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有時候,爸媽是判別不出孩子是不是恐懼的,
有時候我們看到孩子不講理,
有時候我們看到孩子很兇,
有時候我們看到孩子封閉自己不理人,
其實他們可能都只是在恐懼。。。
本文是很好的一篇,希望對爸媽們有所幫助,
本文由孫瑞雪教育機構官方微信平台【愛和自由】授權爸媽營轉載,他們的微信號是:srx_love-freedom,歡迎關注!
編者語:本文選自帕蒂•蕙芙樂女士的《傾聽孩子》。從17年前,本書第一版出版發行以來,一直作為孫瑞雪教育機構推薦書目被介紹給父母和教師。書中所提供的當孩子哭泣、當孩子恐懼、當孩子發脾氣、當孩子憤怒等等情緒時,成人的傾聽方案都非常實用、有愛。書中列舉了大量原則性的方案,非常簡潔而直接地告訴我們各種傾聽中的原則。值得每個父母和教師珍藏在家中的一本好書!
孩子經常間接的表現自己的恐懼!
文/ 帕蒂•蕙芙樂
孩子有時比成年人更敏感,許多成年人感到無所謂的事情都會驚嚇孩子。幼年和母親或父親分離,未對孩子解釋就突然更換保姆,家裡人情緒激動的談話,被好事的親戚拿來取笑逗樂,電視節目中的暴力等,都能使孩子受到驚嚇。
此外,有些孩子可能在很早的時候就受到過直接的身體傷害。難產、早產、新生兒黃疸的治療等,都可能驚嚇嬰兒,擾亂他出生後第一個月的寧靜。嚴重的傷害會使某些孩子由於潛在的恐懼而經常處於緊張的情緒之中。
感到恐懼的孩子會很難與他親近的人保持密切接觸。他不能承受你長久的注視,也不很快去試探並依賴他人,而是經常處於一種「戒備」狀態,不能鬆弛下來平靜地享受親友的陪伴。懼怕也會使孩子變得急躁和難得滿意,稍不如意就可能由於不耐煩或生氣而大光其火。
本文系列圖片來自孫瑞雪實驗幼兒園——老師在傾聽哭泣中的孩子(下同)。
(嗚嗚嗚!嗚嗚嗚!)
一旦你的孩子在恐懼中大哭起來,你趕到他的身邊想幫助他時,這些原則會告訴你基本的做法。
1)摟緊孩子。確保只要他願意,他就能清楚地看到你。
受到驚嚇的孩子需要你緊靠著他。他在回顧剛才經受過的可怕時刻時,會抬頭注視你,看看他的恐懼是否也影響到你。所以你應當儘可能地顯示出你確信一切都好。重新體驗恐懼時,孩子可能會尖叫,弓起後背,緊閉雙眼,頭向後仰。此時你應輕柔而堅定地把他緊摟向你,鼓勵他看著你,告訴他你就在他身邊,他隨時都可以看到你。
(老師,我太難過了!!!)
2)即使孩子拚命要推開你,你也要堅持靠近他
要使康復機制起作用,孩子需要一個宣洩恐懼的對象。而你通常就是他近旁最安全可靠的這樣一個對象。他會突然害怕你靠近他,仿佛你一靠近就會置他於致命的危險之中。他把從前某次可怕經歷留下的恐懼感與你聯繫起來,因為他無法與從前那個抽象的陰影抗爭,但可以與你抗爭。如果你心平氣和地允許他掙扎、哭泣和發抖,就能加快他擺脫恐懼的康復過程。
3)對孩子解釋你為什麼要守在他身邊
孩子會迫切地期望自己不必去體驗恐懼。為了表明你是為他好,而不是要為難他,你要一再向他解釋你為什麼要守在他身邊。解釋得越充分,他越能信任你。你可以說,因為當他害怕時,你要和他在一起,你愛他,不願讓他獨自體驗恐懼,等各種靠近他的理由。讓他知道在你的懷抱中是安全的。
(嗚嗚!嗚嗚!嗚嗚!)
4)如果孩子攻擊你,你要防止自己受傷。
孩子在恐懼和絕望中掙扎時,你不能指望他依然是個「有禮貌」的「乖孩子」。他做不到。如果他打你,你就用手擋住他的手臂,或彎下身子,讓他的拳頭落到你的後背或肩膀上,不致弄傷你。如果他踢你,你可以輕輕地把他抱上膝,脫下他的鞋,讓他踢不到你。如果他要揪你的頭髮或抓你的臉,你就得柔和而堅定地握住他的手,把他們拿開,並告訴他,只要他還想傷你,你就不會放開他的手。
注意保護你自己,會使他事後不需為自己的「無法克制」的狂暴行為感到內疚。這樣你就為他創造了條件使他能平安闖過「難關」,而不是只讓他哭泣、自憐或退回到消極狀態。
(我情緒好一點了,剛才,剛才······!)
5)讓孩子知道現在他是安全的
不斷地用話語安撫孩子,有助於他們宣洩恐懼。他在正視自己恐懼的時候,你的話和聲調就是一種表明你並不害怕的信號,使他有安全感,能繼續面對恐懼。你的聲調越充滿自信,他越能面對恐懼。
6)擁抱孩子
進到給予孩子擁抱這一步,你需要循序漸進、小心謹慎。向孩子靠近要一步步來,每次要事先告訴孩子你要怎樣做。比如:「孩子現在我要把手放到你的額頭上了,我知道你被嚇壞了,可這是我的手。」孩子掙扎、發抖、尖叫和冒汗的時間越久,越表明他在重新體驗過去的恐懼。他可能會說:「你討厭,我要你走開。」「我快喘不上氣!救救我!」「我真害怕!」在回憶可怕的往事時,他需要你在身邊,把他摟在懷裡。
由於減少了恐懼,外在世界在他眼裡仿佛已變了樣。你會看到孩子以一種新的領悟去靜靜地觀察、傾聽和接觸事物。他可能有好幾分鐘只想看著你,摸你的臉。也可能在暢快的哭一場、打幾個哈欠,在你的懷裡沉沉入睡。
(我哭完了,情緒基本逐漸恢復平靜了,現在可以比較理性的告訴你發生了什麼。)
7)一旦你感到害怕或憤怒,請立即中止幫助孩子的嘗試。
只有當我們自己很有理智的時候,我們才可以嘗試去幫助孩子擺脫恐懼,這點很重要。當我們自己感到害怕或憤怒時,最好停下並對孩子說:「我現在幫不了你了。咱們今天到此為止吧!我不能再聽下去了。」保持孩子對我們的信任很重要,所以我們不能在連自己都很困惑或憤怒的時候還假裝能夠幫助他們。
傾聽孩子宣洩恐懼,要求父母不但能應付孩子的恐懼,也能應付自己的惡劣情緒。
(哈哈!我的情緒好啦!事情解決了!現在很開心!但有點害羞,謝謝老師哦!)
【爸媽營】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51186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