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文淵語:
前段時間推薦給右腦開發的課程,對於右腦受填鴨式教育的壓制的孩子上這個課程確實特別合適,很多孩子體驗課(三次)就已經出現效果。我印象特別深刻的一位初中生,化學成績總是徘徊在20,30分,原以為都考不上高中的,結果上了右腦開發聯讀課程,居然考上了一個重點高中。
所以,很多網友給我留言說,對右腦開發很有興趣,問有沒有更小孩子的課程,因為我推薦右腦課程是針對7—15歲(上小學的6歲兒童也可以)的兒童,再小或再大的就已經不適合了。最主要的是這個課程重點一個字「玩」,就像玩遊戲一樣,孩子們反映感覺一天都在看3D大片,有的孩子甚至課間都不休息,都還想玩;也有的孩子玩了好幾遍了,還想玩。想想看,玩似的看幾遍,就能背下來以前億幾十遍都背不下來的古詩,閱讀能力,記憶力都隨之提高,那是什麼感覺,看著這些孩子們愉快的玩似的提高記憶和專注力,甚至是想像力,真心是羨慕。所以小編真心期待這個右腦開發有沒有成人的啊,小編也想去啊。
當然,回過頭來,媽媽們的疑問卻是很有道理的,日本兒童教育專家認為,人腦在3歲之前發育完成60%,6歲前則可發育完成90%,但左右大腦的發育快慢並不一樣:右腦在3歲前就已發達,所以6歲前孩子思考以右腦為主;而左腦則要4、5歲才發達。所以幼兒期能有意加強對控制感覺、想像力的腦開發,那就會對成年後的創新能力起到十分積極的推動作用。所以右腦開發確實宜早不宜遲。
那6歲以下的孩子怎麼開發右腦呢?其實很多開發右腦的遊戲和訓練都可以在生活中實現,包括多使用左手,儘早接受音樂刺激,學外語,教兒童指物畫畫、指物說詞培養其形象思維的能力等等。不多說,下面,我再次搜羅一些在家庭可以玩的或在生活中就可以鍛鍊右腦的遊戲,家長們跟孩子們一起來開發吧:)
◆配對遊戲:配對遊戲實際上可在孩子僅1歲半時就可著手進行了。一開始可在桌面上攤開少許幾張字母卡,然後要求孩子將兩張相同的字母卡配對。如果孩子不細心,把外形相近的兩個不同的字母搞混淆了,大人便可在予以糾正的同時耐心地指出它們的區別。如,在解釋字母B時可將其描繪成寶寶的一隻耳朵,而把字母P解釋為爺爺的一根手杖。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配對遊戲的難度也可漸漸增加,直至「進化」成「歸類遊戲」。如:可要求2周歲左右的兒童將不同姿勢的同一種動物的圖片或模型配成一對;要求2.5周歲左右的孩子將許多圖片或實物中的「食物」、「文具」或「飲料」歸為一類。
◆觀察雲朵。在晴朗的天氣里,可帶著孩子來到曠野上仰頭觀察天上的雲朵。在強調雲朵都是立體而非平面的同時,還應啟發孩子將不同形狀的雲朵看成動物、仙女、天使等。日本人普遍認為,這可是最簡便地利用大自然鍛鍊右腦的絕好辦法。
◆仰望星空。日本人喜歡晚上帶著孩子仰望星空,並向他們講述本國或異國的神話傳說,有時還要求孩子們張開想像的翅膀,編織一個有關月亮或星星的故事。專家們認為,發揮想像本身就是一種「右腦體操」,有助於發達右腦。
◆以小猜大。將一組孩子熟悉的動植物的照片或圖片用手掌遮掩大部,而僅留出該動植物的一小部分,然後要求孩子猜測這是什麼動植物。要是孩子推斷錯了,大人再可作一下啟發、誘導,直至完全猜對。為提高孩子主動推斷的積極性,大人還可鼓勵孩子之間互出「謎題」。
◆多用左側。由於身體左側部位的活動主要是由右腦指揮的,多用左眼、左耳和左手就意味著鍛鍊了右腦。由此不妨讓孩子的腦袋常常向右偏轉,這樣便可多多訓練「左視野」(即用左眼觀察)。還可讓孩子多多在左耳內塞上耳機聆聽音樂或故事,同時還可要求孩子有意多用左手來做一些簡單的活,如擦桌子、開門、開燈等。
◆綜合刺激。視覺、聽覺和語言的「綜合刺激」特別有助於開發孩子的右腦功能。幼兒園老師常常利用多媒體,在1小時內接連不斷地對孩子施加諸如恐龍、星座、旗幟、鮮花圖案和音樂等刺激,其間還穿插了兒歌、外語、故事等語言刺激。不過「綜合刺激」須分成若干小單元(如每次3分鐘,此後休息1分鐘)來執行,因為幼兒難以對長時間的相同刺激保持興趣。
◆經歷新鮮。儘量讓孩子不要老走同一條路、老看同一本書、老跟同一個夥伴玩。送孩子上幼兒園時不妨故意改變路線,為孩子選擇的書本不妨種類多些,同時也應努力創造條件讓孩子能有機會結交各種性格和愛好的朋友。這是因為,新鮮的經歷對激活右腦功能好處多多。
◆重視才藝培養。孩子在棋類、樂器、繪畫、插花、摺紙等方面的才藝本身就是一種積極地開發右腦的活動,故應大力提倡。要是孩子在某一方面才能平平,那也不要求全責怪,因為至少其右腦已得到了一定的鍛鍊。
開發右腦的六個親子遊戲
神奇的紙盒
玩法:把家裡使用過的紙巾盒留下,往裡面放進一些玩具、糖果、水果等,讓寶寶摸一摸,請他在拿出來之前說出名稱,或者給他指令,請他按指令拿出東西來。對大一點的孩子,你可以給他否定的指令,如:「請你把不可以吃的東西拿出來」、「請你把不是圓的東西拿出來」等等。為了增加趣味性,也可以使用一些獎勵的方法,比如:拿對了糖果,就把糖果獎勵給寶寶吃,拿錯了,糖果就歸媽媽吃等。
提示:這個遊戲適合2~4歲的孩子,由於寶寶使用觸覺和視覺來進行判斷,可刺激右腦發展。
猜猜這是誰﹖
玩法:爸爸或媽媽在被窩裡發出不同的動物的叫聲,比如狼叫聲、狗叫聲、獅子叫聲等,讓寶寶猜猜藏在被窩裡的是什麼動物。
提示:這個遊戲適合2~4歲的寶寶玩。這是一則用聽覺進行判斷的遊戲,也可以刺激寶寶的右腦。
會滾動的箱子
玩法:把家裡買回來的電視或其他大件物品的紙皮包裝箱留下,讓寶寶鑽進去縮緊身體,然後滾動紙皮箱子,孩子會樂不可支。為了避免傷著孩子,你最好在每次滾動箱子之前大聲問他:「準備好了嗎?」確定他做好了準備才開始,滾動的幅度也可以根據孩子的適應情況而調整。
提示:這個遊戲適合3歲以上的孩子玩,因為這樣可以鍛鍊孩子的身體平衡感,也能發展孩子的右腦功能。
扔紙球
玩法:拿一個籃子,菜籃或洗衣籃都可以,然後拿一些報紙,把報紙裹成一團,做成一個一個紙球,媽媽、爸爸和寶寶輪流扔紙球,每人扔10個,看誰扔進籃子裡的球最多。
提示:這個遊戲適合2歲以上的孩子,手的動作、動作的控制、空間距離的判斷,這些都有利於孩子的右腦開發。
蘋果樹
玩法:從年曆上找出有一棵樹的圖畫,讓孩子剪一些蘋果貼在樹上。
提示:剪和貼都由孩子自己來做,不要要求孩子剪得像或貼得漂亮,只要他願意自己動手進行創作,父母就要表現出很欣賞的樣子。
美麗的手鐲
玩法:把用過的信封留下,橫剪成一個一個環,然後和孩子一起在環上畫自己喜歡的圖案和顏色,把它套在手腕上當手鐲。媽媽先做一個引起孩子的興趣,然後放手讓他自己來做。
提示:這兩個活動都是多種感官配合的活動,既有手的動作,又有顏色的感覺、圖案的設計等等,對發展孩子的右腦很有幫助。
還有之前我們平台推薦過的幾期親子遊戲,包括手影遊戲,同樣的不僅可以增進親子關係,同時對開發右腦也是很有幫助的。當然,家長們也可以開發自己的想像力,可以創造很多跟自己孩子共同的遊戲。為了孩子,巴巴麻麻們行動起來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45625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