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情緒」究竟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發展出來的呢?研究顯示,情緒的「表情」是與生俱來的,存在我們的基因裡面,
因此無論是在地球上的哪一個地方,即使 文化與語言不相同,但是「生氣表情」卻都是「皺著眉、撅著嘴、張大鼻孔」。
所以就算語言不通,用「表情」也可以清楚傳達出彼此的「情緒」。然而,這些往往 都是最基本的情緒,
只有「喜、怒、哀、懼」並不足以表達孩子的心情,而需要更加細緻的分化,而這分化的過程就是由家庭與學校的環境所塑造的。

當孩子在小嬰兒時期,只有最原始的兩種情緒分類:「舒適」與「不舒適」。當嬰兒覺得「舒適」就會微笑顯得很開心,
相反地不論是肚子餓、濕濕的、不安全,就 會出現「哭鬧」的行為。這時,孩子還分不出來「難過」與「生氣」之間的差別,
大約在三、四個月大時才會有明顯差異;並且隨著孩子的成長,到兩歲時孩子會開 始對自己感到驕傲;到五歲後,
可以察覺到更為複雜的情緒,像是謙虛、自信。隨著人際互動需求的增加,「單一情緒」漸漸地無法滿足生活上的需求,
當孩子在六 歲之後,開始察覺到有時兩種不同的情緒會同時出現,而變成另外一種全新的情緒,
又難過又生氣而覺得自己很「冤枉」。「情緒」的成熟是需要時間與經驗的累 積,而不是當孩子還沒有成熟時,
就替孩子貼上一個「個性不好」的標籤,其實孩子只是暫時還搞不清楚情況而已。
「三步驟」了解情緒

步驟一: 冷靜
第一件要做的,不是和孩子說道理,而是先讓孩子冷靜下來。不論是用轉移注意力或帶離現場,都是可以的。
在溝通時,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可以聽得進去,而不是在旁邊不停地叨念。因此,先讓孩子靜下來,才能真正地聽進去。

步驟二:認同

情緒表達是有價值的,過度壓抑孩子的情緒,有時會出現其他的問題,但是最重要的原則是不可以傷害別人。
為何孩子會大發脾氣、無理取鬧呢?最常見的情 況是孩子被誤會的時候。先幫孩子說出他的感受,贊同孩子的感覺,
並且幫他完成想要表達的字句,當孩子的「代言人」,當孩子感覺被瞭解之後,就會靜下來聽你 說話了。
步驟三:反省

當溝通的橋樑搭上後,就可以開始描述「第三個人」看到的情況給孩子聽,讓他瞭解別人看到什麼?
你生氣之後,還發生了什麼事情呢?其他人在做哪些事情呢?透過這樣的過程,孩子就會漸漸地了解別人究竟在想些什麼,
讓他自己思考與反省,才能讓孩子漸漸地發展出「同理心」。
當孩子不願意道歉時⋯⋯
光了解事情的發生的原因,而不是隨口說,「做錯了,就要說對不起。」
有時候說「對不起」,並不是對或錯的問題,而是禮貌上的表達。
就像是如果你坐著 好好的,有一個人突然撞到你的腳而絆倒了,這時是誰對誰錯呢?
當然你沒有做錯任何事情,他也沒有做錯任何事情,只是禮貌上我們就會說聲「對不起」。
因此, 當孩子覺得自己沒有做錯事時,往往也就不願意說「對不起」,因為他覺得自己沒有做錯事情啊!
這時,跟孩子說:「說『對不起』是一種禮貌,乖孩子都會說『對不起』。」這樣孩子就會願意配合了。
【謝謝點閱】如有喜歡可繼續進入與點閱更多的文章
http://www.twgreatdaily.com/m27525
(或加入小編的FB)與小編一起邁進每一天吧 ~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keep.it.up
相信每章文章總有一遍合適你,小編會繼續努力為各位帶來更多的正能量。Thanks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43138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