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教養觀念 已經沒有「不打不成器」的觀念了
到底該不該打孩子呢?」
以下 4 點還請父母們要注意了!
繼續往下看…

打罵孩子時,雖然孩子表面上誠惶誠恐,
內心深處對自己的錯誤行為根本沒有反省,
更不會去思考該如何修正自己的錯誤行為。
孩子遭受懲罰時, 會暗下決心以後要小心, 而不是要誠實和負責
而美國兒童教育家海姆‧吉諾特曾說過:
「懲罰不能阻止不良行為,
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時變得更加小心,
更加巧妙地掩飾罪行, 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覺。」
1. 儘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一位媽媽問到:
「孩子經常無理取鬧,
不買玩具給他就坐在地上大哭大鬧,
無論怎麼說,孩子都不聽話。
每次我都會氣的回到家就痛打一頓,
但是,打完以後一是心疼孩子,二是後悔,
生怕打孩子會在孩子的心裡留下可怕陰影,
到底該不該打孩子呢?」
讓孩子知道你對他 剛才行為的不滿
像是「我不喜歡你這樣沒禮貌!」
「你的表現很讓我傷心!」等…
你可以向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
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於平靜自己的情緒,
也有助於讓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 來想問題,
然後促進孩子的反思。
不打孩子應該是一個理想,
但當孩子犯錯時,家長因為衝動地打孩子,
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2. 用自然後果懲罰孩子 讓孩子自己承受行為過失、錯誤造成的後果
孩子犯了錯,無須過多批評
對於年幼的孩子,
家長還可以告訴孩子修正錯誤的具體方法,
孩子自己去彌補錯誤。
比如,水打翻了,就不能喝水了。
同時,孩子還需要自己來清理桌子。
這樣不但讓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錯誤可能導致什麼結果,
也能夠讓孩子在承擔後果的過程 當中產生悔改的想法,
可以避免孩子犯下同樣的錯!

3. 打孩子時不要情緒化 一定要讓孩子明白 即使他錯了,爸媽還是愛他的
這是最重要的事!
如果不得不打孩子,多次勸告無效的情況下,
孩子依然不停吵鬧而影響到了安全與環境時,
父母要穩定自己的情緒,
冷靜面對孩子的問題,
不要在情緒激動 的時候打孩子,
不僅只是在發洩情緒,還會讓孩子感到難堪,
從而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
打他只是為了讓他記住錯什麼 下次不要犯同樣的錯!
這時候的孩子,因為在父母激烈的情緒上,
往往不會認為自己有錯了,
只會覺得自己是個壞小孩惹爸媽生氣,
有時候只是恐懼父母的怒火而已,
根本不會反省自己的錯誤。
(圖片來源)
5.不要打 2 歲內和 6 歲後的孩子 2歲前的孩子心智發展還不成熟
缺乏規則意識是正常的。
打孩子對於孩子來說根本沒用,
反而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
孩子的自我意識和自尊感也越來越犟。
6歲後的孩子已經懂道理了
這時,父母更需要用講道理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
也要避免打罵,除非是不得已情形,
要讓孩子獨立思考錯誤。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