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新增「育兒假」長達10天,夫妻都放假,用在孩子身上能有幾天

"

文|福林媽咪

現在年輕父母們,生了孩子之後,卻很少能夠有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為了生存和生活,父母們也是不容易。

在今年9月27,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上,通過了一項維護婦女合法權益的地方性條例,引起了極大的轟動:鼓勵用人單位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育有子女的夫妻,在子女零至三周歲期間,每年給予夫妻雙方各十天共同育兒假!

網友在下面評論中,十分的支持:既可以讓父母們可以多陪陪孩子,也不會讓用人單位挑剔女性「事兒多」,寧夏的奶爸奶媽和小寶寶們有福了。

但是,還有的網友在下面評論說:「我們男的巴不得有假,有假比沒假好,又可以多十天在家裡玩遊戲了」。

這個評論居然得到了兩千多個贊,不知道是因為還沒有結婚生子,還是本身就是一個不負責任的爸爸。

在生娃、養娃中,女性一直處於弱勢地位:做全職媽媽,會失去社會認可,在家裡沒日沒夜的照顧孩子時,卻無法得到別人尊重;去工作的話,在公司、家庭中兩頭跑,記要顧得上工作,也要顧得上孩子,還要做家務、顧得上家庭。

繁忙的工作,雖然會讓寶媽感覺到疲憊和痛苦,然而最讓寶媽感覺到無助的,就是老公的不體諒。

在之前,我們總是在講寶媽對家庭的重要意義,比如之前俞敏洪在一段演講中說「中國女性的墮落導致了國家的墮落」,在之後的解釋道歉中說,這句話原本的意思是在說中國女性在家庭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那麼,寶媽對家庭和教育十分的重要,所以寶媽在家庭中多付出,寶爸的付出就不那麼重要嗎?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在現階段,女性在家庭和教育中,有更重要的作用,是因為女性在家庭和教育中付出了更多的時間、心血和精力。

在很多人印象中男性作用小,只是因為男性在這兩方面付出的更少。

然而,在孩子的教育中,無論是寶爸還是寶媽,對孩子的成長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寶媽是女性,在性別上的優勢是情感細膩,對孩子的關注和呵護更多,能讓孩子學會如何去愛和被愛。

而寶爸作為男性,男性特有的不懼危險,喜歡探索和冒險的精神會讓孩子更加勇敢。

而且,我們常說「男兒頂天立地」、「男兒有淚不輕彈」,男性身上的氣質,能讓孩子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面對困難的時候,也更能理性的分析問題,而不是陷入感性的思緒裡面。

這兩者缺一不可,寶媽給孩子的是愛、關心和愛,寶爸讓孩子知道的是堅強、責任和承擔。

之前看過一個事例,是說「奧地利心理醫學會針對一百位成功人士,做過一個調查,有80%的人,他們成功的原因中包含了來自父親的陪伴、教導」。

父母之間的關係和對孩子的教育,甚至可能會影響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當孩子成長在父母其中一方缺失的家庭中,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產生童年創傷和性格有缺陷的可能性非常的大。

有人說,在國內精神分析學界有一個基本的共識:\"中國人的集體心理年齡,沒有超過1歲,還停留在口欲期。\"

在心理專家武志紅《巨嬰國》這本書中也談論到這件事,他甚至認為中國的集體心理年齡,沒有超過6個月。

在書中,坐著列舉了6個月前的嬰兒和巨嬰和主要特徵:共生(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賴,彼此有利,倘若彼此分開,則雙方或其中一方便無法生存);全能自戀;偏執分裂。

而產生這種問題的原因,就和父親在家庭中的缺失有極大的關係。

在《奇葩說》第五季裡面有這樣一個話題「爸爸每周陪伴孩子低於12小時,就被取消爸爸稱號,你支持嗎?」

有人說,有的爸爸巴不得取消稱號,不養孩子;有人說這對努力工作賺錢的爸爸不公平;還有人說取消稱號讓孩子難過,爸爸「干陪」孩子,也讓孩子難過……

在思考這個辯題的時候,我們很容易發現:如果一個爸爸想要陪伴孩子的話,對家庭有責任感的話,除非是遠走他鄉、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通常是有陪伴孩子的時間。如果不想陪,一年不上班,爸爸也會對孩子和家務「視而不見」。

所以說,陪不陪孩子,會不會照顧家庭,對爸爸來說,不是規定放10天假,也不是規定每周必須陪夠12個小時,而是爸爸發自內心的有承擔父親、丈夫這兩個角色責任的願望。

給寶爸寶媽們每年多放10天假,從員工角度看,自然是一件不錯的事情。

但是從家庭角度看,這是不是一件好事,還是要看寶爸、寶媽是否願意承擔起陪伴孩子、照顧家庭的責任。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214655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