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脾氣大,專注力被破壞,只因奶奶每天在做一件事

LizLeon ...| 2015-08-25| 檢舉

早上可樂騎著他最喜歡的小三輪車碰到了聰聰,聰聰跟可樂玩了一會就跟奶奶提出想騎可樂的三輪車,奶奶這時就跟可樂說:能不能讓聰聰騎一會?可樂說:可我現在還想騎呢。聰聰不太高興,但也作罷。

之後他倆又去喂兔子,聰聰奶奶就不斷地在那說:

「這蚊子太多了,我們走吧。」

「哎呀,聰聰,你別把手伸進去,小心兔子咬你。」

「別喂了,這個不好玩,呆會兔子 咬你。」

「哎呀,把手拿出來;這蚊子太多了,這麼快就咬了一個包,快別玩了」

……

「快過來,可樂現在喂兔子,你快來騎車,呆會他來了你就騎不了了。」

從頭到尾,只要奶奶不讓去乾的,聰聰都要去試一下。說得多了,聰聰就大喊大叫。奶奶就會說:「這孩子,脾氣忒大。」

之後,兩個小傢伙看到幾個大孩子在小樹林裡挖水防道(其實就是拿小鏟挖小水溝),水溝已經挖得很長了,可樂和聰聰也上前學著小哥哥們的樣子去挖。正在興頭上,奶奶又不斷的催促:

「別在這玩,蚊子太多了,看一會就咬一個包。」

「哎呀,別把土往這邊,往那邊。」

「你看看你,弄得一身土。」

「咱們走吧,這不好玩,去別的地方玩。」

然後聰聰不理。奶奶跟我抱怨,這孩子怎麼一點都不聽話。然後說聰聰在家裡也是,玩什麼東西三分鐘熱度,不像別人孩子能夠長時間玩一樣東西。而實際上中間有一次奶奶去拿幫孩子拿工具,這段時間,兩個孩子玩得可專注了。當我把這個情況反映給奶奶時,奶奶似乎並不相信,她說:是嗎?可能在不熟悉的阿姨面前比較乖吧。

這樣的情緒很常見吧?家長們真的別大意,如果仍舊堅持這樣做下去,孩子的專注力真的會受到影響,而且脾氣也會越來越暴躁。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孩子在專注的玩時,大人經常以各種原因打斷孩子,比如,來了熟人讓孩子叫叔叔阿姨;或者趁機往孩子嘴裡塞點水果;或者是不斷提醒孩子小心別坐地上,螞蟻會咬,別摔著等等。可能大人因為面子,也可能覺得孩子不愛吃飯所以趁著孩子高興趕緊塞幾口東西,也可能是擔心把衣服弄髒,不管什麼原因,這些都是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一旦長期如此,孩子專注力和注意力得不到很好的保護,那未來學習行為各方面肯定就會出現問題,情緒也會不穩定。

我曾經讓一個覺得自己孩子專注力差的媽媽做了一個小測驗,就是在孩子專注玩某一樣東西的時候,比如積木,比如小汽車等,媽媽就躲在一邊觀察,不出聲(若有其它家人,也請其它家人合作),然後計時,這位媽媽在那一次測驗之後發現,孩子獨自玩拼積木拼了快一個小時,最後因為姥姥叫孩子吃飯,孩子才被打斷。這位媽媽覺得都不敢相信,原來自己的孩子是可以專注這麼長時間的。

為什麼讓她做這個測驗,也是因為我了解到這個孩子平時在玩的時候,家長經常在旁邊干涉,要麼沒事逗一下孩子,要麼就去教孩子應該這樣做……很少給孩子一個單獨安靜的環境,就像上面聰聰的奶奶,孩子想玩的都不讓玩,讓玩的又各種擔心,各種提醒。想想看,這種情況下孩子的專注力能得到很好的保持嗎?這個時候,媽媽問我怎麼辦,我就告訴她,:第一,就像做測試時一樣,在孩子玩的時候,少說話,多觀察,在孩子需要幫忙的時候伸把手就行。第二,平時可以多陪孩子玩一些訓練專注力的小遊戲。

很多時候,我們家長很焦慮,比如有些老人幫忙看孩子,最擔心的就是孩子饑飽和安全問題,孩子吃得少就想多喂幾口,到處追著也要塞上幾口,這樣就會造成孩子不愛吃飯,因為這樣其實吃飯變成了大人的事了,跟我沒關係了,所以我不想吃飯也就變得很自然。

還有的老人就總是擔心孩子磕著碰著,然後就會經常聽到她們喋喋不休地說這個不能玩那個不能玩,或者玩的時候也要扶著牽著,這樣的孩子要麼就變得「膽小」,什麼都不敢玩;要麼就變得「無畏」,不知道危險和規則,比如在馬路上玩樂,比如拿小棍子往小朋友臉上戳。老話說虱子多了不癢,債多了不愁,你成天說這也不讓干那也不讓干,結果就是我要麼什麼都不幹,要麼什麼都想去干一遍。所以,在孩子教育過程中,我們常常會說:告訴孩子能做的,比告訴孩子什麼都不能做更重要。當孩子知道什麼能做時,就會做能做的事情。再告訴他什麼是危險的,他也更容易接受。

可是,實際情況是我們現在很多孩子確實都由老人在撫養,上面說的這些問題很難避免,跟老人說了,老人也改不了啊。那怎麼辦?

首先,那就只有父母自己成長。平時下班後,周末休息時間儘量多陪孩子,陪孩子遊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影響他們。

我記得可樂1歲左右,他爸爸經常出差,最長時間將近一個月,那段時間我婆婆就過來幫忙。那段期間可樂很喜歡玩彩虹圈,就是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圈,由大到下排列。經常一個人坐在地上玩半天,這個時候,我婆婆就總去逗他,或者看他弄不好了就說:「不對,不對,應該拿這個。」這個時候我就輕聲的對我婆婆做出「噓」的動作,然後坐在一邊看著可樂玩。然後輕聲的跟我婆婆說:「不用特別管他,當他需要你幫忙的時候你再伸手。」

當然,我婆婆本身也是一個比較有耐心的人,我們磨合過那段時間之後,對於孩子的陪伴她做得比我都好,在爺爺經常打擾孩子玩的時候,她還會說爺爺。她可以坐在一邊靜靜的陪孩子玩好長時間。所以可樂現在3歲了,雖然和奶奶並不在一起住,但只要一說到奶奶,就特高興。他特喜歡玩廚房遊戲,只要做任何東西,都會想著給奶奶留一份。這也是他在表達對奶奶的愛。

其次,找時間就多誇讚他們,肯定他們對孩子的照顧。對於老人來說,帶孩子確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能夠把孩子吃穿照顧好就挺不容易了,還要再承擔孩子的教育問題確實是很為難。所以,一有時間,教育問題能自己做就自己做吧。

最後,如果我們做家長的,放下一些焦躁,多觀察一下孩子,就會發現,其實孩子並沒有我們所想的那麼「壞」,那麼多問題。而如果我們再花點時間跟孩子玩一些互動遊戲,那孩子的情緒又會好很多,很多事情你跟他商量,跟他講道理,他就更能接受。所以,很多問題真的是我們家長造成的,要想改變孩子,就只能從改變家長做起。與孩子一起成長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54408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