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孩子防騙,是每個父母都要學習的課程,不管是在中國還是美國。中美英都曾做過相關的模擬實驗,讓大人扮演「壞」叔叔和「壞」阿姨,利用孩子喜歡的東西去誘騙小孩,結果孩子們的表現加劇了父母和老師對孩子防騙能力的擔憂。孩子的心是單純的,不會刻意去防備別人,但現實世界中存在的危險因子無處不在,父母在教會孩子與人為善的同時,也要教給他們自我保護的具體技能。
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除了通過語言教育讓孩子在意識層面有警惕心理,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地演習,讓孩子在面對真實世界中的「壞」叔叔時,能應對自如。
小心「引狼入室」,
學學美國孩子的防騙教育
原文刊載於搜狐母嬰網
兒童防騙教育:不要開門
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近期政府教育部門特別為兒童製作了一輯主題為「不要開門!」的專題節目:一男性工作人員,喬裝成送貨員,帶著大堆禮物與五彩繽紛的氣球,到一些父母不在家、孩子「獨守空房」的家庭造訪(事先已得到父母的同意)。
結果顯示,半數孩子表現良好:對「送貨員」的百般誘惑,要麼不予理睬,要麼隔著門應答。但是,另有半數的孩子,則讓父母們擔心不已:他們不但引「狼」入室,還以小主人公的姿態,帶「送貨員」逐個房間參觀。
這次節目引起了美國父母們的普遍關注和擔心,原來反覆教導的「不要開門」原則,在一些假象面前還是會迷惑到孩子,如果沒有反覆的實習和細節的展示看來孩子並不會引起警惕。所以隨後政府與父母代表擬出了一份「安全手冊」。
1.如果你獨自在家,陌生人來敲門,可以隔著門告訴他,爸爸媽媽正忙著,或在睡覺。不論他有任何理由,也不要開門。
2.接聽電話時,記住不要告訴對方自己的名字、地址、此刻誰在家裡等任何與家裡有關的信息。
3.你要到哪裡玩,一定要讓爸爸媽媽知道。
4.獨來獨往是一種個性,不過在未滿18歲之前,出門最好與朋友相伴。
5.不要一個人去加油站、戲院、餐館或其他公共場所的洗手間。
6.空空的大樓、安靜的門道,雖是好玩的地方,但你不知道在黑暗的地方會有誰將會發生什麼。
7.有任何不對勁的事,別忘了打報警電話。
8.不接受陌生人給的任何東西,特別是——食物。
9.無論如何,不要坐陌生人的車,哪怕他說是爸爸媽媽的朋友,或是爸爸媽媽讓他來接你。
10.如果陌生人對你說:保證帶你去一個很好玩的地方,或和你玩一種很有趣的遊戲,不要相信,千萬不要跟他走。
11.如果陌生人把手放在你的肩膀上,最好的辦法是大聲尖叫:我不認識這個人。或高叫:火警! (專家認為,這樣叫會立刻引起人們的注意,因為任何人聽到「火警」都會救助。)
12.不要公開說出家裡近期的外出旅遊計劃。
兒童防騙教育:要對密碼
IFrame
這是發生在中國的一個真實的故事:小學門口有個號稱來接孩子的人,對著一個8歲的女孩言之鑿鑿:「你媽媽今天來不及來接你了,今天叔叔來接你,你看我知道你的名字也知道你家的地址,我是認識你的呀!
」小女孩看看他,笑笑說:「那你能告訴我密碼嗎?我和媽媽有個密碼,媽媽說只有她相信的人才知道這個密碼!
」陌生人一下蒙了,疾步走掉。原來女孩的媽媽平時是會讓同事和鄰居去接孩子,但為了預防萬一,她跟小女孩約定了一個密碼,任何人來接她必須要核對密碼!
教會孩子防騙是每個父母要學習的課程,不管在中國還是在美國。就像報密碼的媽媽一樣,她肯定事先和孩子演習過無數次。
不過,不管事先怎樣灌輸,「演習」中還是有不少孩子會作出錯誤的回答,不必大驚小怪,只要讓孩子在玩中學習,就能訓練孩子的反應能力。你可以這麼問孩子:
1.下大雨時,一個陌生人說,他說能用他的車載你回家,你該怎麼應付?
2.在遊樂場,一個陌生人說,他的寵物狗丟失了,問你「能幫我找一找嗎?」你怎麼辦?
3.如果爸爸媽媽不在家,一個陌生人來敲門:「我的車壞了,想藉個電話用用」,你答應嗎?
4.如果一個能叫出你名字的陌生人對你說,你媽媽受傷了,囑咐他來接你,你跟他走嗎?
這些問題的答案在父母的心中是很明確的,但孩子不一定會理清思路。他們的心中會主觀地認為,幫助弱小和有困境的人是多麼理所當然,想要幫助別人必須要有保護自己的能力。
建議父母在媒體播出的節目中尋找教育孩子的機會,比如看到孩子被綁架的電視新聞,就可以藉此問問孩子:「如果你也碰到同樣的情況,會怎麼做?
」如果報紙上報導,某個孩子在一個僻靜的地方玩被騙子帶走了,也不妨與孩子一起討論一下,哪些地方對小孩子來說是不安全的,在這種探討的過程中,孩子多會比平時更認真地聽大人的話。
溫馨提示:
即使經過多次的演習,孩子防騙的能力仍不盡人意時,也不必過分擔心,以大人應有的智慧,加上足夠的耐心,多幾次與孩子一起找出恰當的回答堵塞「漏洞」,孩子最終會在遊戲中學會自我保護的。
同學看完記得分享和讚一個哦~
這是讓小編繼續為您們服務的動力~! !
請花幾秒按下[推薦]和[分享]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53896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