險因素之一。所以只要洗澡時把包皮翻開,將平時的分泌物及時洗掉,就不會產生積聚的包皮垢了。
平時家長應怎麼做
一般來說,一歲以內的孩子,無需特別關注包皮。只要洗澡的時候把包皮輕輕往上推,將包皮口擴大清潔就行了。
如果孩子的包皮口很細,甚至像針尖一樣,那麼小便的時候包皮都會鼓起來,這種情況就更需要把包皮口擴大。
從寶寶3歲左右開始,每次洗澡的時候,家長需要幫孩子把包皮向上推,能夠翻開多少是多少。循序漸進,只要每次洗澡都堅持,那麼對於多數孩子,總有一天能把包皮完全翻起來的。
完全翻起來的包皮,就能露出陰莖頭部下方的一條溝,稱之為冠狀溝。
要叮囑大家的一點是,每次翻起來是為了清洗,洗乾淨後要及時翻下去。不然的話……要腫起來的噢。
也有家長會說,小孩子會痛,不讓翻。而筆者的經驗是,男孩子都是能承受這點痛的哦,此外,做到循序漸進很重要。
小貼士:這件事情放在洗澡的時候更好,熱水澡洗洗,包皮的彈性會比較好,也更容易上翻。
什麼樣的情況需要就診
舉個例子,有時候家長很焦慮的說孩子的包皮腫了,但是小便沒有問題——這種情況就是包皮感染了。感染的原因,還是因為平時沒有翻開包皮清洗乾淨。
這時候家長後悔了,但是已經腫了,怎麼辦啊?
我的建議是,如果不嚴重,可以用清水洗洗乾淨,塗點金黴素軟膏或者紅黴素軟膏,一般會慢慢好轉;如果嚴重,就需要看醫生,醫生會給你開醫用的呋喃西林溶液或硼酸洗液,洗洗泡泡,很快也會好。
記住不要擅自用碘酒或者高錳酸鉀這種刺激性的化學試劑去泡包皮噢。
另外有些小朋友呢,比較胖,平時陰莖縮在脂肪裡面,看起來就很短,這種情況就更需要經常上翻清洗包皮了。
只有把包皮翻開,再配合減肥,到青春期,陰莖發育才不至於受影響。如果這種情況包皮還翻不起來,我們稱之為隱匿陰莖,這和一般的包莖的處理方式不一樣,一定要去看醫生,請醫生幫忙指導。
還有一個點,就是上面提到的,清洗的時候把包皮翻起來之後家長忘記給翻回去了,過一會兒包皮就會腫起來:這種情況如果家長不能幫它復位,就要求救於醫生了。
講到這裡,我想大部分讀者都已經明白自己的孩子屬於何種狀況了。我也能回答本文最初提出的問題了:哪些情況下,孩子的包皮必須要割(做環切)?
● 經過努力仍然無法翻起來,屬於包莖的孩子;
● 包皮過長,不願意自己翻起來清洗,強烈要求環切多餘包皮者。
另外,宗教信仰的包皮環切不在今天討論之列。
如果看過上述文字,諸位家長在家就把孩子包皮的衛生工作做好了,不用再往醫院跑,就是我們最大的心愿。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