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醫師小宋!
因為平常在跟一些寶媽交流的過程當中呢,我發現寶寶愛不愛吃飯是大家特別關注的一個話題,通常在愛不愛吃飯這層探討當中,大家普遍反映就是我的孩子太不愛吃飯了、我的孩子吃的太少了、吃的太單一了、吃德太任性了等等,都是來自於媽媽們對於寶寶的「聲討」。
今天我跟大家共同分享一下,其實有時候是我們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孩子吃飯的這件事情,我們很多時候忽略了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他是屬於一個比較快速的變化時期,可能在這個月他還是一個挺愛吃飯的寶寶,等到下一個月甚至隔天寶寶就開始不太愛吃飯了,把飯扔的到處都是,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通常說寶寶不太愛吃飯,大概是從一歲開始,就是寶寶開始蹣跚學步到慢慢學會了走路,而在這個階段發生了一個特別大的變化,就是孩子他探索的區域會越來越大,也就是他隨著行動能力的增強,他自己的探索能力和他的認知發育已經進入到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因此在這個階段當中,為什麼叫好奇寶寶,這個整個世界對於孩子來說簡直都太新奇了。
以前他只能是拘泥於在一個小小的領域,比如說在爬行墊上或者是在客廳,後來慢慢的他發現全家我都能走,這些地方我都能翻,那這個抽屜里到底有什麼呢?其實對於孩子這種舉動,我也跟大家共同分享一些我個人的見解,就是通常在面臨孩子這種探索的時候,這其實這些舉動,這種搞破壞對於孩子來講就是一種探索,但是往往在面臨孩子的這種探索的時候,可能一些比較在乎居室環境整潔的家長們,就會阻止孩子不讓孩子翻,但實際上這就是早教的一部分,這就是促進孩子智能發育的一個環節。
你認為孩子打開抽屜翻東西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嗎?實際上,在他爬的過程當中,或者在他更小的過程當中,他是萬萬做不到的,在爬的過程當中可能能做到,但是不會那麼流利,但是等到他會走了之後,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就是完完全全直立行走的時候,孩子的整個世界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然而然的可以說是彼漲此消,就是在孩子探索慾望這麼強烈的時候,他可能在食慾方面會出現一個迅速下降了,這個迅速下降不光是我們身邊的寶寶,中國的寶寶、世界的寶寶可能都是這樣子的。比如說在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當中,它也特別提到過!就可見這是一個多麼普遍的情況,就是孩子在一周歲之後,你可能注意到他的食慾迅速的下降,孩子突然開始挑食,每次只吃幾口飯便沒了胃口,甚至在用餐時間拒絕到餐桌旁。
比如他拒絕坐到餐椅裡邊,坐進去就一直蹬腿,然後馬上就要站起來,不允許我們給他系上那個餐椅的安全帶,因為孩子在這個年齡變得更加的活躍,所以似乎應該吃的更多才對。這是我們家長擔心,我們覺得他都會走了,他都長大了,他不應該飯量比之前他八個月的時候、九個月的時候吃的更多嗎?實際上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身體成長的速度已經減慢了,他現在已經不再需要那麼多的食物了,所以說他的成長發育,能量以及營養需求其實也在調整,與此相對應的就是孩子整體的食量也出現了一個調整,實際上每一次孩子真的需要不了多少食物。
而且有時候我們還有一種心理就是吃飯的時候就該吃飯啊,孩子每天三頓正餐,兩頓點心就要嚴格的按照這個來執行,而且三頓正餐要跟我們成年人一樣,每一餐都有固定的量,但是實際上這對於一歲甚至是兩歲接近三歲的孩子來說,這可能都是一件比較難的事情,其實可能在兩歲之後情況會稍有好轉,但是有一些孩子他也始終伴隨著飲食習慣的多變性,而且沒有辦法去預料,這就是孩子啊!孩子總是時刻在變化著,就是因為這種變化,才讓孩子有了比我們成人更旺盛的生命力和學習能力。有時候我們可能會很吃驚,孩子在上一餐吃掉的量,跟他的小哥哥是差不多的量,但是在下一層他拒絕吃任何東西,吃完了之後就馬上全都吐出來,這可能相對來說是正常的。
那我們再來說一說,我們應該怎麼辦?
首先不能因為孩子在這段時間當中不愛吃飯,我們就把它變成了一場博弈,而且是一場特別艱難的博弈,所以當孩子拒絕吃我們準備好的飯菜的時候,我們要意識到不要有情緒,孩子不是在拒絕你,不是故意就不吃,對這個不要想太多,因為孩子想法不會那麼複雜。另外就是我們越想讓孩子吃,孩子可能就越不想吃,所以我們儘量在每餐當中給孩子提供可以選擇的範圍,讓他自己選擇吃什麼。
那對於我們來說,我們能做的就是,盡最大的可能來豐富飯菜的品種,變換飯菜的烹飪方式以及口味的搭配。如果說孩子拒絕所有的食物,你最好把飯菜保存好,等到孩子餓的時候再吃,不過當孩子拒絕吃飯之後,不要給他吃餅乾或者是糖果,因為這就讓孩子形成了一種慣性,就是我正餐可以不吃,我接下來可以吃甜甜的餅乾甚至是甜甜的糖果。這種餅乾和糖果,它們的熱量很高,但是維生素、礦物質這樣的營養物質卻很低,所以說它是沒有什麼營養的食物,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垃圾食品。如果是你常態的給孩子提供這樣的食物的話,很難讓孩子去形成一個良好的習慣,而且還會造成很多問題。
有時候我們願意做一些委曲求全的事情,比如我們通常會說堅持原則,我覺得在一些不應該執拗的地方,我們就放棄執拗。比如說孩子這一餐他就是不想吃了,我們就不要喂了,但是在應該堅持的地方,我們一定不能放輕。比如孩子說你如果說給我看電視,我才能吃飯,但之前我們規定的吃飯的時候不應該看電視,也不能玩手機,但有些家長就會因為說,為了讓孩子把飯給吃了,我就讓你去看電視玩手機,我在旁邊喂你好了,喂完了這一頓之後,孩子好像吃了很多,家長就挺高興的,覺得這個方法好,這種行為其實是特別可怕的!我也是不建議的,這個是給大家的一點意見。
另外事實證明,如果我們每頓飯都給孩子提供多種可以選擇的健康食物,不逼迫孩子去吃特定的食物,那麼其實在孩子的飲食過程當中,其實也會自動達成一個平衡的,所以我們要學習的是認識到什麼樣的食物才是健康的食物。
其實孩子自己是會調整的,很多人都會說我的孩子不太愛吃飯,就是不吃飯,另一方面的反饋的信息就是孩子特別活躍,孩子活動能力特彆強,所以你看這兩種現象是不是相悖的,因為一個真正不愛吃飯,吃的特別少的孩子,他怎麼可能活動能力特彆強呢?所以有時候他還存在一種情況就是,我們以成年人的飯量去要求孩子,再有就是孩子不愛吃某種食物,我們非要逼迫孩子吃,久而久之越是這樣,孩子可能就越執拗,甚至是這種執拗會影響到孩子以後的健康飲食。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214714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