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動指的是胎兒在孕媽媽子宮裡的活動。寶寶的胎動不僅是生命的徵象,也是孕媽媽和寶寶建立緊密親情聯繫的重要紐帶。那麼孕媽媽們需要掌握一些胎動常識來隨時了解胎寶寶的健康狀況。
除了圖上介紹的胎動,新生兒科醫師提醒,孕媽媽還應該了解以下幾種胎動變化。
1.胎兒會根據孕媽媽的坐姿或站姿的改變,調整姿勢尋求舒服體位,此時胎動會增加。
有些孕媽媽會在懷孕期間進行瑜伽鍛鍊,在運動過程中通過瑜伽動作、大量的呼入氧氣有利於胎兒大腦發育,起到胎教的效果。在這過程中胎兒的胎動也會增加,此時孕媽媽會感覺的寶寶咕嚕咕嚕的變換姿勢,胎動比較明顯。
2.胎兒也可能因為孕媽媽的情緒反應而運動。
如果孕媽媽覺得生氣或焦慮,胎兒可能會變得激動而拳打腳踢。如果孕媽媽能坐在安靜的環境中放鬆心情,必能安撫自己和寶寶的情緒。響亮的聲音(如胎教時的音樂聲)、強光刺激、觸壓孕媽媽的腹壁,均可使胎動次數增加。孕媽媽若處於飢餓狀態,血糖濃度會降低,此時胎動會減少,或強度減弱。
3.胎盤功能不佳。
主要表現為胎動出現晚,相對比較弱。各種原因所導致的胎盤功能不佳(如孕媽媽患嚴重貧血,或胎盤鈣化等)造成胎盤供給胎兒的氧氣不足,胎兒因為長期的缺氧使胎動減緩。
4.臍帶繞頸。
表現為急促的胎動後突然停止。多見於臍帶纏繞或打結。正常的臍帶長度為50cm,如果臍帶過長,則容易纏繞胎兒的頸部或身體。因為好動的小傢伙已經可以在羊水中自由地運動,翻身打滾是常有的事情,所以一不小心就會被卡住。一旦出現臍帶纏繞或是打結的情況,就會使血液無法流通,導致胎兒因缺氧而窒息的現象。此時,孕媽媽要立即就診,以免耽誤時間造成遺憾。
5.胎盤剝離。
主要表現為胎動突然加快,同時孕婦有劇烈的腹痛、大量陰道出血,通常較容易發生在有高血壓病史,或腹部曾遭外力撞擊的孕媽媽。
溫馨提示:胎動是胎寶寶和孕媽媽溝通的只要方式之一,所以在孕期過程中孕媽媽要時刻關注寶寶的胎動情況,保持輕鬆愉悅的心情可以傳達給胎兒平靜安逸的情緒感受,媽媽才會感受到有節奏的胎動。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