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蛔蟲惹出大麻煩,處置不當或致命

LizLeon ...| 2015-08-11| 檢舉

蛔蟲病曾是一種常見的寄生蟲病,一般不會對人體產生太嚴重的傷害。不過如果處置不當,還是會引起不小的麻煩。

雲南一名7歲男孩因腎病到福州治療。男孩腹瀉後在其糞便中發現了多條蛔蟲和零星蟲卵。由於男孩有腎病,不適宜使用驅蟲劑,只能密切觀察並進食低鹽低脂食物。隨後的半個月,男孩排出的蛔蟲越來越大,最長的達20厘米。醫院方面表示已有很多年沒有接診過這麼嚴重的蛔蟲病患者。男孩體內的蛔蟲才被徹底「消滅」。

重慶一名兩歲男孩肚子疼,持續高燒腹瀉,並吐出兩條蟲子。醫生診斷為蛔蟲病,治療了一周高燒仍不退。後來經過進一步檢查發現,男孩肝臟上有十幾處膿腫。原來,男孩體內孳生了大量蛔蟲,鑽進膽總管,再由膽總管爬進肝臟窒息死亡,最後形成膿腫。隨後,男孩做手術取出了蛔蟲。

英國一個小女孩在公園玩耍時不慎摔倒,小手摸到了狗的糞便。女孩用手揉眼睛後,眼睛馬上紅腫起來。在醫院檢測證實女孩感染了弓蛔蟲病,視神經受到嚴重感染。如果不能在72小時內有效治療,可能會導致永久性失明甚至死亡。患有蛔蟲病的狗和貓排出的糞便里有小幼蟲,人們如果接觸到狗和貓的糞便,很容易感染弓蛔蟲病。

蛔蟲病是小兒常見的腸道寄生蟲病。在兒童中發病較多,尤其在學齡期與學齡前期兒童發病率最高。患蛔蟲病時常影響小兒的食慾和消化功能,妨礙小兒的生長發育。

不要小看蛔蟲病

蛔蟲的成蟲寄生在人體小腸的上段,雌蟲每日可產卵20萬左右,隨糞便排出,蟲卵分為受精卵和未受精卵,後者不能發育,而前者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下大約3周即可發育成為感染期蟲卵。蛔蟲卵對外界抵抗力很強,一般可存活一年左右,在溫暖、適宜的環境,可存活2年之久。感染期蟲卵被吞入人體後,通過口腔、食道、胃到達小腸,在小腸中幼蟲便破殼而出,幼蟲很小,只有一根頭髮絲的1/10大,可以穿透腸壁進入血管,被血液循環最終帶至肺部,在肺中發育長大,再沿著支氣管、氣管上行到喉咽部,隨唾液和食物被吞下,在小腸內發育為成蟲,整個發育過程大約需要2~3月。蛔蟲在人體內寄生存活時間一般為一年左右。

蛔蟲是通過哪些途徑感染的?

經口吞入感染性蟲卵為主要的傳播途徑:

(1)以人糞作為肥料時,蔬菜、瓜果被蟲卵污染成為中間媒介,生吃瓜果不洗燙、生食未經洗凈蔬菜(如生涼拌菜)、腌菜和泡菜(鹽水不能殺滅蟲卵)造成感染。

(2)在農村地區,隨地大便造成庭院地面污染,兒童在地上玩耍,吸吮手指,進食前不洗手,甚至邊玩邊吃,容易感染,當水源被污染時,喝生水可被感染。

(3)蟲卵亦可隨塵土飛揚而被吸入咽部吞下而感染。

預防是關鍵!

培養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教育兒童飯前便後要洗手,不喝生水,生食瓜果要洗燙或削皮,不吃生菜。改善環境衛生,加強糞便管理,不隨地大小便。

蛔蟲對人體的危害

蛔蟲的幼蟲和成蟲都會引起人體的損傷,病程的早期是其幼蟲在肺部移行時引起呼吸道症狀和過敏症狀,稱為蛔蟲幼蟲移行症;成蟲在小腸內寄生則引起腹痛等消化功能紊亂,稱為腸蛔蟲病。

蛔蟲幼蟲移行症:主要見於短期內吞食了大量蛔蟲卵的患者,潛伏期為7~9天。發作時表現為發燒,一般為低燒,精神不好,全身無力,有些孩子還會伴有蕁麻疹等過敏症狀。寶寶咽部有異物感,陣發性發作,發作時症狀與哮喘發作相似,痰少,偶爾痰中帶有血絲,上述症狀持續1~2周後逐漸緩解消失。

腸蛔蟲病:患病時體內的寄生蟲數自幾條至數十條,嚴重者甚至上千條。絕大多數患兒無任何症狀,少數患兒以不定時反覆發作的腹痛症狀最為常見,腹痛部位位於上腹部和臍周,喜按,有時伴食慾減退或多食易飢,常從大便中排出蛔蟲或嘔吐出蛔蟲。大量而長期的蛔蟲感染,由於蛔蟲對人體營養的掠奪和蛔蟲代謝產物以及崩解後產生的毒素被人體吸收,可引起營養不良、貧血、生長發育遲緩,還可引起神經系統症狀,如精神萎糜或興奮不安、夜驚、磨牙、異食癖等。

小編總結:家長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驅蟲藥都有一定的毒性,濫用會給小兒帶來不良反應,所以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按時,按量服藥,切不可亂給小兒買藥吃。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50936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