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自私」的家長
很多次,我和前來拜訪的朋友喝茶,他們的孩子都會來玩我們的茶水,我們大人用盡各種辦法,都很難擺脫孩子的打擾。
一次我來了靈感。「這是我的!」當孩子要玩我們的茶杯時,我伸手按住了桌上的茶杯,孩子立刻就走開了。
(銘爸shuo:教育孩子需要靈感,而靈感源自對基本教育原則的把握:「優秀和明智的父母總是以社會對孩子的要求去要求自己的兒女。」)
「這是我的!」這是一句成人在兒童面前主張自己權利非常有效的語言。然後必要的肢體語言,如大人抓握住自己不放手,孩子很快就會學會尊重他人的物權。這與孩子建立自己健康的心理疆界切切相關。
成人能夠用平等對話的方式在兒童面前有效主張自己的權利,對孩子的尊重則得以實現,否則我們會因為惱怒對孩子採取哄騙、命令、控制、搶奪、嘮叨、威逼利誘等非人性的方式對待孩子,在我看來,這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傷害孩子。
(銘爸shuo:把孩子當「人」看:他們具有和成年人一樣的人格尊嚴,具有和成年人一樣的理解能力——不要小看這一點,他們有時還具備比成人更好地忍耐力和適應力。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教育可以變得很簡單,很直接!
今天看到上面的文字,我很有共鳴!因為我最近對待小銘的要求時,也會直接了當地主張自己的權利,比如,當我和銘媽在聊天時,他來打斷我們說:「不要說這個話了,爸爸陪我玩!」我會對他說:「粑粑麻麻正在聊天,這是我們的時間,不是陪小銘玩的時間。小銘不能指望粑粑麻麻隨時都陪你玩。」我想,通過這種方式,他很快就會明白地球不是圍繞他轉的,每個人都享有平等的權利。
再比如,有時吃西瓜,他吃了自己的那一份,然後跑過來要吃我的,雖然我的第一反應是給他吃,但是我很快就抑制住這種衝動,然後對他說:「這是爸爸的西瓜,你的已經吃完了。」然後當著他的面,大口地吃起來。當然,有時看他實在很饞的樣子,還是忍不住要給他吃,但是我會先對他說:「這本來該是我吃的,但是我愛你,願意請你吃。」然後,我會愉快地把西瓜給他。
我想通過這樣的示範,他一定會學到:
(1)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東西,不是他想要就能要的;
(2)有禮貌的孩子一定會有更多的機會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3)分享東西給喜歡人既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也是一種表達愛的方式。)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42804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